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的想象与现实

2009-03-27

软件工程 2009年1期

子 曰

再谈冬天毫无意义,对于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而言,2009年的最大目标或许是寻求新的订单。而在即将过去的奥运年,“活着”成了最真实的愿景。

IT的汇聚潮流遭到了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最大的挑战,而且危机降临得异常迅猛,几乎是一夜之间对全球产业链形成了垂直打击,破坏力惊人。此前已有不少业界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不是“山寨”系列的崛起,中国IT或许将陷入长期的一蹶不振——在中国,品牌似乎永远无法摆上台面。客观上,山寨是依靠周期优势击败品牌的,从立项、研发、生产到销售,山寨的强势彻底压制了品牌——这是一个与成本并不必然相关的课题,其如假包换的启示在于,我们过去老生常谈的那些经验也许完全是认识上的错误。

诚然,全球金融危机并非我们自己的错。据悉,SUN正在出售其硬件部门以应对巨额亏损下的资金短缺,令投资者恐慌的是其暂时不具备替代业务的补充能力;北电网络甚至决定申请破产保护——它不太可能获得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那样的政府救助,而电信市场最具活力的中国也没有更多的份额留给它;刚刚宣布黑屏打击盗版的微软,在年关将至之际突然大规模下调家用视窗的售价,Q3之后的市占率正不断受到蚕食,其保持了15年的绝对话语权看起来已面临威胁。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需求正在以始料不及的速度萎缩。从全球通胀到全球通缩,一切转变都是如此凶猛,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应。当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那么糟糕,至少我们看到了财政与货币的纠错,也看到仍有一些企业作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当BDI(波罗地海干散货海运)指数跌破历史低点之际,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现金储备同样达到了800亿元的历史高点,从某种意义上,大型企业的确拥有相对优势应付商业生态的恶化。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虽然无法独立克服环境的桎梏,但中央的激励措施正发挥着能效——创业与立业受到了近年最公正的对待。

当工商门槛被降低,当税费支出被抵扣,当交易环节被简化,创业者与执业者同时发现了新的希望。2008年11月8日,当中央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出台的消息传到民间,在一些未公开的私人渠道,投资水泥厂迅速成了众口一词的推论——普惠制度牵引的所有行业无一不依靠水泥的堆砌,水泥的需求在2009年将达到不可想象的高峰。

不排除这是一个如愿以偿的灰色局面,制造业在中国似乎越来越接近鸡肋。业界的一个冷幽默告诉我们,作为全中国最进取城市之一的深圳,仅需要5家研发公司就能支持超过3000家山寨工厂,而山寨产业链则维系着不少于150万人的就业及多达数千亿元的规模经济。2008财年的报告还没有最终公告,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近200家主营3G关联业务的上市企业中,研发收入比能保持5%的基础生命线的绝无仅有,而流程交易却占据了逾半的总体成本——它并不能为本产业带来任何增值,除了为当地政府创造缺乏想象力的GDP,甚至无法承载全球最低廉的社保系统。

中央政府延续着10年前的国策逻辑,提振内需其实更像海市蜃楼,部门投资才是不变的议题中心。与其说这是国有经济的历史短板,弗如承认我们的实体经济尚未成熟到可以从容转型的高度。当前热门的产业的确可以为经济体制造局部景气,却始终不可能带动整体经济面向有序发展,令人担忧的国债发行已经如火如荼,政府赤字呈无限扩大化,同时投资拉动效应逐年降低,毕竟,更具活力的民间资本在现阶段完全被边缘化。作为提振内需的两大主体——房地产市场与证券市场,仿佛变得有些不可理喻,保守派必须要回答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国内近年来好不容易雏形渐显的中产阶层,是否已经夭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保增长”列为头号国家战略期间,增值税改革已经启动,除了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统一执行3%的下调税率,对营业税下调1%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无论制造业或非制造业,流转税制的颠覆性转型势必带来后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机遇。尽管“适者生存”是古往今来的真理,但我们更应该相信“识者发展”的未来趋势。

除了适应新的宏观环境,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与发现同样重要,前者可以获得生存的基石,而后者则是寻求发展的动力。很难说未来一年我们能否走出困顿,拭目以待或许是大多数人无奈的选择。截稿之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金融促进经济30条意见”,新政开始强调投入真金白银的高效与均衡。2009,但愿不要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黑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