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语文教学初探
2009-03-25莫文
莫 文
专题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实际教学中为了突出强调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关键点、重点、难点、疑点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语文教学而言,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去研讨语文的基本内容,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提高素质。我校学生语文基础不牢,视野十分狭窄;不懂读书、不会写作的人数较多;语文课时少,而学生课业负担重。为求使自己的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质量高。我于2007年开始了初中阶段专题式语文教学的实践尝试,效果不错,现以“初中现代文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请各位专家及同行多多赐教。
一、确立学习专题
(一)了解初中阶段课本的特点
现今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人文话题”结构,以一个人文母题为教材组元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选用文本,设计教材要素,排列组合选文。这种“人文话题”结构完全把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集中指向了人文话题。而根据初中现代文选文的特点,从文章体裁的角度,我们则看到记叙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童话、戏剧、说明文、议论文等一些具体的类别和形式。可这些体裁过于分散在各个单元,有的更是跨越了年级。况且,语文课本独有阅读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虽说新编课本中有了“写作与口语交际”,但很明显地处于附庸地位。这样一来就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困扰,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确定初中阶段学习的专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和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之后,我决定以高中专题教学的思路为基础,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初中就对学生进行有序的专题式教学。
根据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小学开始阶段由口语交际带动读写,后期由口语交际过渡到读写,初中则可由读写带动听说。因此,我将初中现代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定为“以写来带读,以读来促写。”又根据学生的特点:小学三四年级,刚有简单的作文练习;五六年级,才有初步成篇的作文;初中一年级,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读的范围扩大了,对读物的内容的领会也比以前深刻了。从知识的积累和模仿、想象、表达能力的提高来看,是开始练习写比较复杂的作文的时候了。但刚开始,还未形成这种能力,这就要教师认真引导,使学生从以读为主逐步过渡到读写结合方面来,逐步养成在老师指导下独立阅读、独立作文的能力。中学的写作训练主要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遵循这一原则,我将初中现代文教学设为三个大专题,这三个大专题按其难度大小是先记叙文,再说明文,后议论文。它们分以下三个阶段来完成:七年级为记叙文专题;八年级为说明文专题;九年级为议论文专题。
(三)拟定教学训练的小专题
我们常说“文虽无法,文亦有法”。语言有语法,文章有章法。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只有象查德智先生所说的那样——先“死”学,后“活”练。先“死”是指学生写作中首先要学会写规范性文章。而先学会“死”的关键是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依据这一原则,我将三大专题下又分设出若干重点小专题:一、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记叙结构、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方式)、记叙的线索、记叙的详略、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何写景、小说的情节、表现手法、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义、修辞手法等等。二、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说明的语言等等。三、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语言等等。
二、打开写作通道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的现代文都是精选入册,原本就是学生写作的样本范例,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此,在教材安排上,我打破原教学单元的内容安排,根据专题的需要开放性地编排教学内容,将六册语文书中的记叙文(散文、小说)结合在一起,挑选出最具写作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七年级的教学,然后依此类推。典型性的说明文结合在一起,形成八年级的教材,而典型性的议论文结合在一起,构成九年级的教材。整个专题的教学编排体现了主体发展性语文教学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上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三、构思教学方法
现代文这个专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在教学中,我采用“写——读——导——写——评——移”六个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以写为主导,以读为辅助,写在读的基础上展开,读又在写的过程中得到强化与深入。对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完成,其实也是对一篇文章写作教学的完成,反过来,一种写作教学形式的完成,也是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的完成。读和写完全结合在一起,在训练写的同时也训练读,在训练读的时候也指导学生的写。在运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还将一次多篇教学法(在一课时内读、教两篇以上的文章)、比较法等教学方法融入其中。这样,即突出了“写”的重要性,又做到了文道结合,同时还使学生的听与说得到了训练,更加节省了课时。
四、设计教学过程
(一)确立专题。确定出每堂课的小专题。
(二)整合教材。将按专题组合的典型文章印发给学生,学生自由进行课外阅读。
(三)自由写作。根据训练目标写一篇相应的文章,然后按小组互相评定习作,并将在写作中所遇的困惑或作文中的不足点记录下来。
(四)自主阅读。带着写作困惑或习作中的不足点,学生自主阅读体现专题性的典型文章或片段,在比较中寻找解惑之法。
(五)合作探究。利用课堂教学组织全体同学以恰当的形式研讨选文,落实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则指导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维策略。通过师生合作,解除写作困惑或不足点,并得出科学的评价和总结。与此同时,透过专题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合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应有的方法,又能获得思想与心理的双成熟。
(六)走向实践。为了突出研讨的重难点,由教师选编或设计出科学的练习或活动,让学生通过解答或具体活动来达到复习、巩固,运用实践以形成实际的能力。
(七)修改习作。通过教师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我的感知后,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修改自己的作文。
(八)交流评价。学生相互间交流或老师进行评讲。
(九)拓展迁移。
这个过程只体现单个知识点专题的训练,而整个大专题的循环则在每个学期末的复习中体现。
五、开展专题研讨(以“人物描写技巧”的研讨为例)
(一)通过导语引出对人物的描写。要将一个人物写活就必须注意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提示在分析人物描写的技巧时,应当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感受、分析、比较、鉴别。
(二)引导同学们仔细阅读所选课文中有关描写人物的片断,通过比较来研讨描写人物的技巧。
1、阅读材料:《孔乙己》,《背影》,《故乡》,《最后一课》,《羚羊木雕》段。
2、引导学生从描写人物的方法方面去讨论各篇文章中人物描写的特点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理论性的结论及解题方法和答题方法。在研讨的同时,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3、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作品,得出理论性的写作结论。
六、运用方法实践(以“写人的作文”为例)
(一)修改课前习作
强调修改自己的习作时,一定要对照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修改。
(二)再写前的指导
1、要恰当地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2、描写要使人物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给读者具体明晰真切的感受,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描写一定要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思想服务。
(三)命题设计
(1)我的同桌
(2)我的老师
七、评定实践成绩
(一)选出好、中、差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朗读或印发,让学生比较评析;
(二)注意个别当面批改,其他则由同学互相交换修改;
(三)老师评讲时,要多肯定其优点,委婉地指出不足。
八、迁移拓展思维
(一)开展多种活动,加深对方法的掌握。如:“课外小练笔”、“课前三分钟口头人物描述”等
(二)走向“名著”,阅读“名著”,把握方法,深入体会。
通过一年的教学摸索,我发现所带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四不像的作文现象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较以前有了提高。这充分证明了,专题式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依照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遵循“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进行专题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初中教学以“体裁”为蓝本,以“写作”训练为重点,读写结合,更有利于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莫文,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