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阆对晚唐诗人的继承和开拓

2009-03-27孙俊姝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风雅

摘 要:潘阆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继承他们的“苦吟”精神,诗风清苦,但不像贾岛刻意追求奇险的表现方式和锻炼字句,在表现上更自然,语言通俗平易,诗风多了平淡闲逸的特点。还有一部分诗歌,沿袭五代“粗犷之习”,诗风粗狂、洒脱,有向风雅回归的倾向。

关键词:晚唐体 苦吟 闲适 粗犷 风雅

潘阆是宋初著名的文学家,诗和词皆有成就。他的生平资料目前已经基本散佚,《宋史》无传。关于他的字号、籍贯历来就有争议。潘阆的字号虽然说法不同,有的说他字逍遥,也有的说他号逍遥子,字也好,号也罢,提到潘逍遥,就是指潘阆。他的籍贯比较可信的是“大名”。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提到他是“大名人”,即今天的河北大名市。他的好朋友柳开、宋白都是大名人,对潘阆很推崇。还有江苏扬州的说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他是“广陵潘阆”;同时还有江都、山西太谷的说法。潘阆晚年定居钱塘(今杭州),现在杭州有潘阆故宅、潘阆祠、潘阆巷可证。《梦粱录》、《咸淳临安志》都记载过。

潘阆交游广泛,交往的人既有朝廷高官,又有僧道隐士;年轻时对功名念念不忘,得到功名后却向往隐逸。年轻时对功名念念不忘,得到功名后却向往隐逸。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既包括了“九僧”、林逋等方外、隐逸之士,也包括寇准等朝廷政要,是比较复杂的诗人群体。潘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中的佼佼者。诗风既有继承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一面,又有开拓创新的一面。

一、渐趋平淡的“晚唐体”

(一)“苦吟”态度的延续

1.以“苦吟”为态度

潘阆是宋初“晚唐体”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大部分沿袭晚唐体诗歌风貌,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潘阆作诗推崇贾岛并且作诗来怀念他。他赞美贾岛“风雅道何玄,高吟忆阆仙。人虽终百岁,君合寿千年。骨已西埋蜀,魂应北入燕。不知天地内,谁为读遗编。”(《忆贾阆仙》)潘阆肯定了贾岛的诗歌成就,前代诗人有成就的比比皆是,潘阆很明显偏爱贾岛,以贾岛为楷模,在创作诗歌方面也以贾岛为师。

贾岛作诗苦吟成癖,自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姚合《闲居》“带病虽吟苦,休官梦以清。”“苦吟”是诗人对诗歌的创作态度执着认真的表现。贾岛在《戏赠友人》诗中描写自己作诗的心态: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贾岛把诗歌创作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影响了学习贾岛、姚合一派诗人,如潘阆和宋初“晚唐体”其他诗人。潘阆的创作态度可以从《叙吟》与《书诗卷末》两首诗窥见一二:

叙吟

高吟见太平,不耻老无成。

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

搜疑沧海竭,得恐鬼神惊。

此外非关念,人间万事轻。

书诗卷末

一卷诗成二十年,昼曾忘食夜忘眠。

莫言不及相如赋,谁敢高吟汉帝前。

潘阆也把苦吟作为自己的创作态度,作诗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可以说他是活在诗歌的精神世界里,只要能够终日高吟作诗,即使到了晚年一无所成也不觉得耻辱。诗歌已经成了潘阆生命中最重要事情,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为了它可以废寝忘食,其它的都是次要的。潘阆甚至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吟”态度:“应笑苦吟白头者,二南章句转衰微。”(《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义赴边上》)“禅余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2.诗歌内容的“苦”

贾岛、姚合用“苦吟”态度创作诗歌,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诗歌上,诗歌成了他们书写人生痛苦和无奈的载体,或抒离别的痛苦,或写隐居生活的清苦,或抒人生的无奈,诗中充满了愁苦之音。潘阆的一部分感怀诗对困难也有所提及。如对不遇不达的无奈,“名场欲独立,一念一心寒。白日升天易,明时取仕难。”与朋友分别的伤心,“当时欲别言难尽,他日相逢话更长。”怀念故乡和家人,“游子辞乡早,高堂亲已老。”“谁知游子心,暗逐长空飞。”羁旅他乡的孤苦,“永夜不能寐,闲门懒复开。片心生万绪,孤枕转千回。”

