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室加盟微软和谷歌

2009-03-27

软件工程 2009年1期
关键词:商战商学院竞争对手

陈 飔

无论是就读于商学院的MBA,还是在软件学院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能够加盟像微软、谷歌这一类的IT公司,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理想。

当然,谷歌和微软不可能接纳全球以千百万计的软件学院和商学院毕业生,所以,加盟IBM、甲骨文、惠普、英特尔等举世闻名的IT公司也不错。考虑到语言、文化、地域等因素,作为中国的软件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除了考虑前述的跨国企业外,像东软、用友、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也是很好的选择。

毕业生,你有过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吗?

说来有趣,在这些IT企业和商学院、软件学院(还应该包括计算机和相关专业的院系)的教学课堂之间,却矗立着一道无形的屏障——实践经验或者工作经历。你了解企业吗?了解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吗?对了,你了解我们企业吗?知道它是如何运转的吗?也许,这些问题还会被用人单位不合情理地“换算”成“你有过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吗?”

对于用人企业而言,这种要求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企业不是按照书本知识来运作的。在企业的工作实践中,更不可能凭借知识和现场得到的信息去推理判断再去行动,人的行为大部分是经验和习惯铸成的。

社会有社会的规范,企业有企业的规则,每一类企业又有其各自的行规行俗。如果你有过在其他同类企业工作的经历,企业在录用你之后,就可以免去很多培训成本,你马上就可以投入实际的工作任务。甚至,有的企业还希望你可以带来其他企业的经验和技能。

反过来,企业对新录用的毕业生就需要花力气进行长时间的培训,让其熟悉企业及岗位的工作,并且还需要很长的行为适应时间。对于毕业于商学院、软件学院的学生而言,这种实践经验或工作经历的要求似乎有些不公平,因为学校不可能提供真实的工作经历,而绝大多数学校也很难提供这种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教学环节。

其实,用人企业提出这种要求,背后的真正含义是希望聘用到了解企业运转也了解企业自身的“新”员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一些商学院大力发展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企业搬上课堂,让学生在教室里面就能接触到实际的企业,甚至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之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体验和“参与”企业运转。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真的把社会上的企业请进来,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少学员正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就真的进入了他们本就心仪的公司。起先是“虚拟”加盟,真实“扮演”,进行商战推演(又称为战争游戏),越来越进入角色,推演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回馈给企业,结果真有不少“虚拟员工”获得了现实的就业机会。

打一场虚拟的商战

对于企业而言,当竞争对手用降价手段来攻击你时,当一项新技术打乱你的计划,使你所有传统的策略失效时,或者当你所在的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时,就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并找出应对的方法。

怎么做呢?进行战争游戏,打一场虚拟的商战,即进行商战推演。商战推演的意义并不在于单纯的胜或负,它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和竞争中获得清晰的战略。在仿真的产业环境中,让竞争对手、客户、新进入者执行他们的战略。通过一整套规则,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探讨战术,以此完善和发展公司的成长战略。

商战推演可以设置各种假设情境,包括公司自己的客户增长、竞争对手的成长,以及新进入者试图攫取的市场份额等等。还可以设计一些非常规的情境或者事件,比如蒙牛、伊利这样的企业,可以设想在乳制品中被查出来有害物质;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类企业,可以设想被发现了不利于消费者的计费错误等。

作为一个处在竞争和变化环境中的企业,必须预测市场某个阴暗角落的突然变化,巨变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兼并、令人惊讶的新进入者,或管理规则的突然改变。软件、电信、制药等行业,最近都看到了这种巨变。谷歌、微软必须及早考虑这些问题,每个竞争选项和威胁都不能忽视,让我们进行一场真实的商战推演,对,就是战争游戏。

在进行商战推演的时候,为了避免系统性思维偏差(中国人俗称“灯下黑”的思维陷阱),选择企业外部力量参与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于IT企业来说,选择软件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虚拟加盟微软、谷歌

哈佛商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之间进行了一场公开的商战推演,这两个大学的学生组成四支队伍。在四支队伍中,哈佛大学扮演微软与时代华纳,麻省理工学院的角色则是雅虎和谷歌。从组队的那一刻起,每一个参赛的学生就“虚拟”加盟了谷歌、微软、雅虎或者时代华纳,就像毕业以后真正加盟了这些企业一样。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四家公司都需要决定并澄清各自的战略。商战推演恰恰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点。规则很简单:角色指派。分别代表竞争者、重点客户群、重要供应商甚至政府监管机构。

