APP下载

青少年家庭依恋、朋友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2009-03-30楼高行王慧君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青少年

楼高行 王慧君

摘要:探讨青少年依恋性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为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以500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适合我国青少年现状的依恋问卷和台湾学者陈淑惠所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积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焦虑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和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基本上无显著相关;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中的焦虑性因素均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

关键词:家庭依恋;朋友依恋;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0-05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44-02

Bowlby(1969)把依恋定义为“个体与重要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安斯沃斯在1989年提出依恋的四个决定性特征:趋近行为、分离痛苦、避风港、安全基地。有研究表明,非安全型依恋的人比较容易发生内部心理问题和外部行为障碍,如抑郁、焦虑、攻击性行为和物质依赖等。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对家庭、对朋友的依恋遭受挫折时,他们有可能将充满互动性、仿真性、虚拟性、开放性的网络游戏当作新的依恋对象。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的同伴疏离与网络成瘾相关显著,并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消极的依恋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目前我国对网络成瘾与依恋关系的研究较少,所采用的网络成瘾问卷,如ICS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与依恋问卷,如陌生情景测验、成人依恋访谈、关系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等,均是西方发明、修订的,因中国与西方在人种、文化历史背景、教育观念及体制上的不一致性,这些问卷在中国的适用性受到限制。本研究运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安晶卉、张建新、王黎等人编制的适合我国青少年现状的依恋问卷和由台湾学者陈淑惠等所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为研究工具,以曾玩过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依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浙江诸暨某民办学校初中部、高中部中曾玩过网络游戏的500名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86人,女生114人;初中生241人,高中生259人。

(二)研究工具

1.依恋问卷

采用王黎的依恋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分别指向父母及好朋友。家庭依恋问卷有12个项目,朋友依恋问卷有11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从1分到4分。两个部分都包含焦虑性和亲和性两个因素。家庭的焦虑性因素有5个项目,内容主要与个体不被家人认同而造成的挫伤和焦虑感有关,亲和性因素有7个项目。内容主要与个体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个体对家人的信任有关。朋友依恋问卷亲和性因素有6个项目,内容主要与个体对朋友交往的需求、个体对朋友的信任有关,焦虑性因素有5个项目,内容主要与个体不被朋友理解和认同而造成的挫伤和焦虑感有关。该测验及其项目具有很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该问卷在本研究中测得的Cronbach a系数,家庭依恋问卷中亲和性量表为0.763,焦虑性量表为0.727,朋友依恋问卷中焦虑性量表为0.681,亲和性量表为0.698。

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采用台湾学者陈淑惠所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该量表共26题,由五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强迫性上网行为、戒断行为与退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及健康问题。每题采用李克特四点量表计分。“极不符合”计1分,“不符合”计2分,“符合”计3分,“非常符合”计4分。26题的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总分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各因素量尺与全量表之内部一致性系数与再测信度均落于合理、令人满意的范围内(.79-93)”。此量表在本研究中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分别是:全量表0.936,强迫性上网行为0.829,戒断行为与退瘾反应0.835。网络成瘾耐受性0.674,时间管理问题0.797,人际及健康问题0.757。各分量表问的相关系数介于0.584-0.889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二、结果

(一)依恋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

为探讨家庭依恋、朋友依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进行 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表1)。结果表明,焦虑性分量表、家庭依恋焦虑性因素、朋友依恋焦虑性因素与网络成瘾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和性分量表、家庭依恋亲和性因素、朋友依恋亲和性因素与网络成瘾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基本上无显著相关。

(二)依恋对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

为探讨依恋对网络成瘾的预测关系,以网络成瘾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家庭依恋焦虑性因素、家庭依恋亲和性因素、朋友依恋焦虑性因素、朋友依恋亲和性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2)。结果表明,家庭依恋焦虑性因素、朋友依恋焦虑性因素2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

三、讨论

研究发现,焦虑性因素与网络成瘾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和性因素与网络成瘾基本上无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依恋焦虑性因素、朋友依恋焦虑性因素均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青少年如果与家庭、朋友的关系不亲密,得不到家庭、朋友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容易造成挫伤和焦虑感,于是他们转而寻求其他方面的支持。而充满虚拟性、互动性、竞技性的网络游戏则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缓解焦虑首选的“避风港”。网络游戏的特殊功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于是他们选择了背叛现实,宁愿将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当成一个真实的、永恒的存在,而把充满压力、焦虑的现实世界当作虚幻的、短暂的存在。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使青少年通过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以逃避现实,久而久之,深陷网络不能自拔,因过度使用网络游戏,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这就出现网络成瘾现象。

此项研究提示我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安全的家庭依恋,引导建设良好的同伴关系,缓解青少年的焦虑不安,减少挫伤感,不失为预防网络成瘾的良策。

责任编辑星瞳

猜你喜欢

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Amazing benefits of playing sports for teens 青少年运动的益处
Minor Offense
青少年一周饮食计划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