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集体发烧”,家电业会更坏吗?
2009-03-25于清教
于清教
进入中国农历牛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波及到世界各国的实体产业。
2月4日,松下公布2008财年预计净亏42亿美元,这是其自2002年来的首次年度净亏损。日立则在亏损金额上创下了新纪录,本财年预计亏损约78亿美元,将成为日本电器制造商最大的亏损额。据粗略估算,日立、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NEC和夏普七家企业合计税后净亏损预计将达223亿美元,日系家电企业几乎全线告急、报亏。
断臂求生
为此,日本电器制造业展开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救行动。一是大幅裁员,关闭子公司。日立宣布将910家子公司缩减到700多家,并计划裁员约7000人;松下将于3月底前关闭27家国内外工厂,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0人;索尼则将关闭10%左右的厂房,宣布裁员16000多人;夏普计划在国内工厂裁减1500名非正式员工;二是减产,停止或暂缓新品上市计划。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渡危机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经济萧条下这些本能做法也是双刃剑。实际上,分析日系家电今天的没落,我们发现这里面固然有其经济周期波动规律和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以及来自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等主要因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全球家电产能的过剩和竞争激烈、利润稀薄所致。日本电器制造同样垢病于业绩乐观时的盲目多元化和产能疯狂扩张。
日本电器制造失足于技术高端下的产能复制,并不值得我们幸灾乐祸。我们应该清醒的是:经济低迷时期胜利者不是忙于建立其战略定位,而是通过削减成本、精益化管理等巩固、夯实已取得的战略定位,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求生技能。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日本家电的衰退却并不意味着中国家电的机会。
中国古语有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国内刺激内需计划前所未有,但我们仍忠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家电切忌盲目乐观。
首先,中国家电仍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包括家电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仍处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资料显示:我们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因此,中国家电并不具备发力高端、全面取代日本电器制造的实力。我们需要的是趁日本经济低迷加强技术储备,同时专注于创造健康的现金流,借机吸引储备跨国技术人才,以待市场复苏时拥有崛起的活力和财力。
其次,中国家电国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自相残杀、价格战盛行等问题依旧是不争的残酷现实。从国内家用电器类上市公司2008年的业绩实际表现来看,利润仍在大幅下滑,亏损企业仍在增加,资产负债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趨势,面临ST或摘牌退市的风险犹存。
另外,危机之下要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转变增长模式,要转型就必须停止牺牲成本、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的畸形发展逻辑。除了家电行业从自身做起,理性控制规模、立足于提升产品品质、加强核心技术掌控力度、精益化制造经营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着重理性评估行业规模、规范建立起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竞争规则。
只有及早彻底终结所谓的低成本制造时代,转向品牌制造、品质制造、卓越制造,中国家电才能在这轮新机遇中崛起。管理
责任编辑:纪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