人生的各种困难在潘阆诗中都有体现,佛家思想中的“苦”影响了潘阆对困难的感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因为世间有太多的痛苦和无奈,才要放弃名利等不实际的事物。以“苦吟”态度作诗造成诗境狭小,极少涉及国家大事,民生疾苦。潘阆诗歌的内容在上面分析中已经提到,主要包括描写山水风光、感怀人生、与友人之间的唱和等,虽有几首诗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心,但诗歌整体上还是以个人为中心。

3.诗风清淡,意蕴深远

潘阆用“苦吟”态度作诗使诗歌“语句轻清而意趣深远”,王禹偁在《潘阆咏潮图赞》中也说潘阆的诗歌“寒苦清奇”[1],文莹则称“(潘)阆有清才”[2],他自己也说“诗须字字清”,形成清奇浅易的诗风。

潘阆的山水诗,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主观感受,以心性感观自然,即使语言简单,诗意也比较浓厚。例如“渔唱深潭上,鸟栖高树间。”在朦胧的月色下,渔夫满载而归愉快地唱着歌,飞倦了的鸟儿栖息在树上,“深谭”、“高树” 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的性情,诗风清寂冲淡;“听水分他浦,看云过别山。”语言通俗浅显,景色清丽淡雅,揭示诗人恬淡自如的心情;“蝉噪水村千万树,雁过云岫两三行。”蝉和云都是自由的,不受束缚,表现了诗人身居大自然中的闲适飘逸,境界平淡自然。

(二)对姚合的接受——闲适自然的诗风

潘阆诗歌意境清幽,诗风平淡自然,已经不像贾岛诗歌那样清苦。贾岛诗中常出现孤鸿、衰柳、孤灯、枯草、破宅等,景色凄凉,给人以孤苦之感。潘阆的诗多描写清幽寂静的景色和孤寂淡泊的隐士生活,也会采用凄清的意象,孤舟、独鸟、残春、秋天、黄昏、夕阳、无光的月亮等,但比重不是很大。潘阆诗学晚唐,虽是诗中赞扬过贾岛,但在诗风方面更接近姚合。从人生经历上看,潘阆一生虽然因为皇位之争两次危及生命而被迫逃亡,但他在当时的地位和待遇却好过贾岛。这主要是宋初统治者十分优待尊重隐士,文化思想上三教合一,政治上国家统一,诗人的生存环境很安逸,思想也比较自由,因此,潘阆的诗中往往流露出闲适意趣,诗风较平淡、自然,甚至粗狂豪气,雕琢的痕迹较少,吟咏的对象也开拓不少。而贾岛是一名寒士,遭遇坎坷,一直未曾及第,到晚年才做了一名小官。贾岛志向远大,壮志难酬,自然会产生不平之气和寒士精神。

举例来说,同样写秋天,贾岛与潘阆就表现出不同的诗歌风貌。

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

值鹤因临水,迎僧忽背云。

白须相并出,清泪两行分。

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

——贾岛《秋暮》

片片落复落,园林渐向空。

几番经夜雨,一半是秋风。

静拥莎阶下,闲堆藓径中。

谷松与岩桧,宁共此时同。

——潘阆《落叶》

贾岛的诗景色萧瑟、凄冷,展现的是诗人孤苦、悲伤的气质和自伤自怜的情绪,这是他过分追求“苦吟”的效果。潘阆虽然只是写秋天飘落的树叶,但是却看不到感伤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闲适的情致,乐于享受隐居生活,又着淡淡的喜悦。

