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述
2009-03-27隋岳峰
可行性研究是任何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是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是保证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是进行投资决策、筹措资金、项目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做好可行性研究是避免投资决策失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及投产后经营效益责任的重要手段,在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运作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产生及发展背景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源于西方。早期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侧重于财务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大萧条前的百余年,在亚当·斯密和马歇尔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指导下,西方社会一直推崇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随着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使当时的斯密经济评价与现实联系更加密切,任何斯密的效益只是体现为企业利润,而无社会效益的概念。由此形成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以寻求企业最大利润为基本目标,与现代的财务评价出发点是一致的。
1929-1933年大萧条后,随着资本主义带有浪漫色彩的自由放任体系的崩溃,在最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概念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岁月逐步形成现代意义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大萧条促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积极介入并且干预社会经济运行。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项目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这些宏观经济调控举措的基本原理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得以系统体现。由此,随着政府计划、公共服务和政府投资项目增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畴也随之拓宽,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目标己不再局限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费用与效益的涵义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范围。费用效益分析与计量在经济评价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起来,促进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丰富和发展,使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二次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经济稳步发展时期,而且其中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宏观管理、中央计划和公共投资等手段加速经济发展。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及其运行机制具有许多特有的特征,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和援助国家的普遍关注。在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些适合发展中国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二、国内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20世纪初诞生以来(较早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发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的)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这一阶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即从企业角度出发,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的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这一阶段,可行性研究从侧重于财务分析发展到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费用—效益分析(或称经济分析)作为一种项目选择的方法被普遍接受。在这个时期,美国于19508发表了《内河流域项目经济分析的实用方法》,规定了测算费用效益比率的原则性序。1958年,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首次提出了在经济分析中使用影子价格的主。1968年,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正式诞生了,英国津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特尔(Little)和数学教授米尔里斯(Mirriees)联合编写了《发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项目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现在。在这一阶段,可行性研究的分析方法中产生了社会分析方法,即把增长目标和公平目标(二者可统称为国民福利目标)结合在一起作为选择项目的标准(简德三,2004)。有代表的标准,如1973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发表的《水土资源的规划原则和标准》。该标准中规定,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应从4个方面考虑: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地区发展和社会福利。这使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更趋完善,并在多个领域推广使用,也向欧洲及发展中国家推介。尤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失真问题,一些专家和国际组织研究制定了一些有效的评价体系。有代表的方法包括L—M法(利特尔—莫利斯法)、UNIDO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法)及S—V法(斯奎尔—万德塔克法)。[1]
2.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始于“一五”时期,当时叫做“技术经济论证”。50年代初期,我们学习苏联经验,对一些大的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当时的技术经济论证是一些简单的静态分析方法,只计算几个静态指标。开始时以单位能力投资,固定资产形成率等实物指标为主,后来又增加了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评价中所采用的价格为不变价格。这种方法基本上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才真正得到重视和发展,把项目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建设项目决策程序,在这一时期,根据实际需要,引进和消化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980年,我国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1981年,成立了以转贷世界银行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中国投资银行。1983年,中国投资银行首次推出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试行本),此后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1987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暂行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参数》和《中外合资经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四个规定性文件。上述四个文件自发布试行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成为各类规划设计单位和工程咨询公司进行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指导性文件,而且也是各级金融机构审批贷款项目的重要依据。四个规定性文件的发布试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新阶段。
1988年国家经济委员会公布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形成了我国较为完整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标准和规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日趋成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1993年4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建设部联合发布了修订的《建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这标志着我国工程项目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和规范化道路。
200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建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调整了经济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侧重点;增设了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费用效果分析、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等章内容;对财务分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方案经济比选等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和扩充;增加了公共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内容;增加了经济风险分析内容;方案经济比选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下的方案比选方法;简化了改扩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增加了并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要求;补充了电信、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市政和房地产等行业经济评价的特点。参数部分,建立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参数体系;明确了评价参数的测算方法、测定选取的原则、动态适时调整的要求和使用条件;修改了部分财务评价参数和国民经济评价参数等。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提高了经济评价工作质量。[2]
