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最后一次中国之行
2009-03-25吴光祥
吴光祥
1993年4月8日至14日,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这是自1972年以来他的第7次中国之旅。尼克松的此次中国之行,既是为恢复和改善美中关系而来,也是他旧地重游。
实现夙愿,深情缅怀故人
1993年4月8日晚7时40分,尼克松乘坐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刘华秋等前往机场迎接。尼克松刚刚走出机舱,钓鱼台国宾馆的一位小姐便笑容可掬地走上去向他敬献了一束美丽的鲜花。尼克松微笑地接过鲜花说了声:“谢谢!”随即,他缓步走下舷梯,主动与中方欢迎人员一一握手。随后,刘华秋陪同尼克松乘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尼克松上车刚坐稳就向中方陪同人员提出了一个颇带伤感的要求,他说:“我已年近八旬,身体又不好,老伴已去世,这很可能是我对中国的最后一次访问。为重温历史,恳切希望你们能够按照1972年我访华时的路线再走一趟,来一次旧地重游,温故知新。我还很想去广东看看改革开放的情况。”刘华秋回答说:“你的这个要求,我们已经知道了。你这次访问的路线原先确定的是:北京、杭州和上海,后来又增加了广州、深圳。访华结束后,你将从深圳出境。一路上,我们将安排你参观1972年2月你所到过的所有地方。”尼克松听后,紧紧握住刘华秋的手满怀激动地说:“太好了!这次访问可以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感谢中方完全满足我的要求。”
当汽车进入机场高速公路时,刘华秋告诉尼克松:这是刚刚竣工的一条高速公路,目前尚未举行通车仪式。经北京市有关方面特许,你是乘车通过这条公路的第一位外国尊贵客人。听刘华秋说完,尼克松情不自禁地探头向车窗外张望,高兴地说:“这是新事物,说明北京在变化。”接着,尼克松又说道:“通往机场的道路很重要,既可以及时疏散旅客,便于运输,吸引游人,又有利于振兴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很快,汽车进入了北京市区,沿途映入眼帘的是道路整洁,街灯闪亮,高楼耸立,一片繁华景象。看到眼前的一切,尼克松似乎忘却了疲劳,不停地与中方人员交谈。他认为,霓虹灯亮了,城市万家灯火,这表明北京的商业活动多了,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了,经济发展了,改革开放成果大了。他还喃喃自语地说道:“北京在发展,中国在前进!”
当晚8时40分,刘华秋陪同尼克松来到钓鱼台12号楼。尼克松1972年访问中国时就住在此楼,当时,他对楼内的一切倍感满意。尼克松经常说:他喜欢这幢楼里的陈设,喜欢那张苏州特制的龙床,特别喜欢楼内第一层的四季厅。尼克松每次住在这里,早晚都在四季厅里散步,这个厅又被他称为“室内花园”。他觉得这幢楼屋顶高、采光好,有假山,有池水,有活鱼游来游去,非常自然且舒适宜人。这次仍被安排住在这栋元首楼,尼格松自然格外高兴。当他迈步走过12号楼大门时,感慨万千,久久地站在厅内凝视遐想……
4月9日上午,中方考虑到尼克松年事已高且到达北京的时间较晚,于是便安排他休息。上午10时,尼克松邀来刘华秋聊天。他说:1989年10月我访华时,同邓小平先生进行了令人难忘的谈话。我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些问题,如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是否还在进行?外国商人是否像美国报刊所说的被称为“苍蝇”或者戴有“自由资本主义”的恶名?旅游者是否仍受到欢迎?安全是否有保障,如何采取步骤恢复美中关系,决不能让北京政治风波永久破坏两国关系。许多美国商人都希望到中国来投资,他们将如何向前看等等。当时,邓小平先生向我阐述了很重要的观点,至今还记忆犹新。邓小平说,考虑国与国的关系,主要应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既要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计较信仰的差别和国家的强弱。我很赞赏邓小平的这些看法。
刘华秋接过他的话又补充说:邓小平在1989年10月31日会见并宴请你时,还特别强调说:第一,1972年中美打开关系后,中国没有做任何一件伤害美国利益、包括美国人民感情的事情,倒是美国做了对不起中国的事情。在北京政治风波中,美国陷得太深了。中国是真正的受害者。所以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问题上,美国要先迈出一步,解铃还需系铃人。邓小平接着说道,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我们是共产主义者。但我们也知道,你是尊重别人的,我们也尊重别人。我们都是以关心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第二,做任何事情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一个稳定的局势,什么事都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我们绝不容许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你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立国是不可能的。在原则问题上,中国让不起。退,没有退的地方;第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方针,这一政策绝对不会改变。对改革开放,人民是拥护的,中国是大有希望的。我们欢迎美国企业家来中国进行商业活动。中美关系有一个好的基础,就是两国在发展经济、维护经济利益方面有相互帮助作用。
刘华秋说完,尼格松回答道:邓小平的这些谈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这次访华的最大愿望,也是想推动美中结束纠葛,恢复和改善两国关系。
旧地重游,难忘中国情结
4月9日下午至10日,尼克松分别会见了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双方就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关于恢复和改善中美关系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尼克松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他对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立场的了解。他说,中国是维护国际稳定的重要力量,无论从政治上讲,还是从经济上讲,美中之间都应保持良好的建设性关系,这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尼克松还表示,要在他的有生之年,尽力推动美中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使两国关系进入一个人民相互友好、经济互补互利、战略上保持合作的新阶段。
在北京期间,尼克松参观了人民大会堂所有他1972年到过的会谈、会见厅和大、小宴会厅。尼克松还去了老舍茶馆观看演出,并与那里的群众握手、照相。尼克松说,他很喜欢北京。
4月11日至13日,尼克松来到了杭州和上海。在杭州期间,他仍住在刘庄并参观了1972年中美双方在杭州商谈《上海公报》时的旧址。他说,这个公报实际上是在杭州谈成、在上海发表的,所以称为《上海公报》。他还说,他十分敬佩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佩服周恩来的睿智和机敏。尼克松对这两位伟人寄托了无限的怀念之情。
尼克松有每天散步的习惯。一次,他散步时看到刘庄的小树已经成林,便十分认真地询问中方工作人员他当年赠送的杉树生长得怎样了。当他听说“红杉树已经一片片地茁壮成长起来”后,会心地笑了。在上海期间,尼克松下榻在1972年他
住过的锦江饭店,当参观当年发表《上海公报》的场所时,他每到一处,总是十步一回头,显得依依不舍。在参观快结束时,他十分自信地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公报啊!”
