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津战役为何“缓攻塘沽,改打天津”

2009-03-25

党史纵横 2009年2期
关键词:傅作义林彪中央军委

时 昆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华北傅作义集团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迅速歼灭华北国民党近60万军队,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抑留傅作义部队于平、张、津、保地区,以待我东北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彻底歼灭该敌”。

按照中央军委制定的平津战役作战方针,对北平、天津、塘沽是采取“隔而不围”的战略原则;对新保安、张家口的国民党军则实施“围而不打”。此后,中央军委制定了“先取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计划,亦即西线在首先攻取新保安的同时,东线应“力争先歼塘沽之敌,控制海口”。只要歼灭塘沽之敌,“控制海口于我手中,则全局胜算在望”。

为此,毛泽东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明确指出:“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按照毛泽东的最初设想,是要在西线切实完成对张家口、新保安等地之敌的攻歼布署后,在东线“则应依情况,力争先歼灭塘沽之敌,控制海口。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在毛泽东看来,塘沽是最重要的战略地区,这里控制着出海口,而最让中央军委担心的就是平津之敌从海上逃走。所以毛泽东把塘沽作为了东线的首先攻击目标。

塘沽位于渤海湾海河入海口北侧,西距天津45公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港口。自明代以来,塘沽就是海防要塞。它不仅是控制天津的沿海前沿,同时也是北平的海上门户。解放战争期间,作为华北国民党军的出海通道与海上补给线,蒋介石和傅作义深知塘沽的意义,所以一直以重兵把守。

随着张家口、新保安之敌相继被歼,1948年12月20日,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下令,由东野7纵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吴富善统一指挥2纵、7纵、9纵共10个师,歼灭塘沽和大沽之敌。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林彪的布署,7纵迅速派出侦察分队调查了解敌情,后开始对塘沽之敌发动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由于这里沟渠纵横,沼泽遍城,盐碱严重,时至寒冬海水仍不结冰,非常不利于大部队行动,重火器也不便展开。同时,敌人以海军第三舰队主力舰“重庆号”及数十艘军舰协助防守,津塘防守司令侯镜如的司令部就设在停泊在海面的军舰上。双方一交火,敌人便会弃陆入水,并可用舰船上猛烈的炮火对我进行反击。因此,将敌人堵截围歼的目的难以实现。

而在试攻中,我军虽然占领了一些村镇和滩地,但伤亡较大。7纵20师攻击海滩车站,歼敌700余人,自己伤亡600余人;7纵21师配合9纵攻占塘沽新河镇,歼敌140人,自己却伤亡400余人。2纵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吴信泉在带领各师指挥员冒雪到预定作战地域勘察地形,选择突破口时,同样发现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无遮无挡的平坦开阔地,纵横交错的沟渠和未结冻的绵延盐田。他们感到封锁海面,切断敌人海上退路的任务难以完成。9纵以一个团的兵力向大沽守敌发起攻击,司令员詹才芳指挥战士们趁退潮构筑的防御工事,待潮水一来则前功尽弃,还不时遭到敌军舰的炮火袭击,同样难以完成攻击大沽的任务。

面对这三个纵队在试攻中遇到问题,7纵领导对塘沽地区的敌我形势、地形和兵力又重新进行了分析对比。几位纵队领导考虑的都是现在打塘沽的利弊得失问题。根据战场情况和实战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应从战略全局出发,建议平津前线司令部推迟攻打塘沽的时间。于是,在北塘的7纵指挥部里,邓华、吴富善、曾克林、高体乾经反复商讨后共同签发了上报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的电报,内容如下:

一、东为渤海,南为海河,我无法四面包围,炮火亦很难封锁海口,敌可背海顽抗,实难断敌退路,全歼敌人。

二、除渤海、海河之外,河沟很多,虽宽一丈左右,但水深及腹,潮来更深。除铁路电道与铁路东一条小道原有桥外,其余不易通过,而敌则可凭河沟坐守。

三、北宁路南有断续的房屋,较好接近。西北直至海边均为草地、盐田,广阔平坦,潮湿泥泞,挖沟有水,不便部队展开及攻击。

四、市街狭长,虽可并肩由西向东打,但部队展开亦有限度,且形成平推,最好是南与北腰斩敌人为几段。但北面地形很坏,虽然在铁路、公路以东有一条小道,但河沟更多,不可能成为主攻,故断市内敌人之退路,与分割新港敌是困难的。

五、市内河沟池沼亦多,市街断续空地很多,便于敌人采取纵深点配备。我则是连续的突破,费劲,费时,而敌陆海炮火均可配合。

六、目前作战形势需要打塘沽,而且要快,但从地形看很不好打,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仓促过急会打莽撞仗,如海滩战斗代价很大,时间很长,还不能歼灭敌人。此次为我们入关第一大仗,故必须慎重从事,充分准备。2纵、9纵及炮兵均须于明日集结完毕,故攻击时间推为月底打为宜,最好下月初。据我们估计,塘沽为平津敌人唯一退路,如不打而跑的可能较少(据供,敌人要守,到塘沽后赶筑工事便可证明)。万一跑了于敌更为不利,而便可打天津、北平。反正迟打、早打,退路步兵难切断的,还是以充分准备,细密组织为好。我们当尽一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请指示,保证坚决执行。

在收到塘沽前线指挥员们联名发来的电报的同时,林彪还收到了华北军区参谋长赵尔陆发来的敌情报告,说:“据谍息,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准备突围。其迹象为,傅作义急电召回他在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和谈的代表。此外,蒋介石从12月15日起,连续数日,派人来北平和天津进行游说,尤其是12月23日,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亲自出马,来到北平,加重了运作的砝码。这些人穿梭不息,其目的在于劝说傅作义和陈长捷部队集中到天津或是塘沽,然后从海上撤离。种种迹象表明,平津之敌突围的可能性极大。”

此时,林彪想到了日前收到的一封信,是国民党天津塘沽防守司令侯镜如写给他的。侯镜如早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并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担任过贺龙所在部队的教导团团长。后来在河南搞兵运时被捕,出狱后便同共产党失去了联系。再后来,侯镜如委身于国民党军队。直到1948年8月,侯镜如的外甥,中共地下党员李介人受命对其进行策反,希望他能率部起义投诚。于是在辽沈战役结束,侯镜如的部队调入北平后,他即决定与我军联系起义事宜。后来,我军隔断津、塘联系,正作攻击塘沽的准备时,侯又将国民党军布防图呈给李介人看,并给林彪秘密去信,提出:“若是对方攻打两沽,伤亡必大,而守军极易从海上撤走,为此建议改打天津……”

想到这里,林彪决定派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特种兵司令员肖华等立即赶往7纵指挥部进行实地勘察。刘亚楼在听取了塘沽指挥部几位纵队领导的汇报后,又来到前沿阵地察看地形,最后他与肖华、邓华、吴富善、曾克林、高体乾等联名给林彪发了一份电报,详细陈述了塘沽的地形和敌军守备的情况,并正式提出了“缓攻塘沽,改打天津”的建议。

1948年12月29日,林彪、刘亚楼经过认真分析与研究,最终共同签署了给中央军委的关于“缓攻塘沽,改打天津”的请求电报。中央军委收到电报当即复电林彪:“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5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成正确的。”至此,经中央军委与津沽前线指挥员的反复磋商,确定了“不打塘沽,改打天津”这一重大决策。

1949年1月14日10时,强攻天津战斗打响。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至1月15日15时,天津13万守敌悉数被歼。随即塘沽5万守敌由海上狼狈南逃,我12纵队乘胜追击,歼敌数千人。塘沽宣告解放。

六十年前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变更,对于塘沽解放,对于整个平津战役大获全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傅作义林彪中央军委
傅庆泰教子
林彪最后一次题词
林彪之病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
中央军委明确表态:要查处一批人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
林彪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