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研究
2009-03-27张西爱胡合香
张西爱 胡合香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教育也随着海南省的建立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海南省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海南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特别是在省长卫留成的带领和关心下,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局限,海南民族地区教育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要全面了解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并对其进行研究,以加速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对海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分析:
一、海南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海南省处在中国的最南端,虽然毗邻广东省,面向东南亚,但是因为建省时间晚,经济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少数民族较为集中,所以海南省的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尤其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更为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仍有危房存在
自建省以来,海南省民族地区教育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据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34名学生中,有86.36%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在的学校是楼房,8.25%的学生认为学校是平房;有83.52%的学生说学校有围墙,11.64%的学生说学校没有围墙。另外,在273名学生中,有69.03%的学生认为学校桌椅黑板完好,有8.52%的学生认为学校桌椅黑板不合标准;63.35%的学生说学校照明条件良好,5.68%的学生说学校照明条件欠佳。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我们明显感觉到海南民族地区教育设施在逐步完善。但仍未彻底摆脱教育设施整体落后的状况,校舍面积不足,危房问题仍然存在。从全省的校舍来看,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人均面积都低于国家标准,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们走访了海南省民族地区的很多学校,感触最大的是教学楼仍有破败现象,危房仍然存在。从各市县来看:五指山市现有危房1.1万多平方米;乐东县现有危房3.50万平方米;琼中县现有危房0.99万平方米;保亭县现有危房2.80万平方米;昌江县现有危房1.1万多平方米;东方市民族乡镇有危房0.3万多平方米;儋州市4个民族乡镇现有危房0.74万平方米。 其他市县和民族乡镇都还有一定数量的危房,全省中小学危房数量共计约10万平方米。
(二)教师缺编缺额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学校仍然有师生流失现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衰,教师为本。海南民族地区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缺编的问题。全国小学的师生比例为1:19.4,初中师生比例为1:17.8,但是海南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师生比例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例如,海南省五指山市太平村小学,近30名学生,却只有1名教师,师生比例达1:30。二是教师缺额的问题。由于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条件差、待遇低,教师缺额现象严重。据调查显示:教师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受访学生中有33.23%的学生认为教师住房条件较好,有10.79%的学生认为教师住房条件较差。尽管各项条件都有较大改善,但仍然很难留住教师,凡有机会、有条件的教师基本都选择离开,本地教师进不来,外地教师留不住,留下的教师心不安,教师走教、跑教的现象较为普遍。据统计,60.51%的学生反映教师队伍稳定,11.36%的学生反映教师队伍不稳定。有28.69%的学生反映学校有师生流失现象。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学学历占教师总数的22.15%,大专占8.23%,中专占9.65%,初高中占0.28%。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工作培训,很多教师甚至缺乏一颗热爱教育的心,爱岗敬业的思想亟待提高。他们只是把教学当作换取报酬的一种方式,往往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以外的其他方面(如经商)。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学校,30.39%的教师来源于海南本地,只有1.70%的教师来源于大陆,3.40%的教师来源于全国各地。由此可见,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虽有较大的改善,但是住房条件、工资的发放及教师队伍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始终是海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问题刻不容缓。
(三)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略显不足,办学资金相对紧缺
海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财力有限,依靠自身仅有财力难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虽然每年国家都会拨款用于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杯水车薪,始终不能彻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问题。因此,教育经费问题导致了民族地区学校无论是学生人均事业费,还是公共经费,都远远低于全国和周边地区的水平。据我们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教育支出捉襟见肘。甚至一个家庭负担一个子女的教育费用都比较困难。经我们调查发现,还有8.80%的学生不能及时交纳学费。这势必影响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以,解决经费投入问题是解决海南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关键。
(四)农村学校布局得到调整,但教学点分散,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海南省作为一个岛,其自身的地理因素导致了学校的布局分散。民族地区农村山高坡大、居住分散。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学校必须设置半径和师生比,因此许多农村学校被撤消,造成一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上学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只好设立教学点,聘请代课教师。五指山市很多村镇属于这种情况,有的村落很小,为了满足教育的需要,设立了很多的教学点,仅五指山市太平村附近就有几个教学点,导致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占18.46%的学生需要乘坐汽车上学。而每个教学点只有10-30名学生,不仅分布散,教学更散。据了解,太平村小学的学生每周周五要徒步前往其他学校上课,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考验。正是因为这种分散的教学,导致了教学整体水平下降,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五)教育资源分配仍有不平衡现象,结构不合理,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文化层次差距过大
海南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紧缺,教育结构不合理,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因此,在海南民族地区,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适龄上学的孩子,被迫外出打工,为生活奔波。
因此,推进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工作任务之重、难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可谓任重道远。但是在新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海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机遇,在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中,进一步深化对民族教育重要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的认识,从实现民族平等目标的高度,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积极扶持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落实和完善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推进海南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逐步稳定向前发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二、对海南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国家民族工作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适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措施。可以归纳为:抓重点、抓特色、抓难点、抓政策。所谓抓重点就是指把民族地区教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解决民族教育的特殊问题上,把扶持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抓特色就是指根据海南民族地区的特点,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可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抓难点就是指结合海南民族地区的自然和历史等方面的条件,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据了解,很多民族地区的学生不懂汉语,在交流上有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想办法抓住难点问题,解决交流上的问题。抓政策就是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努力让少数民族享受到公平的、充分的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南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两项措施。一是面向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地区实施就地整合,将优质的师资力量集中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资源得到良好配置。二是针对一部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基础设施较不完备的偏远山区实施“教育移民”,也就是把边远山区的小学生集中到镇上的学校,由政府财政拨出专款进行“三包”,即“包吃,包住,包学杂费”,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则集中在县上的民族中学。不但解决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因路途遥远而导致入学率不高的难题,也从客观上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师资问题。通过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相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一定会蒸蒸日上,站在全省教育的前列。
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南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结合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认清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同样,海南的发展壮大,也要靠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更加离不开教育。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要想提高,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确实把教育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带动全省的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飞跃。
2.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经调查显示,海南民族地区由于受行政区划、投入体制以及群众就地入学习惯的影响,基础教育系统中的小学规模小、布点散、效益低、数量多、教学质量受限、办学质量较低等都是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所以为了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合理调整城乡之间的布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抓住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加速发展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
3.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指导和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加速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就应该制定符合海南实际的相关政策,在政策的指引下,才能够解决海南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切实保障教师的利益,要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我们不但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让每个教师都愿意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就业。而且要倡导教师刻苦学习营造新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业务素质,为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努力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学设施,为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必备的条件。
6.利用多渠道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不足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单纯地靠国家给我们提供资金,最主要的是能够从多个渠道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7.采用多种远程教育模式,加强教育管理与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要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运用。可以说,远程教育模式已成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新要求。
总之,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海南教育的重点、难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海南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到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这面大旗的感召下,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与海南省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相适应。只有把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放在一个关键点上来考虑,才能为海南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机,真正实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一定会蒸蒸日上,创造辉煌,书写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齐见龙,范高庆,陈宇明,陈立浩.五指山基业[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2008年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课题:“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的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研究。(项目编号:Hjsk2008-87)
(张西爱,胡合香 海南 琼州学院中文系5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