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党在绥中地区的抗日斗争

2009-03-25苏继红

党史纵横 2009年2期
关键词:游击根据地斗争

苏继红

绥中地处辽西,东临兴城,北临建昌,南临渤海湾,西南临山海关,这一带丘陵起伏,地势险峻,北宁铁路贯穿境内,是通往关内外咽喉要道和军事要冲。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绥中人民同全国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建立绥中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绥中是凌青绥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绥中地区开展工作最早始于1942年。

1940年,正是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也是冀热辽地区人民抗日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巩固其后方,从1941年春到1942年下半年的两年过程中,大举进攻冀热辽各根据地。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和“围剿”,冀热辽地区的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巩固口里,发展口外,武装开辟伪满州国根据地”的指示,先后派出几路地下工作者和武装突击组到绥中加碑岩乡、羊老子沟等地开展抗日活动,以此为基地发展到王家店、明水塘门等绥中西北部,乃至辽西地区。凌青绥抗日游击根据地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开创出来的。

凌青绥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后,绥中突击组随即成立,由潘凯带领进入绥中葫芦套、大恒岭和塔子沟一带,组织抗日武装,搜集敌伪情报。1943年3月,李育民任绥中突击组组长,带领突击组首先到周岭沟,依靠抗日斗争骨干董万功,发动群众进行反“集家并村”斗争,东到明水、塔子沟地区;北部到大、小黄羊沟、接板子沟;西到大横岭沟、周岭沟、李大庄、陆家台,抗日游机区基本连成一片,各地骨干积极地投入到抗日工作中,绥中抗日斗争初步打开了局面。

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动和领导人民的抗日斗争,上级党组织决定在绥中建立支部。1943年8月,突击组在羊老子沟成立党支部,李育民任书记,高云侠任支委,这是党组织在绥中建立的第一个支部,支部建立后,吸收刘福金同志为中共党员,他是绥中县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党支部建立后,为了巩固和扩大绥中地区的根据地,1943年10月,凌青绥工委决定在绥中正式建立两个区,一区范围是大横岭沟、时杖子、明水以西地区,区委书记是李育民;二区以塔子沟为根据地,明水以东到梨树沟门(现属兴城)、新台门、药王庙、和尚房子(现属建昌)等地区。两区主要任务是组织群众开展反“集家并村”的斗争,组织群众建立武装自卫队,帮助群众安排好回山后的生活,同时宣传党的抗日政策。1943年冬天,成立了以董万功为首的第一武装自卫队,自卫队队员平时为农民站岗放哨,给部队运粮带路,敌人来了就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党的领导下,群众热情极高,许多青年积极参加八路军,绥中西北山区呈现出一派抗日救国的新气象。

绥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不仅坚持和巩固了凌青绥抗日游击根据地,而且发展扩大了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大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胜利信心,扩大了党的影响。

领导绥中人民反“集家”、反“人圈”、反“扫荡”的斗争

随着全国抗日根据地迅速开辟,辽西一带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也迅速发展起来,这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震惊。日本侵略者为了保住冀东和“满洲”的侵略基地,从1942年秋开始,关内外的日伪军协同动作,大搞“集家并村”,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企图割断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阻止抗日力量的发展。

针对敌人的“‘集家并村”、“人圈”、“扫荡”,我党领导人民针锋相对,开展了反“集家”、反“人圈”、反“扫荡”的斗争。首先,揭露敌人的“集家”阴谋,发动群众不修围子,破坏围墙,不进“人圈”。在许多地方,敌人白天强迫群众修的围墙,晚上就组织群众拆除,日伪军抢修3天,群众一晚全扒光;敌人放火烧毁房屋、家园,群众再重建;敌人夜不回营驻守“人圈”,武工队和游击队就乘夜袭击。就这样,多次挫败日本人“集家并村”的图谋,使日本侵略者的“无住禁作地带”计划终年未成。其次,在“人圈”内开展工作,教育争取多数敌伪人员,孤立打击少数顽固分子,对“人圈”内民愤极大的铁杆汉奸和忠实走狗给予坚决的打击。如绥中加碑岩的伪甲长骆长恩和大北沟的“部落”长王占一,一贯效忠日寇,欺压群众,还常常带敌人进山“扫荡”。党组织派人进“人圈”将其活捉,后予以处决。这使一些敌伪人员惶惶不安,开始为我做事,成为两面政权。再次,就是在无人区进行反“扫荡”斗争。针对敌人的“三光”政策,在敌人“扫荡”之后,党领导群众又在无人区建立根据地,如绥中的周岭沟、葫芦套沟、跳石沟等地,敌人“扫荡”时,烧了窝棚,刨了地窖,敌人走后,党组织群众再重搭、重挖,粮食吃完了,吃野菜、树皮,而且军民们边生产、边战斗,同敌人展开“虎口夺粮”的斗争。同时,根据自己的武装力量,有时截击敌军的运输车队和组织群众抢敌人粮库。由于无人区军民同心协力,抵御日伪军频繁的“扫荡”,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国各地的抗日根据地相继恢复,隶属凌青绥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绥中地区也随之得到恢复和扩大。

凌绥兴地区是我军挺进东北的战略要地,在工委书记刘云鹤带领下我党地下组织进入绥中,以西北山区的葫芦套、永安、塔子沟一带为基地,深入发展到黄家、宽邦、平川营、背阴章和兴城的碱厂、建昌大屯一带活动,并确定在绥中建立永安、秋子沟、明水、宽邦四个区。当时主要任务是搜集敌伪情报,发动和依靠群众,争取敌伪基层人员。在地方武工队配合下,主力部队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开辟了绥中碰子山屯的新区,并深入到塔子沟和大杨树沟一带活动,抗日根据地不断地巩固和扩大。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进军我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向日伪军进行大反攻。之后,我各抗日根据地迅速地向敌人发动进攻。冀热辽区在党组织领导下组成了“东进工作委员会”,随东进大军挺进,敌伪望风而逃。1945年8月29日,东进部队绕过九门口,越过长城,向绥中挺进,战领前所,先行北上的队伍与苏联红军在绥中接上关系,根据全国抗日局势的发展,决定先攻下山海关,为后续部队扫除障碍,以便解放东北全境,部队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山海关,向日伪军发动进攻,战斗异常激烈,从下午5点一直打到晚上9点,战斗胜利结束。

这时,坚持在绥中西北山区斗争的信修领导的游击队,遵照延安总部关于受降日伪军命令,决定先接收时杖的据点,令其清点武器弹药和物质,做好受降准备,伪军见接收部队兵力不强,想负隅顽抗,被我军击溃。

东路军挺进攻下山海关后,向锦州疾进,在辽西沿途每到一县,留下一部分人员接管地方工作。到达绥中留下的干部、战士与罗文率领的十二团五连和坚持在绥中山区斗争的信修等胜利会师,将马缓留下接管绥中工作,绥中解放。至此,党领导绥中人民历经艰险,前仆后继,终于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从1942年6月到1945年“九三”胜利,绥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经历了极其曲折、复杂的斗争。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教育了广大群众,培养了大批干部,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打击了敌人,支援冀东游击战争,为解放东北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猜你喜欢

游击根据地斗争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窗台上的妈妈
艾滋病之役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父亲跟疾病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