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证
2009-03-20刘颖
刘 颖
处方来源汉·张仲景《伤寒论》。
药物组成桂枝9g(去皮),芍药12g,生姜12g(切),甘草6g(炙),大枣12枚(擘),人参9g。
功能补气养荣,调和营卫。
常规用法上6味,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仲景作为一种题例,示后人遇有新旧病相兼时,优先解决什么,为何治疗新病又兼顾旧病。若病因不同,证候有异,虽是新旧病相兼,亦应切合病情为要。假如因新邪而引动宿疾者,旧病严重而胜于新感,则当治旧病为要,不可拘泥先表后里,先新邪后痼疾的治疗,程序要依据当时的病情状况而定。
临床新用
一新加汤配白术15g,当归15 g,海螵蛸55g,浙贝母12g,自及15g。治里虚中寒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新加汤中生姜易炮姜加肉蔻12g,白术20g,炒扁豆30g,治疗肠寒痉挛,脾虚腹泻证。
新加汤配艾肿10g,川芎12g,吴茱萸10g,巴戟天20g,治疗妇人血虚经少,宫寒不孕及小腹冷痛者,
新加汤治疗营虚血亏之肢节酸痛,加黄芪30g,当归20g,鸡血藤30g。
新加汤配附子12g,细辛魄,川芎12g,威灵仙20g,治疗产后气虚血亏寒凝血滞之手足厥寒麻木冷痛。
新用方义
胃及十二脂肠溃疡,多为毒菌蚕蚀黏膜,或攻击因子灼伤胃壁屏障,呈现糜烂疮疡之谓,久之,耗气伤血,络脉失荣,外观面苍憔悴,形瘦疲惫;内则虚劳里急,空腹挛痛,嘈杂灼热。暖气吞酸。法当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杀菌解毒,愈合溃疡。方投新加汤配自及15g,枳实10g,海螵蛸15g,浙贝母15g。若黏膜组织出现急骤炎症,充血水肿,焮红灼热,嘈杂刺痛,大便潜血,苔黄口臭,舌质深红,脉右寸关洪滑有力者,治当灭菌泻火为急务,凉血解毒为先导,药用黄连6g,大黄8g,青术香12g,白屈菜8g,苦楝子15g,蒲公英30g,虎杖15g等,可收捷效。
脾虚肠寒,冷痛腹泻,肠鸣下坠,气短疲惫,萎黄憔悴。舌胖齿痕,脉沉迟且紧者,乃中阳失健,虚寒内生,脾不健运,洞泻冷痛。治宣新加汤配白术15g,肉蔻10g,诃子肉20g,建莲子15g,温里补虚,涩肠止泻。
不孕症病因多种,宫寒不孕尤为多见,特别是冲任虚损,胞脉失煦,卵泡生成不足,黄体分泌过少,雌激素功能低下,导致行经量少,性欲淡漠,阴道松弛,乳房塌软,排卵迟滞等造成不孕。宜投新加汤补气养荣的同时,配伍艾叶10g,吴茱萸9g,肉苁蓉15g,巴戟天20g,紫河车10g,补骨脂15g等,补肾暖宫,以资冲任。
产后血虚或素体营血不足,血不润筋,络脉失荣,致肢节酸痛,苦楚疲乏,面白少华,爪甲不荣,唇舌色淡,脉虚大芤迟或微细而弦。方投新加汤配黄苠30g,当归15g,鸡血藤30g,地龙15g,丝瓜络15g,威灵仙20g等,温阳和营,通络止痛。若血虚感寒,凝滞血脉,厥寒麻术,足指冷痛,方投新加汤伍制附子10g,制草乌9g,细辛4g,川芎10g,当归18g,白芷10g等,可痊愈。
医案举例
例1患者,男,45岁。胃病多年,时轻时重,常有发作。近做胃镜查病理:胃黏膜糜烂溃疡,又有幽门螺旋杆菌(Hp)(++)。空腹痛甚,嘈杂刺感,泛酸胀满,肢冷畏寒,喜得温按。刻诊:面容憔悴菱黄,肌肉瘦削,气短乏力,精神萎靡,脉右关沉迟,余部皆弦。
辨证:里虚中寒,菌株感染,蚀膜灼络,血瘀疼痛。
治法:温胃散寒,补中和营,杀菌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新加汤加味。
组成:桂枝16g,芍药40g,甘草20g(炙),生姜20g(切),大枣10枚(擘),党参30g。黄连8g,吴茱萸5g,青木香15g,川椒12g。元胡15g。汉三七5g(冲)。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
复诊:药服10剂,疼痛缓解,欲彻底根治,改制丸剂常服。
例2患者,女,38岁。产后1周,全身肌肉酸痛,遇冷则甚,脐周拘急,少腹挛痛,得温则舒。面苍少泽,气短疲惫,动则汗出,畏风肢冷。自述产后失血过多,汗出津津,心慌气短,观舌淡苔白,按脉沉微无力。
辨证:营血不足,虚劳里急,筋脉失濡。表虚恶风。
治法:益气养营。缓急止痛。
方药:新加汤加味。
组成:桂棱1%,芍药40g,炙甘草20g,生姜30g。大枣15枚(擘),人参1%(另煎对入),当归30g,秦艽10g,鸡血藤30g,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复诊:药服5剂。挛缓痛安,体力有增,面容改观,寝食俱安,继服5剂,形体复原。
本条病证为太阳病,过汗后身疼痛,而产妇失血后亦可出现身疼痛,此异病同因,皆为营血虚损,络脉失荣所致,治疗自然是新加汤为生方。临证只要把握“虚劳里急,气营俱伤”这一特有病机,尽管病证不同,投服新加汤无不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