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震后学生的心理疏导策略
2009-03-23邓本彪
邓本彪
【摘要】 汶川大地震后学生的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主动积极投身于灾后学生心理重建工作中去,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心理重建;长期;心理干预
The mental state which try to talk empress the earthquake student's appease strategy
Deng Ben-biao
【Abstract】Wen Chuan empress the heavy earthquake the student's mental state reconstruction is a long-term of mission, demand we at whole society of concern and support bottom, active aggressive hurl the body is at the after-calamity student mental state go in the reconstruction, to the student carry on long-term of mental state intervention.
【Key words】Mental state reconstruction;Long-term;Mental state intervention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了,这次地震在给灾区人民带来人身财产的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特别是对于身心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的心灵伤害就更大了。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得到恢复,情绪还不稳定,出现了心理障碍,心理恐慌,对地震心有余悸,对晃动特别敏感,失眠多梦,总是担心自己居住的房屋、学校教室、学生公寓不安全,会垮塌。乃至于食欲下降,头昏眼花,身体疲倦,心情烦躁,性格更加内向、孤僻。
萧伯纳说:“让你疲惫的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就是这粒沙子。目前,灾区的灾后重建正如火如荼,学校、医院、农村、城镇,到处是灾后重建的工地,各级政府、学校忙于指导灾后重建,却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重建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重建工作。学校应在心理重建中主动联合社会、家庭,补上青少年心理重建这一课,帮助灾后学生走出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医治心灵创伤,实现心理的积极重建。
1. 营造积极安全的心理氛围 灾后的心理重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时,周围人群对灾难的反应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认识判断和心理应对方式。教师如果情绪不稳定、过分焦虑,对灾害进行负面的评价,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创伤,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与学生具有密切关系的教师提供的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应对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的一个重要前提。经历过地震灾害,尤其是失去亲人的学生会变得自卑、孤僻,不愿和人说话,喜欢独处。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康复。为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尽快复课,让学生回到同学中去,在集体中生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交流的对象,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爱,在积极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 选定重点干预的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由于学生受灾的程度不同、个性品质存在差异,他们在灾后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双亡,心理承受力弱,可能会出现自杀的念头,有的学生能很快从灾害的阴影中走出来,去抚慰他人。学校要和专业心理学工作者一起,对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需要重点干预的学生,制定长期的干预计划。对于那些灾后变得沉默、不哭不闹、神情冷漠的学生,尤其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这些学生往往内心极为压抑和无助,如果得不到关注,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教师往往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求助的对象是教师,因此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让教师懂得心理自助的知识和危机干预的基本技巧,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一些基本的处理。比如,能够很好地运用心理辅导中的倾听技术、沟通技巧等。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救助时,教师切忌用讲大道理、居高临下的谈话方式和学生沟通,多说“你这样做是很正常的,你很了不起”、“我为你的遭遇感到难过”、“我们都会陪着你”“你还可以帮助比你更不幸的人”等理解和鼓励的话,从而和学生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起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3、开设心理咨询室 让青少年的烦恼苦闷有倾诉的地方,帮助他们渡过这道坎。给学生提供表达机会,诉说自己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让他们把自己心里的苦闷、痛苦诉说出来,适当时放声哭一哭,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专家张彩云认为:学生共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有很多感受可以分享,也能够互相理解。教师可以运用绘画音乐等媒介,使学生更自然地表达出痛苦与恐惧,进行情绪宣泄,教师可以运用认知改变技术,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地震带给自己的影响,让学生建立灾害事件应对与自身成长经历、日常应对方式的连接,反思自身在认知或行为上哪些是积极有效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教师要强化学生积极有效的认知和行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可有意识地设定专题,开展活动。如根据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著的读本给青少年补上地震知识这一课,让青少年明白地震的产生、预防,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如请青少年搜集数据,写出“小区重建”、“家庭重建”、“学校重建”的报告或绘出心目中的重建图形。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关爱,慢慢摆脱心理的阴影,心理获得健康发展。举办各种歌舞比赛,开展各种趣味体育活动,开展书画比赛等,让青少年在活动中放松心情,露出笑脸,解开心灵的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树立理想,鼓励青少年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5. 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在与周围人的良好交往中,通过心理重构,孩子的情绪得到放松,逐渐摆脱了负面情绪,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继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接纳了地震带给自己的变化和应对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进取。在回忆地震中人们的相互帮助,政府、社会的大力援助时,会更深刻的认识到地震的正面意义,积极对待地震后的重建事宜。
虽然灾后学生的积极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但是只要我们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爱心中化解学生的悲伤、忧愁、苦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战胜挫折和困难,主动积极投身于灾后学生心理重建工作中去,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地震灾后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会提高到新的水平。
收稿日期:200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