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德挥鞭华北解放战场

2009-03-25苏振兰

党史纵横 2009年2期
关键词:野战军石家庄朱德

张 翼 苏振兰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朱德同刘少奇、董必武等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到华北开展党中央委托的工作,朱德更多地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同年4月下旬,中央工委一行抵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调查研究英明决策获清风店大捷

中央工委一行抵达城南庄后,朱德和刘少奇立即听取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工作汇报和军区作战情况的汇报。随即,为了改变战争形势,争取早日转入反攻,朱德前往河北平山县封城同聂荣臻、肖克、罗瑞卿等军区负责同志会商,决定由聂荣臻分别召集纵队、旅、团级干部会议,总结军区作战的经验教训。近一个月时间里,朱德多次出席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会议,并同许多指战员谈话,了解干部情况和部队存在的问题。1947年5月,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他提出在组织上进行调整的意见。他对干部们说:“河北这个地方很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民兵和地方武装也很多,如果你们学会了集中兵力,一定能够打大胜仗。”“打歼灭战,是红军的传统战略思想。我们历来是靠歼灭战来壮大自己,你们一定要贯彻打歼灭战的思想。”“党政军民一定要团结一致,军队的纪律必须整顿好,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民兵和地方武装,到处打敌人,把野战军腾出来专门打歼灭战,决不能叫主力到处去抵抗,分散兵力去保卫地方。相反,应该加强地方部队的建设,从地方部队挤出一部人来充实野战军。”

首先,恢复晋察分冀野战军,把主力集中起来打歼灭战。经中央军委同意,决定野战军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委,杨成武为第二政委。对野战军领导机构的组建,朱德抓得很细。从杨成武的回忆可见一般:当时,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的杨成武,调任野战军第二政委后,从山西阳泉赶到朱总司令所在的河北行唐县上碑镇,朱总司令向他宣布中央关于组建野战军的决定和组成,“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和我促膝谈心,谈了很久,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我深深感到,朱总司令的话,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是对部属的殷切希望,我生怕忘记,很快地挥舞手中的笔,把朱总司令的指示,一条一条地记录在本子上:一、要团结。二、戒骄戒躁,做事不要粗枝大叶,要细心谨慎。三、注意组织军队,保证满员。四、注意连队工作,加强深入下层,帮助连队。五、干部有问题,要直爽地和他谈,帮助他。六、注意巩固部队。七、注意纪律,保证物资交公,即为筹款立功劳。八、诚信问题,上下级间有问题可以疏通,不要顾虑过多,要把工作做好。工作交给你两杨(指杨成武、杨得志)负责。九、处事处人要有严密戒备,不要乱说话,要谨慎,不要慌忙,不要口松,多听人说,自己少说,生活、工作态度均要如此。十、关心机关干部,注意对下层实际问题的帮助、解决,团结他们。十一、静坐当思己过,反省旧日说话做事对人不周之处,加以警戒,加以反省,纠正之,加以这方面之学习,团结大家,锻炼自己。十二、一切问题注意调查研究,加以综合,综合群众的意见后再发言,再说话。十三、了解情况,了解干部(谈话、征求工作意见),否则不发表意见。”

其次,建立晋察冀军区后勤部。朱德指出,为了适应正规战的需要,必须建立后勤部,建立统一的补训兵团。并统一军工生产,搞好兵站运输和财政金融等工作。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赵尔陆兼后勤部长,军区副政委黄敬兼后勤部政委,统一领导供给、卫生、兵站、运输、交通、补充新兵、训练俘虏等工作,使野战军脱离后方勤务工作,只管训练与打仗两件事。这样,部队就可以轻快有力,灵活使用,从而适应打运动战与打大歼灭战的要求。

第三,加强野战部队的训练与整顿。除整顿作风,整顿纪律外,朱德特别强调战术、技术的训练,对在平原地区如何调动敌人,如何攻城打碉堡,如何使用大炮、炸药、步兵协同动作实行攻坚等问题,都同指战员一一研究,进行具体指导。

