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几点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9-03-27廖银铃
一直以来,许多初中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一些家长对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深感无能为力,部分语文教师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初中学生写作文最感头疼的是无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是空洞的、干巴巴的。而没有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无“米”可炊的原因,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学生在主观上对写作文存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写作文就是要发表什么高见,就是要表达怎样的决心,就是要写得多么精彩才叫写作文,无形中拔高了对自己对作文的要求,使自己没写就感觉力不从心,还怎么能写出好作文。其次是不敢发表对身边人事的看法。认为在周记、作文中写了父母、家庭、同学、老师的事情,会得罪人,因而写起来有所顾忌。
二、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细致用心地观察或没有这种好的习惯。比如班里发生了一件事,让目睹了该事件的几个学生描述经过,有的学生叙述细致生动,有的学生只能三言两语,有的学生连事件都描述不清。后两者写出来文章就必定空洞无物。因为缺乏对身边事物细致观察的习惯。
三、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认识。比如写关于“母爱”的作文,很多学生的选材都是“我深夜发烧,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打针”。造成学生写出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作文,部分原因是辅导书上一些选材引导学生误入歧途,拘束了学生的思路。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母爱”的理解与认识:在他们的眼中,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干净整洁的房间、合体的毛衣……不过是平常小事;在他们的耳中,每日的提醒、叮咛、嘱咐……不过是唠里唠叨的表现。他们不觉得这都是缘于爱,这就是爱。因为他们对“母爱”缺乏本质性的理解。这样一来,他们写“母爱”的文章必然要借鉴、模仿范文,结果自然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意。
那么如何解决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问题呢?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坦诚地表达出来。写作的本质就是在表述作者本人对生活、生命及社会的观察与认识。实际上学生写作的内容如果远离了自己的实际生活,就无法写出情真意切、细致生动的好文章。其次是让学生用真诚、坦荡的心态对待写作文。真实、真诚的流露心声,这是令人舒服、愉快的交流。真实、真挚的表达心声就是把隐性的读者当成真挚的友人来交流和沟通。
二、1.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让学生以自己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为观察范围,以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路遇的陌生人、周围的环境等为观察对象,以这些人的言语、行动、神情、外貌为观察要点,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机会进行训练。设定要求让他们观察校园、班级中每天的大、小事情,家庭中每天的点点滴滴,交往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上学回家路上观察天空的颜色、云的形状、感受风的温度,观察路上行人的情态,观察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的特点等等。随着训练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学生的描述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血肉丰满,形神兼备。
2.有了细致用心观察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学生去思索,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种训练仍可取源于生活,见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如见到校园暴力,有的学生会厌恶、痛恨施暴的学生,认为他们是社会的渣滓,并会采取合适方法保护自己;有的学生害怕,对那些人视如魔鬼,唯恐躲之不及。这些不同的情感态度与见解决定了学生记叙、描写的的差异以及文章立意的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从训练写作文的角度来看,都一样是成功的,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
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写作文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情况。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对生活、生命的认识与理解,这本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三、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具体指导。以前面所观察到的内容为对象,指导学生如何立意、布局、谋篇,选取怎样的文体,确定怎样的主题,结构如何安排,哪些内容是重点,如何细致描绘,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等等。关于写作方法的训练,仍可来源于生活。比如在训练学生观察云的形状时,让他想象云的形状像什么;在训练学生描绘冬日星期天的校园时,先用平时的校园情形对比出周日校园的寂静、清冷的特点;再从视觉(教学楼前觅食的麻雀)、听觉(马路上的汽车声、行人的说话)、触觉(脸上寒冷的感觉)等方面细致生动写出这种特点。再次,学生在一开始写作文时不必过于讲究写作技法,让学生自己想从哪句话写起就从哪句话写起。落实到具体的训练方法上,写日记、周记、随笔都是很好的方法。而且此时的学生也能把课堂上所学的各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下笔的难度就降低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有话可说、有情愿表了。
(廖银铃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六中73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