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紧张问题的理性思考

2009-03-24刘京文吕雪菊

山东文学·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

刘京文 吕雪菊 刘 扬

摘 要:师生关系紧张问题,实质上是教育理念偏差造成的。也就是说,我们误读了教育的本质,切割了教育的整体内涵而只注重其某一功能,我们注重了教育对知识培育的功能而忽视了教育更为根本的东西,我们忽视了教育的基本教义,而仅仅病态的把知识培育视为教育的全部功能。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教育的逆反心理。这种矛盾集中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突显出来,目前,这是师生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教育本质 对立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常会从一些媒体上看到有关教育问题的报道,教师如何管理学生、如何构建当前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外来文化和传统理念的碰撞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新时期、新环境下的学生心理形成了激烈的冲突与断裂、造成了当前师生关系的紧张。师生关系问题的突显,秉承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因素,其关系错位、变形的原因也很复杂。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如何构筑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师生关系,成为牵动师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要问题。

一、师生关系紧张的表象根源探究

1.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办学思想和模式制约着师生间的交往,双方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课堂教学及书本知识的学习上,相互缺乏人际交往的动机和愿望。

2.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师社会角色之含义的日趋单一,使年轻一代不在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教师获得知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下降,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吸引力不断减弱。

3.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教书与育人没有真正成为衡量教师行为的统一标准,因此,教师自觉投入与学生交往活动中的意识和精力就很有限,结果只有部分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教师平时与学生交往较多,其他教师则可能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和缺少责任感而很少主动去接触了解学生。

4.在师生关系中,学生始终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所以,决定师生关系的性质及疏密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由于受封建传统文化“师道尊严思想和意识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意主动接近学生,不能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

5.与过去相比,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育提前,各年龄段的学生均表现为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以外的联系自然减少。

二、师生关系紧张的实质原因探析

师生关系的问题,实质上是教育本体的异化造成的。目前,我们教育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教育理念出现了偏差。“我门切割了教育的整体内涵而只注重其某一功能,我们只注重了教育对知识培育的功能而大大忽视了教育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教育首先是要从心灵及行为上育人。”这说明我们严重忽视了教育的基本教义,而仅仅病态的把知识的培育视为教育的全部功能,并且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教育理念的顽固执著。“中国的教育是培育考生,而美国的教育是培育学生”。这一字之差,恰恰说明了中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理念和制度下培育出来的人自然是残缺的,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和道德意识都不具备。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我们偏离了教育理念,我们误读了教育本质,也从根本上造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对立。

一种教育理念的确立和实施一定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和需要。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在很大意义上说也是由我们的社会价值观造成的。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每一所学校都在努力提高就业率,每一个人都在用学习成绩所体现的“分数”来对学生的优劣进行评价,这就造成了要想取得社会的承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高分。只有通过学习上的高分考上大学,才能成为“人上人”。正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至今对文凭的要求高于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要求,也正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至今仍然维持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就围绕着这一切给每一个受教育者上刑。家长逼迫孩子玩命的去努力学习,为的就是要使孩子成为被这个社会所推崇的“成功者”,而这个“成功者”的概念在很大意义上就是拥有多少财富,而且还必须是一个类似“总经理”、“明星”之类的“人上人”。这种病态的社会价值观直接导致了教育的迫害性,直接导致了我们教育的畸形,直接导致了我们教育的偏差,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教育的逆反心理。这种矛盾便集中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突显出来了,这才是目前师生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三、对目前解决师生紧张关系举措的质疑

新时期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自身个性发展,对问题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形成了当代学生心理,同时对当前教育管理形式、手段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也产生了不满。因为教师是先行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所以,问题的爆发从与之直接发生关系的教师身上体现出来了。学生普遍认同的教师标准是:尊师重教和理解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不偏不向;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讲信用;活泼开朗;有幽默感;和蔼可亲;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以身作则;仪表大方;明事理等。就此,许多教育界同仁都作过广泛的讨论,其中较具代表性和认同性的观点认为:教师不能只关心传道授业解惑,而要投入情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灵。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视学生为子女、朋友,要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我们不否认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着问题,但对于解决学生不满的对策观点上不敢苟同,因为在教育管理中,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强制性、目的性、方向性、教育性的特点。其中,强制性本身便是师生对立的一个特征体现。虽然当前的教育中存在者师生问题,但问题的出现是多因素多层面的,我们不能单纯从学生不满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而将几千年来对知识、对教师形成的尊重心理打翻,即便我们教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对教师的尊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知识的尊重,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其职能的神圣是不可侵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不做深入思考与调查,便对教师采取思想、理念上的变革,极易使当前教育秩序产生混乱。就教育而言,学习是通过带有强制性意味来完成的,过分强调学生的感受和要求而采取被动改良的方法,势必造成教师在学生心理中教师威信的下降。降低教师威信无异于降低教育威信,并产生对学生心理的不良暗示,造成教师在教育的具体管理工作中的困难,最终造成教育原有秩序的混乱和教师教育心态的异位。应试教育模式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对立,是我们病态的社会价值观导致了教育关系中师生关系的畸形。从根本上讲,只有改革现行的高考体制,大力提倡和推广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不再是考试的奴隶,当学生不再是分数的奴隶,才能真正建立起我们和睦、健康的师生关系。同时,素质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教育。

刘京文、吕雪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刘 扬: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莫让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业表现相辅相成
高校师生关系最适空间的探索研究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师生关系浅谈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探索*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