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选(上)
2009-03-27郭国良译
郭国良译
自本期起,本刊将集中介绍一组英国布克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这一期为如下六位作家:
珀·霍·纽比(P.H.Newby,1918-1997),英国小说家。生于萨西克斯一个商人家庭。1936年就读于切尔顿汉的圣保罗学院,18岁开始写诗,20岁开始写小说,但都未能出版。1939年入伍。1942年在开罗一所大学教授英国文学。1969年以《需要负责的事情》(1968)获得首届布克奖。主要作品有《风地之行》(1945)、《水手舞》(1948)、《雪原》(1949)、《英格兰的季节》(1951)、《向寂寞靠一步》(1952)、《基思》(1977)等。
伯尼丝·鲁宾斯(Bernice Rubens,1928-2004),英国女小说家。生于威尔士加的夫,犹太后裔。1938年至1944年就读于加的夫高级女子中学,毕业后赴威尔士大学攻读英语语言。1970年以代表作《入选者》(1969)获布克奖。主要作品有《苏泽兹卡太太》(1962)、《我寄封信给恋人》(1975)、《春天奏呜曲》(1979)、《兄弟》(1983)、《孤独的悲伤》(1991)和《后巷中的昨天》(1995)等。
维·苏·奈保尔(V.S.Naipaul,1931-),英国小说家。诞生于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出身印度裔婆罗门家庭,1948年毕业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的女皇学院,1950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加入英国籍。所著《自由国度》获布克奖(1971),200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神秘的按摩师》(1957)、《米格尔大街》(1959)、《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屋》(1961)、《幽暗国度:印度经历》(1964)、《河湾》(1979)、《到达者之谜》《1987》、《印度:百万人大反抗》(1990)、《神奇的种子》(2005)。
斯坦利·米德尔顿(Stanley Middleton,1919-),英国小说家。生于诺丁汉郡,1940年至1952年在诺丁汉大学分别获文学学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所著《假日》(1974)获布克奖。著作甚丰,迄今已创作二十多部小说,主要有《简短的回答》(1958)、《哈里斯的安魂曲》(1960)、《金色的晚霞》(1968)、《目的与手段》(1977)、《决断山谷》(1985)等。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南非女小说家。出生于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矿山小镇斯普林斯。就读于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斯特兰大学。所著《自然资源保护论者》(1974)获布克奖,1991年戈迪默因“把种族隔离世界中极其复杂的和完全没有人性的生活状况展示在世人面前”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面对面》(1948)、《巨蛇的细语》(1952)、《六英尺土地》(1956)、《礼拜五的足迹》(1961)和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1953)、《陌生人的世界》(1958)、《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1966)、《尊贵的客人》(1971)、《七月的人民》(1974)、《我儿子的故事》(1990)、《无人伴随我》(1994)等。
佩尼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1916-),英国女小说家。生于林肯郡。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甚浓的家庭,父亲是编辑,叔叔是侦探小说家。1939年就读于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她大器晚成,及至61岁才出版处女作《金孩子》(1977)。第二部小说《书店》(1978)进入布克奖候选名单,第三部小说《海岸边》(1979)获布克奖。其他作品还有《人类之声》(1980)、《在弗雷迪家》(1982)、《天真无邪》(1986)、《春天的开端》(1988)、《天使之门》(1990)和《蓝花》(1995)。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