潘阆诗歌比较近生活,很有情趣,突出自己的闲适和懒散,这一点与姚合很相似。姚合曾作诗《闲居遣怀十首》。诗歌以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为对象,气氛轻松,表现了闲居生活的雅致,透露出安逸闲适的情感。这组诗没有贾岛诗中的寒士之气、孤高的性格,而是显示了姚合的闲适悠然的状态,对人生的起伏采取从容的心态,不为名利所累,“身外无徭役”;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情趣,“留僧竹里棋”、“小酒恣情斟”、“逢花烂熳看”、“闲坐弄琴声”、“闲诗任笔酬”,棋、酒、花、琴、诗,诗人以此为伴,生活的舒适安逸使诗风也自然平淡。这种诗风我们在潘阆的诗中同样可以找到,《春日对酒书事》流露出潘阆对普通人生的感悟:

车马不暂驻,年光如泻波。

人间欢乐少,陌上别离多。

往事只如此,浮生终若何。

花前一樽酒,得失且高歌。

潘阆认识到人生的痛苦,但并没有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诗中没有苦味,而是用一颗旷达的心去面对世事的无常,语言平易通俗,诗风平和清淡,与姚合的诗很相像。

(三)形式的接受

潘阆作诗形式上以五律为主,对仗工整,通过雕琢语句达到“以精义为高”[3]的特点。

潘阆诗歌《全宋诗》收入79首,其中五言律诗34首。贾岛今存诗402首,其中五言律诗有232首;姚合今存诗533首,其中五言律诗有309首。近体诗在他们的诗中比例较大,形式上的短小方便在音律、对偶、字句上下功夫,可以锤炼语言。以潘阆的一些诗句为例,感受他推敲字句的功夫:“盈亏频叹月,舒卷几怜云。”(《叙事答所知》)“孤舟依岸静,独鸟向人闲。”(《望湖楼上作》)“败叶声如雨,狂风似响雷。”(《钱塘秋夕旅舍感怀》)“绕阑仍聚散,逐水尚西东。”(《落花》)“渔唱深潭上,鸟栖高树间。”(《晓泊嶀浦寄剡县刘贶员外》)“静拥莎阶下,闲堆藓径中。”(《落叶》)

这些诗句对仗工整,字句得到了推敲锤炼,“孤舟”与“独鸟”相对,象征着漂泊、人生的孤独;“叹月”与“怜云”相对,月的阴晴圆缺、云卷云舒,都是变化不定的,象征着诗人的失意彷徨与无可奈何;“渔唱深潭上,鸟栖高树间。”对仗尤为工整,与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在诗歌构思方面的处理上,夸张却不奇癖

贾岛在构思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刻意追求奇癖的效果,往往造成诗的晦涩难懂。潘阆79首诗大多平易通俗,很平淡地展示形象,鲜有难理解的作品。潘阆也有构思精巧的作品,在《九华山》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九华山新奇的美。

将齐华岳犹多六,若并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

“华岳”即华山,有中峰、东峰、南峰三峰;巫山,有十二峰;九华山,有九峰。诗人为了突出九华山的与众不同的美,从“山峰”角度将九华山与华山、巫山比较,构思十分新颖、精巧。“犹多”、“又欠”都是说明九华山的与众不同。诗人雨后在江边眺望九华山,白云缭绕,山峰若隐若现,映衬下,九华山显得青翠如泼,颜色对比鲜明,视觉效果强烈。“泼”,随意泼洒,在白云堆里泼洒青翠、浓蓝颜色,成就一幅雨后九华山的图画,将所见之景转移到纸上,想象精彩。

二、粗犷、洒脱的诗风

潘阆诗歌内容比晚唐贾岛、姚合有所开拓,一部分诗风粗狂、洒脱。晚唐的山水诗大抵都突出景色的清幽,抒发隐逸情怀,潘阆的《题资福院石井》不以借景抒情为手段,而是用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自己遭到误解的经历:

炎炎畏日树将焚,却恨都无一点云。

强跨蹇驴来得到,皆疑渴杀老参军。

在炎炎夏日,诗人来到寺院。也些诗人当时很狼狈吧,竟被僧人误以为他要渴死了。诗人用玩笑的语气讲述的却是自己狼狈的经历。这种豁然的人生态度,使诗风平和,很有玩味,语言也没有雕琢的痕迹。苏轼评价这首诗“不在石曼青、苏子美之下。”[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潘阆的《秋夕旅舍书怀》、《喜腊雪》“间有五代粗犷之习。”[4]