经过上述三项重要措施的实施,晋察冀乃至整个华北的战场上,就不断出现新的面貌。杨成武说得好:不组建野战军,不成立后勤部,不加强训练,就既形不成拳头,又劳师分心,更有心无力,华北战局不会出现大的改观。

清风店战役,又称保定南北战役,是晋察冀野战军组建后取得的空前大捷。该战役起初先在河北保定以北打响。1947年10月11日,野战军以一个纵队围攻徐水,主力集结在徐水以北,意在诱敌增援。结果,国民党军队从北面调集了5个师10个步兵团和1个战车团,同野战军阻击部队在狭小的徐水、固城、容城小三角地带形成对峙局面。这时,正在北平的蒋介石,以为解放军兵力不足,即将败退,急忙命令驻守石家庄的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部北上,夹击解放军。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这一情报后,当机立断以小部兵力在保定以北继续阻击,而将主力以强行军速度兼程南下,一昼夜行军200多里。20日,突然将敌第3军主力合围于清风店地区。22日,全歼第3军军部、第7师另1个团,共17000余人,活捉军长罗历戎。罗瑞卿把大捷归功于朱德:“他鼓励我们一定要树立打大歼灭战的信心和决心,并且明确指出:善于调动敌人,集中兵力,是夺取战役胜利的关键。”

10月22日,就在清风店战役结束的当天,聂荣臻等晋察冀军区领导人立刻向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提出“乘胜夺取石家庄”的意见……

精心部署具体指导得石家庄解放

石家庄,又称石门,是联结平汉、正太、石德三条铁路的枢纽,是华北的战略要地。当时,它就象一个楔子,横亘于晋察冀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之间。它的防务在日军侵华时就修筑得比较坚固,蒋介石派重兵进驻后又不断加固,逐步形成总长60华里的外市沟、30多华里的内市沟和市内坚固建筑群三道防线,碉堡达6000多个。它虽然没有城墙,但深沟层层,暗堡林立,电网、铁丝网交织,地雷密布,被称为“地下城墙”。因此,国民党军队得意地宣称:“石门是城下有城,凭工事可以坚守三年。”

要打下这样一个设防坚固的大城市,必须锻炼部队协同作战、提高城市攻坚战术并把周围敌人的主力加以歼灭。早在1947年6月间,朱德便同军区负责同志商定,晋察冀野战军接连进行了青沧战役、保北战役,攻克青县、沧县、徐水、故城等地和若干铁路沿线车站,共歼敌约19000人。这两个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对锻炼部队协同作战、提高攻坚战术却有重要作用。6月底、7月间,朱德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欣喜地指出: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取得胜利证明,“即使是较坚的城堡,如准备的好,时间宽裕,亦可攻破。”他还提出,“好好打一次十个团的歼灭战,此间敌人就能大转变,转到守,成为被动,这是很有可能的。”毛泽东回电说:朱总司令意见很好。

打大歼灭战需要充分的准备,盲动是

绝对不行的。1947年8月中,朱德、刘少奇、聂荣臻向野战军司令部指出:“如暂时各方均不好打,可多整训十至十五天,将部队补充完整,好好训练,俟秋高时大举进攻三角地带(指北平、天津、保定之间的地带)、三条铁路(指平汉、津浦、北宁三路),或攻石家庄。”这时,朱德等明确提出攻打石家庄,旨在“好好打一次十个团的歼灭战,此间敌人就能大转变,转到守,成为被动”。

清风店战役,敌第3军军长、敌石家庄地区主将罗历戎被俘,为我攻克石家庄创造了重要条件。1947年10月23日,朱德、刘少奇复电聂荣臻、刘澜涛等:“我们同意乘胜打石门。有可能打开。即不能打开,亦可能引起李文、袁朴(均为国民党将领)等南援,在石、保(定)间可能寻求大规模的运动战,对我有利。请你们预为准备各种补充。待军委批准后,用全力来进行此战役。朱拟即去野司。”当天,朱德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此事:“我们意见亦以打石门为有利。石门无城墙,守兵仅三团,周围四十里长的战线,其主管官被俘,内部动摇,情况亦易了解。”因此,他们建议中央军委批准聂荣臻的计划,最终毛泽东批准了攻打石家庄的计划。