分析并提出第一个战略反应。每个团队分析并提出自己应对市场的战略反应,与此同时,允许批判竞争对手团队。

修改战略。基于竞争对手团队的批判,修改你的战略。

引入市场变化的情境。引入一两个惊人但合理的重大事件,事件将会导致各公司检讨并反思自己的战略。这种事件也可能导致所代表公司之间的交易,诸如合并或者其他重大的公司变动。

重组并评估自己的战略。针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策略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

在战争游戏中,框架决定一切,它是用来分析情报和竞争对手战略的基点。通常使用的战争游戏框架是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四角模型。当然也少不得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SWOT)模型。

不过,有人认为SWOT分析不过是一次性的情境展示,难以见到真正的效果。有时,解读SWOT矩阵就像读天书。而波特的五力模型和四角模型则把所有片断整合到了一起,可以让你洞察一切,而不是猜测。五力模型背后的原则就是五种力量影响全部产业。首先而且最为明显的力量,就是当前的竞争对手,我们有时觉得战略只是在应对竞争对手,实际上还有四种外部力量: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力量;供应商力量。产业中竞争参与者的行动受到相关外部力量的制约。如果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外部力量日益变得重要,那么,公司的战略必须应对这些变化,就像应对竞争对手那样。

接下来,学生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些艰巨,首先是收集自身扮演角色的公司和竞争对手以及市场环境的信息,其次是与这些公司进行真正的沟通,这种沟通使你对公司的理解升级到战略层面。这是对每个参与者情报收集与分析、商业理解和战略思考素养和技能的严峻考验。因为简单地列出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不足以解释成败。在波特的理论中,最成功的公司是那些利用最有效的战略在五种力量之间腾挪的公司。而此时学生们就受命替公司策划这种腾挪。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的学生多是杰出的,因此他们这场战争游戏非常成功,当然一定是有输有赢。不过,这次游戏的确被人们记住了,也被那些被扮演的企业所应用。他们在商战推演中进行的新性思维,为企业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和策略,有些还深深地影响了那些企业。通过他们的努力,那些公司有了更加丰富的策略集或者完备的早期预警。参与学生个人也获得了“虚拟且真实”的经验,有人还因此获得了现实的就业机会。

为什么是微软、谷歌?

也许我们要问,为什么被推演的是微软、谷歌?首先,这些企业是互联网、软件企业,这类企业就运转在我们的桌面上、我们的指尖上、我们的课堂上,因此,很容易被“搬到”课堂上。只要你确认,公司就在你的课堂,依靠鼠标点击,你和比尔、盖茨一样运筹他的软件帝国。

其次,课堂也是这些公司的市场,是它们运转的环境,软件学院和商学院的教师、学生都是它们的现实用户。

再次,不需要特别的设施和设备,如果需要超级服务器、特殊数据库之类的话,都可以点击鼠标通过网络来获取和使用。

最后,这些公司本身需要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自己也确实在做,如果能为同样的角色换一换“演员”,正是这些公司所期望的。

必须指出,这种商战推演绝不仅限于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制药、乳品、零售、民航、制造、保险、证券等行业一样通用。在这里,我们单说软件和互联网,是因为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哈佛大学商学院学生所组成的虚拟微软、虚拟谷歌、虚拟雅虎和AOL团队所进行的那场商战推演太过有名,并且对这些真实的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影响时至今日还余音绕梁。以至于今年上半年《财富》杂志在报道微软收购雅虎事件的新闻时,仍然提及几年前的那场虚拟商战推演,并以今天事态的发展演进对那次推演表示欣赏。

猜你喜欢

商战商学院竞争对手
基于实例的竞争对手专利技术布局分析
竞争对手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选个对手超越自己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双11商战,永久、凤凰夺冠亚军
浅析郑观应“商战”思想与郭嵩焘“重商”思想的不同
工三易主,世茂今后怎么玩“商战”
分析师观点:WiFi将成为5G技术的最大竞争对手
奥斯卡“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