旅舍秋夕书怀

边鸿过尽背枕卧,弟侄无书忧胆破。

蛩声更苦不忍闻,半夜起来塞耳坐。

喜腊雪

久早腊月如夏热,夜来忽降一尺雪。

叫谢上天声应彻,且压瘴气不作孽。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这两首诗的内容和风格上大不相同,《旅舍秋夕书怀》写诗人羁旅在外对家人的思念和担忧,诗风清苦,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苦叹;《喜腊雪》写诗人因久旱的腊雪终于下雪的欣喜雀跃的心情,后两句与“上天”对话,显示了诗人的豪情旷达,确实有“粗狂之习”。《旅舍秋夕书怀》这首诗明显不符合这个条件。

潘阆还在诗中展示了自己标新立异的行为“散拽禅师来蹴鞠,乱拖游女上秋千。”,毫不顾忌将自己放荡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行为的不合时宜使他的诗歌也有别于士大夫内敛式的抒情方式,直接宣泄情感,用口语方式表达率真朴实的诗风。

三、复归“风雅”精神的趋向

唐末五代,香艳诗风盛行。潘阆没有明确提出革新的理论,但从他的诗歌创作中可以隐约感觉到回归“风雅”的倾向,忧患意识在他的诗中略见端倪。他的《癸未岁秋七月祷禹庙》风格深沉、厚重,具有社会意识。

万古稽山下,森森大禹祠。

幽人来暗祷,灵魄望潜知。

帝虑河频决,民忧业旋移。

自惭无异策,载拜泪双垂。

这首诗表现潘阆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思考拯救民生疾苦的良策,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宋初“台阁体”诗人常常雅颂太平盛世,潘阆偶尔也会些这样的诗歌。宋初有“白体”、“晚唐体”、“台阁体”,三体风格迥然不同,但当时的诗人却不限于仅学一体,往往是以一体为主,并吸收其它两体,这在“晚唐体”诗人身上尤其明显。

贪吏诫守廉,饥民苏念生。

钱塘太守贤,好共致升平。

这些诗句表现出对社会升平的赞颂,有歌美王化的作用。潘阆还将自己的诗歌与汉赋相提并论,“莫言不及相如赋,谁敢高吟汉帝前。”(《书诗末卷》)汉大赋有讽喻劝谏的作用,由此推断他有将诗歌回归“风雅”的想法。而且,他在诗中也提到过风雅,“风雅道何旋”(《忆贾阆仙》)。潘阆的这些诗中虽缺少了讽喻精神,只是对政治进行雅颂,但终究是向“风雅”靠近了一步。

总的来说,潘阆诗学晚唐,用“苦吟”的态度创造诗歌,多用近体诗,尤其是五言律诗,讲究音律,少于白描,极少用典故,注重字句的锻炼,诗歌多描写景色,这些都受到了晚唐贾岛、姚合的影响。但是潘阆的诗风并没有被“晚唐体”的藩篱困住,一部分诗歌诗风平淡自然,没有贾、姚诗中的雕琢的痕迹,对人生的困难也多了旷达的心态,人生经历的不平凡又拓宽了诗歌内容,既有写景述怀,也有咏物怀古,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注释:

[1][宋]王禹偁著:《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小畜外集七卷》,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江南图书馆藏影钞残宋本,第21页。

[2]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4页。

[3]欧阳修,姜夔,王若虚著:《六一诗话·白石诗话·璩南诗话》,郭绍虞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4]转引自吴熊和主编:《唐宋五代词汇评·两宋卷》(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3]章尚正著.中国山水文化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胡遂著.佛教与晚唐诗[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5]张毅主编.宋代文学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1.

[6]许总著.宋诗史[M].重庆出版社,1992.

[7]刘文刚著.宋代的隐士与文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孙俊姝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文化基础课程部 110168)

猜你喜欢

风雅
皆可风雅
庚子夏日诗友雅聚
廖盈春
月相表解读腕上的阴晴圆缺
第二回 笑谈之间音绕梁
风骨
风雅起来
说风雅
让生活风雅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