1947年10月25日,朱德赶到驻在河北省安国县南关的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同野战军领导人一起,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动员和攻坚准备。10月27日,朱德又到军区炮兵旅看望官兵,在接见该旅第1团排以上干部时说,“打下石家庄,可以学会打攻坚战,学会打大城市,还可以把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意义都很大。”并且提醒大家:“石家庄敌人经营了多年,有坚固的工事,摆在你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阵地攻坚战。炮兵对这个课题应该学得更好。要研究运用炮兵为步兵打开突破口,把敌人碉堡打掉,支援步兵向纵深发展。”这一天,朱德在炮兵旅工作了12个半小时,直到晚上8点多才离去。

10月31日,朱德又参加了野战军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斗部署,决定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为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各个摧毁,稳打稳进。会上,他对干部们说:“要把石家庄当做一所难得的学校”,“要从这个学校练出一套能攻善守的本领来。”朱德还着重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号召,并要求指挥员认真发扬军事民主,通过打石家庄学会攻坚战。会后,野战军司令部把朱德提出的“勇敢加技术”的号召作为一个口号传达到所有部队,并要大家坚决贯彻执行。在此之前,朱德曾找过俘虏兵来了解敌方的情况。

1947年11月上旬,朱德致电聂荣臻、肖克等,内称:“我到此已看过炮兵,召集炮兵、工兵干部开过会,讨论攻石门技术问题。又召集旅以上干部会议,共同决定了攻石门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进攻,……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请你们注意几件事:(一)物资必须准备充足,特别是炸药、炮弹。兵工局必须有突击月(11月、12月两月)加工制造,开昼夜班,派员去做工人运动,配合前线,并准备攻石门后的大量补充。(二)人员补充,请派大员率党政人员及医疗队、慰问队等巡视各医院,迅速医好伤兵……(三)军队干部家属、子弟不能自给者,必须发生活费。”

11月6日,一切部署就绪以后,野战军发起石家庄战役。7日,朱德在冀中军区打电话给在前线指挥的杨得志,询问战役进行情况,指示他按原定计划打下去。还说,告诉大家,后面的同志可是都在望着你们啊1 9日,又打电话指示杨得志等:(一)突破内市沟后,一定要猛推、深插、狠打,不让敌人有半分钟喘息;(二)充分做好打巷战的准备;(三)全歼一切敌人,包括还乡团在内。

从6日到12日,由于准备充分,部署周密,仅仅用了7天,就攻克了第一个敌人设防坚固的大城市石家庄,歼敌24000余人,是“一次十个团的歼灭战”,此间敌人被迫“转到守,成为被动”。

