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主义”动摇经济复苏根基
2009-03-29马光远
马光远
财政部门应该强化这一意识:企业休养生息,同时通过税收杠杆助推中国产业的转型,比起财政增收来,意义更为深远。
经济基本面的一大变化是全国财政收入告别了连续的下滑态势,5、6月份大有改观。但如果仔细分析财政收入的结构就会发现,在总量止跌回升的背后,透露出的仍然是经济的微观主体和绝大多数行业不敢轻言回暖的冰冷事实。
企业所得税和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继续下滑,更可视为判断经济基本面的最基本指标,而消费税大涨91.2%和营业税同比增长14%,以及非税收入增长1.3倍,并非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或者是“政策红利”,如消费税增长来自于燃油税改革,没有燃油税改革,其增长不到10%,营业税和非税收入很显然是新一轮房地产泡沫催生的结果。
正是基于对财政增收结构的微观分析,5、6月份财政收入止跌回升非但不能视为经济复苏的信号,事实上让财政部门对今年能否完成8%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陡增压力。拿一季度的财政数据看,全国累计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8.3%。这意味着,要完成年初制定的8%的增收目标,二季度和下半年财政增收的速度必须达到16%以上,而从目前经济的基本面判断,在企业利润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增收来源,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看到,在增收困难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的“行为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2008年年底,在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快速滑坡的情况下,财政部门的主导思想是进行“结构性减税”,缓解企业压力,共度时艰。然而,在连续七个月负增长的情况下,似乎有点沉不住气了。最近财政部门的一些信号表明,
“结构性的减税”政策悄然被严格征管和增开新的税源所代替。首先,对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无论是提高起征点,还是实行综合征收的税制,财政部都以一些并不太有说服力的托辞,尽量延缓改革的步伐;其次,关于资源税、物业税等开征新的税种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并已被高层纳入2009年改革计划;第三,最直接的举措是,对烟产品消费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大幅提高烟产品消费税,在批发环节还加征了一道5%的从价税。根据最新政策,甲类香烟的消费税从价税率由原来的45%调整到56%,乙类香烟由30%调整到36%,雪茄烟由25%调整到36%,而本次调整税率,直接给财政部门带来的收入是600亿元;第四,关于提高酒类消费税的传言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这样,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减税”的主基调显然已经被淡化,在减收的压力面前,财政部能否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管理层的智慧无疑面临巨大的考量。特别是,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继续将减税作为一项重要的刺激性举措而应用之时,这种明显的“加税主义”的倾向究竟会给尚未企稳的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在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的情况下,如果纯粹为了不合理的财政增收目标,而对刚刚确立的“结构性减税”方针不能坚持到底,涵养税源,恐怕会危,及经济复苏的基础。
甚至可以说,目前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生存困难,和以前“取之过多”的重税政策不无关系。给企业休养生息,帮助企业度过寒冬,同时通过税收杠杆助推中国产业的转型比起财政增收来,显然要更有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选择仍然应该坚持中央确定的“减税政策”,面对现实果断放弃财政收入8%的增长目标,合理确定企业的税负,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要知道,过去数年年均20%以上的财政增收速度不仅不正常,反而是引发中国经济目前困难的根本原因之一。未来至少在两年时间内,税收政策的主旋律应该是坚持减税而不是相反,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更要大力进行税收的减免,帮助他们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