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建设的重要性

2009-03-24陈晓梅

山东文学·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特征高校

摘 要: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早已出现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功能特征,它的重要性是直接对大学生体育行为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对整体提高大学生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就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发展策略作简要探讨,以期对改进和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 校园体育文化 特征 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世以来,对高校体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使在校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以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个特定时空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式,是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以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基本手段,以学校学生和体育工作者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综合了全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一个广义的概念。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目标、价值观念、管理特色、道德规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内容等,涵盖了体育在学校的全部内容、形式、价值和特征,是体育文化在校园中最广义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按照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划分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学校体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它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其主要特点是空间物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比如:场地、器材、服装、图书资料、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等;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中由师生长期创造的一种特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观念、道德风尚、审美观念等。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第一,客观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直观教学文化的积淀,它在社会化环境(文化传统,社会组织方式,社会心理因素等)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尽管不排除人的主观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是客观的,独立的。教育界有共识:体育工作有特色、对外声誉高的学校,一般都有优良的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而体育活动不开展、群体活动不普及的学校大多是管理无生气,育人不景气校园体育文化也不为人所称道的。由此可见,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不管你意识与否,它总是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或正、或负、或大、或小的作用。

第二,时代性。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具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本质的特性,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而不时地演化自己的形态。学校离不开时空环境,时空环境是影响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制约。因此,与时代同步走和容易受到时代特征的影响,这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性。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的全民健身热、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要达到等级运动员的标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的文化大革命,体育几乎处于瘫痪状态;80年代学习女排热;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又掀起足球热。每一次活动,都深深地影响学校,时代的体育精神特点感染着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反映着时代的体育风貌。

第三,闭合性。从组织观念看,学校是一个大组织,其内部又由一个个小组织构成,因此,这种组织层次分明、组织单位集中的特点,给校园体育文化带来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在内容上向开放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存在的形态上则相对闭合,从而形成一个个体育“文化圈”。如:系、专业是高等学校下属的基层单位,也是对学生学习、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基本单元。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管理实践,不可避免地要使这群组织形成相对闭合的系与专业体育文化圈,南方学校与北方学校、理科大学与文科大学的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都有相对的独特性与闭合性,班级、宿舍体育文化圈的形成势在必然。

第四,动态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天生好动,他们不习惯长期静坐和默读。一般而言,校园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静态性的教育形式,长时间的“三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往往使多数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所钟情的体育活动既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获取各种知识和才能。在紧张学习的闲暇,在复习迎考的间隙,由班级或学生组织一场小型的体育比赛,这样既能调节学习生活、和谐心境、陶冶情操,又能使大学生得到积极性的休息。特别是在节假日到来的时候,如果进行以上的活动,就能使宁静的校园一时又“动”了起来。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愉快、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等潜能,使学生在体验体育带来的超越感、集体感、成就感的同时,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可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形式是综合、全面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有效措施。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强身育人的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从根本上明确了学校体育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校园体育文化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这种功能不同于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它不是以强制性手段来使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而是使学生在一个充满体育文化环境的氛围中,领略体育的魅力,宣传体育知识和技能,感染、激发校园内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领域。”校园体育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对学校体育目的实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微妙领域。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育文化教育,并内化为对体育深刻理解,达到对体育认识上的提高,从而牵引行动上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起到绝佳的促进作用。

3.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能推动学校全面发展。高校体育具有教育、社会两重性。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鼓励和要求不断创新。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正是在“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的信念中潜移默化,这种文化特质正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灵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要把体育精神和学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文化融为一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四、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策略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赖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首先,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提高认识,加大宣传。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有直接导向作用,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它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的功效,健康身体的生物功能,是我们进行体育文化宣传,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基础。针对目前学校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淡薄的现状,应从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功能、特征及其在素质教育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加强学校领导及教师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

其次,形成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要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根据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客观的要求,广泛深入地进行筛选、渗透、补充融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形成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学校体育发展特色,应形成自己学校的体育传统,并在传统的积累中形成本校的体育教育思想。形成以高水平竞技体育项目为榜样,集合提升学校内部群体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学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直接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产生影响。学校因体育竞赛成绩优异而成名,学生因关注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而更加亲和体育,并在长期的亲和中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的做法中得到启示。

再次,完善校园体育设施建设,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的满意程度上。由于体育特有的实践性,体育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以及整体知识的掌握,都与活动和练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极大地促进和制约着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所以,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是促进和改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有效整合各项体育工作,构建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现行的各项体育工作缺乏整合效应,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合,学生面对缺乏实用性的课堂内容很难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体育的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现有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改变,而是在体育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实施健康教育的目标,从而使体育教学真正能够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完善课外体育活动机制。课外体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最主要的体育活动。

高校校园不断充实、完善的各种俱乐部、协会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的衍生物,这些协会、俱乐部进行各自活动(如:技术练习、管理、比赛等)。健全单项体育俱乐部会员制,定期或不定期派相关人员进行讲课、指导、辅导,既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活动能力,又保持了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

五、小结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其精神实质和物质景象对学校和学生影响是深远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应以发展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为先导,高校的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高质量校园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加快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以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为突破点,创造出一种和谐、人文的校园体育环境,使大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虎、屈春兰:《高校应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河西学院学报》,2002.2。

[2]吴 云:《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3]胡春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王婉珍:《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陈晓梅: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特征高校
抓特征解方程组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