3.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理论还尚未完全体系化,同时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虽然我国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作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但由于项目评价起步较晚,经验不够丰富,而且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经济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项目评价对理论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而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2)目前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的评价标准还有待研究
项目评价的中心问题是选定价值评价标准,用以评价项目的成本和效益。项目评价的每一步都需围绕价值标准,作出价值判断,给项目的各种(不同时间、地点、内容的)成本和效益确定权重。评价应是一个尽可能避免主观偏见的做法,而事实上有一些内容很难进行量化;评价要求尽可能确定成本和效益,但事实上不得不将大量的猜测性估计纳入评价过程,带有一定主观性。
(3)在项目评价中缺乏引入信息化手段
建设项目评价是建立在对该项目有关信息的广泛收集基础之上的,没有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支持,评价便无从谈起,而且,评价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掌握的信息的完备性、真实性和处理的科学性。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项目评价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首先使信息收集途径多样化、立体化,信息收集更为方便快捷;再者使信息处理更为高效化、科学化。[3]
三、我国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进展
1、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随着原有理论基础及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以下问题研究的进展上:[4]
张松滨、李万海、王红 (l999)提出了利用二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系数,将模糊关系处理数据的多指标相关分析法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性能评价的方法。
朱羽中、范先雄(1999)对九江炼油厂污水处理厂现有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两级生化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处理炼油废水和生活污水。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COD、NH3去除的稳定性,提出了改进运行模式。
刘开第、李思敏、庞彦军(2000)认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效果涉及到污水处理水量、水质和消耗等方面诸多项指标,是多指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问题。由此建立了未确知测度识别评价模型。
李如忠 (2000)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出了相对较理想的处理工艺。
范祖悦、邹蔚 (2002)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一项多目标多层次的污水处理扩建工程的技术改造方案,进行了模糊决策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选优,使方案决策结果更趋全面、客观、合理。
王国平、王洪光 (2002)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污水处理厂的定模型,考虑了与污水处理厂有关的技术、经济、管理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诸多因素
陈郁、郑洪波、杨凤林、张树深 (2003)依据环境因素、经济和技术因素,研究了一套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将污水处理过程看作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在影响评价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总考核指标(即综合效益)及各单项指标(即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的优劣性进行比较与分析,评价出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劣性。
狄军贞、刘书贤(2004)将模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具体应用到污水处理厂治理设施综合评价的研究中,通过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模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模型,实现对污水处理工艺综合评价与排序。
李凡修、梅平、陈武(2004)建立了利用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方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改造决策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新模型,并对n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决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郭劲松、杨渊、方芳(2005)对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西部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西部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研究提供了依据。
龚宏伟(2005)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基本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数学模型。
何雪梅、吴义锋(2006)运用进、出水时间序列的统计学模型对南京城北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状况和稳定性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对实时监控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王佰伟,曹升乐(2007)探讨了逼近于理想解的模糊物元法、Blin法、密切值法和模糊优选法等四种多目标优选评价方法。并通过不同评价方法的集结建立了工业废水治理效果评价模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2.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特点分析
总体来说,国内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研究思路及成果有以下特点:
(l)收集国内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行费用等数据,通过统计回归得到不同工艺类型处理厂的投资一费用函数。
(2)建立涉及经济、技术性能、资源消耗、操作性能、杜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集。
(3)对非定量性评价指标,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知识库存放评价结果。
(4)分别求出评价指标集中各项指标的得分,工程投资等利用其调查统计得出的投资一费用函数和设计水量直接求出,以定量值表示;技术性能、社会影响等以定性值表示,并按模糊数学方法转换为定量值。
(5)对指标得分进行归一化,依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权重集进行综合评比,总得分高者为最佳方案。
3.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发展趋势、城市污水处理发展历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行现状等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看,未来城市污水处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发展趋势比较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5]
(l)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因此,在建立指标体系中,怎样研究那些有代表性的、体现新时期水利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指标,成为下一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量化一直以来就是各种评问题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指标体系的建立也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复杂化、细致化与人性化。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数的确定,关键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模型的建立、应用与实现。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内的各因素相互影响和相制约机制极其复杂,效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这种系统的多属性决策或综评价问题一直以来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根据水利规划及价领域的实际,提出了模糊层次综合优选模型、灰色综合优选模型和交互式综合优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应用对于水利领域方案的优选及具体决策的作出,提供了强有的理论依据。但是上述模型及方法都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了各指标的权重和转换问题使得模型和方法在使用上遇到一定的困难。
(3)智能优化方法的发展,如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50)和人工神经网(ANN)等,对于离散、非线性、非凸等大规模优化问题充分显示出其独有的优越性必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厂规划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要考虑经济性、社会性、环性、技术性、资源性、政策性及污水处理厂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且各个目标之间时会存在相互竞争和矛盾。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综合优化问题。求解多目标优化型的基本思想,是将多目标问题化为单目标问题,进而用较为成熟的单目标优化技术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简德三.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苑利.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8.
[3] 宋永发,李荣星,王延龙.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研究[J].基建优化,2007,28(02):18-20.
[4] 杨丽莉,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12:6-7.
[5] 杨丽莉,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12:8.
作者简介:隋岳峰,男,1963年生,山东烟台人,高级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论与实践,现在职攻读中国海洋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