总结经验嘉奖推广赋诗遣兴书怀

11月13日,攻克石家庄的第二天,朱德给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发去了嘉奖电:“仅经一周作战,解放石门,歼灭守敌,这是很大的胜利,也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特嘉奖全军。”接着,朱德就着手认真总结打下石家庄的经验,以期在相同或类似条件下积极推广,攻下更多的敌人设防坚固的大城市。11月18日,朱德来到河北束鹿县东小庄村,参加由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召开的总结石家庄战役经验的座谈会。他在会上强调:“必须极大地注意学习阵地攻击战术,这是我军建军以来经过三次革命战争的新课题,它意味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跨入一个新阶段。打下石家庄,只是上了第一课,而更大的课题、更艰巨的实践还在后面。”11月下旬,朱德再次来到野战军,在河北晋县侯城村召集参加攻打石家庄的50多位指战员,座谈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参加座谈会的有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等,更多的是来自战斗第一线的连长、连指导员、排长和班长。座谈会从28日至30日开了三天,朱德亲自口问手记,同大家切磋研讨,既总结攻坚战斗的具体经验,又从政治思想上进行启发教育。当时担任朱德秘书工作的何其芳回忆说:“汇报和谈话都是在总司令住的一间普通大小的屋子里进行,而且一个长炕占据了屋子的相当一部分面积:所以每次都是多则八九个人,少则五六个人来。总司令总是和蔼地亲切地面对他们坐着,注意地仔细地听他们谈。他们每批人汇报完了以后,总司令总是对他们讲一段或长或短的话。这些情景、这些场面、这些讲话,都异常感动人。”12月1日上午,在三天座谈会基础上,朱德在侯城村对晋察冀野战军团以上干部做了《打下石家庄的意义和经验教训》长篇讲话,高屋建瓴地指出:能打下石家庄,一是有充分的准备;二是动员工作做得好;三是讲究战术;四是善于利用俘虏。他要求大家把这些经验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学习和发展。同时,他又意味深长地指出:“这次胜利,缴获很多,但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提高了战术,学会了攻坚,学会了打大城市。这是军事上政治上有意义,经济上的意义也是很大的,可以把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发展交通、工业、商业,发展生产,支援战争。”

针对部队进大城市后曾发生某些争缴获、争功劳、秩序一度混乱等问题,他还谆谆告诫大家:凡是依靠党的力量、群众的力量,就能取得胜利。相反,个人英雄主义,一切听我的,就不行。这次开展了立功运动,动员了群众,但争功就要不得。人家的功,你争来有什么用?功是谁的?是战士和工人、农民的,领导人不经过他们,就一点功也没有。中国的工人、农民在革命战争中流了许多血,世界上晓得他们英勇,但不晓得那样多的名字,那样多的详细的事迹,有时就记住了他们的领导人。比如我是总司令,有时把我当作他们的代表,把他们的功挂在我的名字上。如果我因此而夸功,那岂不可笑!

12月4日夜里,朱德驱车来到硝烟还没有散尽的石家庄。第二天一早,他冒着大雾视察了这座刚刚解放的城市,特别是城市中的重要工厂。他参观了炼焦厂、大兴纱厂等,听取了市领导人对石家庄工业和经济等情况的汇报,并就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夜幕降临后,他离开石家庄回到中央工委所在地西柏坡村。

12月10日,朱德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转党中央,报告他到野司、冀中、再由石家庄回中央工委的经过及所见,肯定晋察冀部队经过整顿,士气旺盛,清风店战役“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好例,接着再打石家庄,又得胜利”,“这几个战役中,学会了打运动战、防御战、攻坚战”。他在信中特别讲到,这次在攻打石家庄的过程中,发扬了军事民主,发动了士兵群众,上下一致,因而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毛泽东读了这封信后,十分重视,把信转发给各中央局、野战军,并且强调指出:朱总司令这封信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用民主讨论方式,发动士兵群众。在作战前、作战中、作战后,均讨论如何攻克敌阵,歼灭敌人,完成战斗任务。这种做法叫做军事民主,而将诉苦运动、三查三整叫做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这些军队中的民主生活,有益无害,一切部队均应实行。

攻克石家庄后,朱德回顾和展望整个战局时,以无限感慨和喜悦的心情,步杜甫《秋兴》韵写下七律《感事》8首,有描述冀中战况的,有贺晋察冀军区歼蒋第3军的,有歌颂土地改革后的新农村的,有寄南征、东北诸将的,其中第5首是《攻克石门》,诗曰: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朱总司令这首诗是在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时刻,在一个64开大小的笔记本上写下来的,时间是1947年11月,地点是冀中军区辖属的河间县张家庄。如今,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早已经根据朱总司令当年手迹,把《攻克石门》诗刻石立碑,以昭后人。

2006年12月1日,在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朱德同志亲自指导解放石家庄战役,为组织夺取大中城市的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野战军石家庄朱德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野战军”父亲
梁丛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
沙角处,奔跑在智慧海事路上的“野战军”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