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一体化钢铁机械集群建设的若干问题
2009-03-27吴迪
吴 迪
摘要:钢铁机械集群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湖南钢铁机械产业集群的现实情况,结合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讨论了湖南钢铁产业工程机械产业构造区域产业链的可行性,以及在打造产业链过程所应该正视的问题。
关键词: 区域产业链 整合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的支点,也是湖南的希望。长株潭城市群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无不让人艳羡;携全省八分之一的面积、五分之一强的人口创造了三分之一的GDP,乃湖南省的经济发动机;古有岳麓书院,今拥湖大中南,为湖南的科教中心。
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按照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增强三市核心竞争力;而内源型钢铁机械区域产业集群的建立更是重中之重。数据表明,重工业已实实在在的成为了湖南经济发展的引擎:株洲机车、湘潭电机是中国机电领域里不可忽视的力量,三一重工集团、中联重科集团更是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明星企业。于是打造长株潭钢铁机械优势产业集群,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大势所趋,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产业链业已成为当前至关重要的一项课题。
(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
中国许多区域产业集群的创建失败,原因很多时候不是来自于企业本身,而是政府部门支持、协调的力度不够,政府间的博弈同样也是失败的根源。想要成功建立长株潭区域产业链,长株潭三地政府首先要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的低成本乃至无成本流通,真正意义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积极协调区内企业关系,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区域产业氛围。最后,要合理的支持产业集群的资本要求。上述三点都需要政府领导者发挥智慧,做到求同存异。政府部门可以定期的举办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企业之间的协商会议。
(二)确立企业准入门槛
对于产业集群,若有一个充满竞争力的企业加盟,对集群的健康发展将不是产生简单的叠加效应,而是1+1>2的乘数效应;反之,若一个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加盟,将会产生1+1<2的挤出效应。因此,为了让长株潭产业集群内部充满“良师益友”而不是“害群之马”,在设计企业准入门槛之时应慎之又慎,企业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方可被准入:第一,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第二,企业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
这样一来,以湖南华菱钢铁集团等企业为中坚力量的钢铁产业,作为上游产业;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产业及以株洲机车等为代表的交通设备制造产业作为下游产业的新兴产业集群格局已初步形成。在所有产业中,应以工程机械产业为建设重点,这是由现实决定的。
(三)整合区内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湘军”
集群内产业的整合,既包括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整合与联动,又包涵了隶属于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整合与联动。
1.钢铁产业之湘军
钢铁产业是机械产业的上游产业,也是一项战略产业。钢铁产业发展的好坏将深刻的影响下游产业的发展势头。长株潭城市群钢铁产业现如今已陷入困境,大体上有三大瓶颈制约了其发展:其一,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下;其二,阶段性和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其三,优良品种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所以长株潭钢铁企业应趁着一体化的春风,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争取在2015年建成自主创新能力强大、品种齐全的绿色钢铁产业。
2.设备制造产业之湘军
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主体的设备制造产业整合是区内整合的关键,而下面将重点介绍工程机械产业的整合。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顶尖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两家企业之前一直处于竞争状态,无法做到在国内市场的独占鳌头,大整合业已刻不容缓。
一、做到技术共享。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挖掘机、起重机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其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中联重科具有起重机系列的传统优势,在收购了意大利工程机械老牌名企CIFA公司之后,企业更是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公司,但其在挖掘机、装载机方面则处于起步阶段。两家企业应在共同的优势项目如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方面深化合作;在各自的优势项目应建立互助共生关系,取长补短;而在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产品配套能力差等短板,应以产业为依托联合高校及上下游产业重点突破高端液压元器件、发动机等瓶颈问题,使配套管件零部件与主机生产技术水平同步发展。二、做到市场共享。这两家企业应建立共同的销售渠道、积极的交流及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
3.长株潭产业集群之湘军
长株潭产业集群空间聚集优势能否得以发挥,关键在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动力度。不同产业的联合能够分享公共设施基础并伴随着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利润,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这就是正外部性及技术外溢的作用。正如前文提到的,湖南华菱钢铁集团等钢企可以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湘潭电机、株洲机车等企业生产专用钢材,而机械行业也可将废钢回转给钢铁产业,同时这些企业应集中科研力量助工程机械企业突破零部件生产瓶颈。
(四)撬动区域智力资本的杠杆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成功必然有其科研创新的成功。不创新,就灭亡(亨利·福特语)。长株潭的教育资源丰富,且区内有多个国家级工业科研机构,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建立一个联合科研实验中心,无疑是放大区内产业技术能力的良方。
(五)构建区域人文聚集力
推进创建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区文化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需要一种与产业特征相容并相互促进的区域文化来支撑。个性、激情、霸蛮是湖湘文化的特点,也应该成为长株潭产业集群的文化特征。
(六)双轮驱动统一的产业市场
首先,建立区域性品牌。建立区域性品牌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同时其也是区域产业的营销优势。上文中提及的核心区域文化及各产业间的联动在某种程度上为区域品牌的打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造区域性品牌已水到渠成。
其次,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而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长株潭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化,将转变其粗放型经济模式高成本、低收益的产业格局。
(七)搭建长株潭工业交通走廊
长株潭三地交通便利,均有较大的港口,三地之间陆路交通已无缝对接。而株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主干线在这里交汇,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这样,以株洲为中心以长潭为支点的区域交通物流体系便浮出了水面这个体系实施的关键是在株洲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八)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
未来长江中下游经济区必然是长株潭和武汉城市圈为双核增长极,并以南昌和合肥为双支点的模式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学习事在必行,我们可以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学习,同时也注意与武汉城市圈等区域经济的合作,以求“和平的崛起”。◆
参考文献:
[1]郝寿义、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