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对小儿夜卧不宁
2009-03-29杜春雁
杜春雁
有些小儿白天一切如常,然而,在入夜该睡觉的时候,却不能很快入睡或是睡的时间较短。易醒。这其实是一种小儿睡眠疾病。
小儿夜里为什么不睡?
引起小儿夜间睡眠问题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证、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其中有些是小儿的一种正常反应,而有些则是病态。中医认为引起小儿夜间睡眠问题的原因无外乎寒、热、惊、食积四个方面。
1寒证
这是指小儿感受到寒凉,如夜间踹开被子,露出肚子睡觉,腹部因受寒而痛,所以不能安稳入睡。用手掌平放在小儿腹部,你会发现那里是凉的。另外,中医所谓寒证,又指小儿饮食寒凉。生活水平提高了,无论春夏秋冬,各种冷饮随处可买,小儿不知冷暖,喜欢吃冰激凌等寒凉之物,所以常常伤及脾胃。中医认为:寒则收引。所以,寒伤脾胃常导致胃肠痉挛而痛,故而小儿夜间睡觉受到困扰。天气转冷,内寒外寒合而为一,因、此,小儿更加睡眠难安。
2热证
小儿为阳盛体质,有些疾病虽感受寒邪,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小儿多火热之病。从生理上而言,小儿“心有余”、“肝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见心肝经之热,热扰心神,故小儿烦躁不安,见灯光就哭,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有力。从时间上来看,热证干扰睡眠以上半夜为主,寒证干扰睡眠则以午夜后为多。
3惊扰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完善。所以,每当小儿突然受到惊吓之时,就会出现心神被扰的现象。这样的小儿夜里常常突然从睡梦中惊叫醒来。或啼哭,或睡卧不安,严重的还会面色发青,两眼发直,似乎有惊恐之状,甚至家长唤之不醒。第二天醒后,问昨夜之事,小儿浑然不知。这就是小儿受到惊吓所致。
4食积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喜爱之食多饮多餐,一不留神便吃多了,到了夜晚胃脘过饱,自然感到不舒,胀闷不消化,睡眠自然不安而啼哭。中医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为饮食失调所致,严重的夜间常出现呕吐或腹泻。
小儿夜间睡眠问题的中医处理
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小儿夜间睡眠不安,应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小儿则立即安稳睡觉。也有一些小儿有夜间点灯睡觉的习惯,一旦关灯便啼哭不止,再开灯,则又停止哭泣。这是由于家长晚上睡觉时给小儿养成的不良习惯。应逐步让小儿适应关灯睡觉,可以先把室内灯光调暗,一段时间之后,达到关灯睡觉。
对于因疾病引起的小儿睡眠问题,要祛除病因,则小儿睡眠自安。
1寒型
(1)最简单的治疗办法是将温度不太烫的热水袋放在小儿腹部旁边,也可以将大粒食盐炒热,装进布袋,放在小儿脐腹部位置(同样不可过烫),可起到驱寒温中止痛的效果。
(2)从饮食上应注意少食或不食寒凉之品,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应该避免食用冷饮及冰糕等食物。
(3)作为父母,夜间要勤给小儿盖被,防止受寒。
如果症状严重,则需要考虑治疗:
(1)中医采用乌药散、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冲剂或良附丸等,这些方剂中有乌药、白芍、香附、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中药。如果受寒的小儿伴有气滞和腹胀的症状,则可以在药中加入木香、香附、香橼、砂仁、陈皮等药。
(2)推拿治疗:补脾经、揉外劳宫、平肝、掐五指节和捣小天心。
2热型
选用一些清热的饮食作为食疗,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如绿豆汤、莲心莲肉粥、竹叶荷叶粥、小儿七星茶等。对于食多滞阻胃肠而导致心胃热盛的小儿,可以用焦三仙煮水而饮之,一消食滞,二清胃火。如果小儿症状较重,则可以选用药物治疗。中医主张用清心解热药,如导赤丹,常用竹叶、莲心、生地黄、木通、甘草梢、车前草、炒栀子和灯心草等药物,配成汤剂,用水煎服。
推拿治疗:推天河水、平肝、清胃、掐五指节、捣小天心。
3惊吓型
治疗上,中医会选用一些镇惊安神的药物,如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蝉衣、生地、黄连、甘草、柏子仁或枣仁等药物。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琥珀抱龙丸,较小的婴幼儿可以选用牛黄抱龙丸。朱砂有毒,服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同时不可久服。
推拿治疗:平肝、捣小天心、掐五指节。
4食积型
晚饭时要给小儿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饭后半小时做些运动,睡前少进食物。若食积较重可吃消食丸、保和散等药物。
推拿治疗:推天河水、清胃、清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