4月14日尼克松从广州抵达深圳。当他亲眼看到广东的发展变化后,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大为感叹。同时,他深有感触地说,美中两国有许多共同利益,应当改善关系,加强合作,世代友好,这不仅对两国人民有利,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有利。
尼克松结束访华回国后,立即向美国领导人汇报了他的这次中国之行。他主张应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并强调在最惠国待遇方面要与人权问题脱钩。5月2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命令,宣布将中国最惠国待遇延长一年至1994年7月3日。应该说,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与尼克松访华回国后的建议不无关系。
身后葬礼,促成中美关系改善
后来,尼克松公多次与友人谈及他1993年第7次访问中国的感触,并坚信中国在未来世界舞台上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美中关系正常化对两国人民及世界有利。然而,这位打开美中关系之门并一直关注中美关系发展的世纪伟人,不幸于1994年4月22日病逝。因此,尼克松在一年前的第7次中国之行,也就成了他与中国朋友的永诀。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对中国的最后一次访问”。为了悼念这位对中美关系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美国前总统,及时解决当时中美关系中出现的裂痕,中国政府决定派邹家华副总理作为代表,前往加州参加尼克松的葬礼,并以此为契机在美国展开葬礼外交。
4月27日,刘华秋陪同邹家华副总理昼夜兼程赶往尼克松的家乡——约巴林达。当天下午两点半,尼克松的葬礼在尼克松图书馆外的广场隆重举行。葬礼仪式由葛培礼大主教主持,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福特、卡特、里根、布什以及政府要员,大多数国会议员以及两百多公众出席,另外还邀请了800多位外国政要参加。
葬礼仪式开始,尼克松的灵柩在庄严的哀乐声中由10名士兵从图书馆抬至葬礼会场正前方。灵柩上覆盖着美国国旗,四周摆满了鲜花。说来也巧,就在当天下午一点多时,会场上空还是电闪雷鸣,天低云重。而当主持人宣布葬礼开始后,却是天开云散,晴空万里,保证了葬礼的顺利进行。克林顿总统、共和党参议院领袖多尔、前国务卿基辛格以及加州州长威尔逊分别致了悼词。他们都在悼词中充分肯定了尼克松总统为打开美中关系大门所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卓越贡献。他们称赞说:中美建交的实践证明,尼克松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而是有远见卓识的。葬礼仪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尼克松的灵柩最后下葬在他的故居玫瑰园,旁边是他夫人帕特的墓。
葬礼仪式结束后,克林顿总统夫妇在尼克松图书馆大厅内举行了招待会。期间,克林顿总统还邀请邹家华、刘华秋与他合影留念。随后,总统安全事务助理莱克、总统经济委员会主席鲁宾约请邹家华和刘华秋及李道豫大使,到尼克松图书馆地下室的一间小屋子举行秘密会谈。莱克一口气念了40分钟的谈话要点,主要内容是在对华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问题上,克林顿总统需要有一个下楼的梯子,希望中方在人权方面做点事情,以便总统有机会下台阶。
1994年5月10日,美方派前国务卿马斯克特作为政府特使,来华与中方进行了一整天的会谈,双方就有关问题达成协议。美方表示,将采取“重大步骤”改善美中关系。5月26日,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克林顿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不得不再次宣布无条件延长1994—1995年度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表示在以后年度审议时将同“人权问题”脱钩。这一问题后来在美国政府和国会大多数人中基本取得共识,也使中国最惠国待遇得以无条件延长。可以说,尼克松生前所关心的、几年来困扰中美关系的这个棘手问题。在他的葬礼后不久便得到了解决。
尼克松作为美国一位资深望重的战略家、政治家,虽然他来华访问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但他生前的7次访问,可以说对发展中美两国建设性伙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