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讲”

2009-03-27胡志刚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

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近几年来,随着大语文观的建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都发生了许多有益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上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异彩纷呈,语文教改呈现出勃勃生机。“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很多教师于是认为,“讲”就是“灌”,就是注入式,就是“填鸭式”,于是讲就理所当然成为语文教改中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谈“讲”色变。“讲”慢慢地从语文课堂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整堂课的学生朗读,整堂课的学生小组讨论,整堂课是学生沉浸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流光溢彩的画面中。长此以往,一向会讲的语文教师反而失去了“讲”的优势,不会讲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讲还是很重要的。关键在于针一篇课文,要琢磨讲什么,何时讲,怎样讲。

一、改进教育观念是前提

语文教育的漫长历史中,讲与读的关系可以说从来都没有处理好过。古代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多读多背,现代语文教学,特别是解放以来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倒过来,以讲为主,寄希望于几个例子的滚瓜烂熟,去通博大精深之语言文化。其实,讲与读,都是不可偏废的。当然也不是二一添作五,讲与读各一半。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要懂得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应服务于“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所谓的“教”只是手段、方法而已,所谓的不教才是最终目的。而所谓不教至少是学生有了一种触类旁通或者是依葫芦画瓢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还必须讲,必须讲透讲好教材这个例子——这也是教读课决定的。叶圣陶还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叶老在反对讲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讲解。讲,是传授与阐释,知者不讲,不知者就永远不知;讲,是精心准备的知识快餐,一个人应该知道的东西太多,书上有的是,到底该看哪些,从哪里看呢,讲就能够给予帮助。

因此,笼统地把“讲”看成是“灌”,把讲等同于“注入式”是不正确的。一方面是讲的地位和讲的作用必须得到应有的肯定及尊重,另一方面是很有必要研究讲的艺术,科学地分析讲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讲的质量和实效,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准确的理解力,提高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明白讲的目的、任务、内容、要求,从而确定最好的方法,用最精彩的语言,以取得最好的讲的效果。

二、明确需要精讲的内容

要做到精讲,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案,课前要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一节课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环环相扣。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地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所谓精讲的内容,就是精讲所应侧重的知识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教师还要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方法的点拨和知识的延伸、拓展。为此,在课堂操作中,决不能面面俱到,而宜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拨重点问题,加快教学的节奏。

那么,需要精讲的内容有哪些呢?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从课堂开始,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习激情和愿望。赞科夫指出:“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2.抓住重难点。教学效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所以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去捕捉学生的难点,对症下药,以提高对话交流的效率。教师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精读,文本中见不到的地方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的地方给他们指出。学生不懂的,通过启发也不可能懂的,必须讲,比如学生初次接触的新知识,要给学生细心讲解。

3.抓住学生“答的疑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常常只停留在“知其然”这个层面,作答很难到点子上。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这些“答的疑点”,切入进去深究不放,直到学生“知其所以然”。

4.以讲促时效。遇到没有必要让学生花时间去钻研的,应该讲,而且讲才是捷径;而且对“点明”“指出”“提示”“讲解”,适当运用,比让学生读书、讨论,在很多方面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知识的延伸、拓展。结合当堂课的内容,恰当适时地超越课文和弹离课堂,或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专题辩论,或开展鉴赏评价活动,或根据文章情景展开联想等等。这样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6.在教学中进行比较讲解也是很必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比较能力还很差,教师的比较讲解,对于他们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如宋代游记散文《岳阳楼记》即景抒情,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醉翁亭记》通篇都是写景叙宴游之乐,似乎与政治无关,其实处处都是写太守与民同乐,内含着对太平盛世的歌颂和对自己政绩的自得之情。后者就需要教师的提示讲解学生才能领悟。

三、把握好“讲”的时机与尺度

教学艺术是充满了辩证法精神的。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讲”与“不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教学手段来说,二者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从终极目的看,二者又是统一的,它们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讲”与“不讲”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那么,究竟怎样把握好“讲”的时机与尺度呢?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考虑

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智力发展的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本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见识和分析、思考、钻研能力。他们对各种问题普遍感兴趣,已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开始注意探求结论的依据,他们喜欢独立地思考、钻研,喜欢和同学们讨论、争辩,寻求令人信服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中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对于他们已掌握了的基础知识和那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思索和讨论能弄懂的问题,可以绕开不讲,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寻找答案。

2.根据内容深度来选择

课文中有些内容,如作品的年代、背景、出处、作者介绍和一些生字、词语以及课文的整体感知等较浅显的内容,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扮演课堂的主角,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前上网搜寻相关资料或查阅有关书籍,逐步使学生养成课前搜寻语文学习资料的习惯。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冗长沉闷的讲解,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根据不同课型来决定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等不同的课型,都存在着“讲”与“不讲”的问题。如一些必讲的知识,讲读课就应讲好。经过了讲读课的“教”,课内自读课的“扶”,到了课外自读课就应大胆地“放”,只要对其自学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查、反馈即可。

4.根据教学实际来运筹

如对于一些基础较好,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有时可以先不讲或点到即止,而着力做好设疑、质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而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就都无须再讲。要是学生争执不下或找不到正确的答案,教师要“指点迷津”,教师抓住契机,及时引导,适当点拨。

5.转变教学观念,巧妙转换“讲”的主体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少一些灌输,多创设一些情境,多一些引导、点拨,改变那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状况,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主动地探寻知识、寻求知识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自主的学习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既能获得乐趣,又能增长知识和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教师的“讲”变为学生的“讲”。

此外,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努力锤炼教学语言,要语言丰富、生动、形象、风趣;同时,教师还要设身处地从学生方面想,怎么讲可以给他们以启发,怎样讲可以增进他们的理解,使学生乐意接受,真正受用,从而使学生能发挥创造性,达到“不教”的目的。

(胡志刚 攀枝花市第十中学校617068)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