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储备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009-03-20冉岚
冉 岚
我国从1950年代开始建立物资储备制度。多年来,国家投入相当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建设储备仓库,采购储备物资。目前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储备了一定数量和一定品种的战略物资,并在保障我国国防安全、经济平稳运行和应急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2008年各类重大公共危机仍凸显出我国物资储备投入不足,仓储设施差、面积小、辐射能力弱、建设标准低;储备物资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数量少、品种单一,储备实力薄弱;缺乏系统的物资市场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体系,抗突发事件能力弱;现有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没有与时俱进,发展方向不明,运行机制不顺等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年来,由于管理者思想上的麻痹和对物资储备的重视程度不够,已经严重弱化了“储备”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面对市场经济短期利益的诱惑,全社会储备意识严重缺乏,各级政府没有从基础上的“长远”考虑、打算和投入,直接导致我国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能力明显不足。实际上,中国物资匮乏的形势相当严峻。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1%,但耕地只占世界资源数量的8.6%,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保障全民大灾之年不出现严重饥荒的任务就不容乐观。在经济建设发展上急需的能源资源领域情况更甚。我国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镍、钾盐等重要矿产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均小于5%,主要金属矿产探明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即使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可采储量也只有世界人均值的54%。目前我国铁矿石、铜、铝、镍、钾盐、矾土等重要原料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价格谈判能力相当弱小,经济发展极易受外部世界的人为干扰。近年来国际市场频繁发生的粮食、石油、铁矿石、食用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价格不正常波动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国家各类储备物资的不足,将严重降低中国未来发展的稳定性,大大削弱中国抗御世界经济风险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平稳运行,避免经济社会发展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过大影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国急需重新确立物资储备的国家发展战略,做好“有备无患”这篇文章。
国家物资储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物资需求数量浩大,种类繁多,不可能全部储备,也不可能缺什么储备什么,必需确定选择的原则。物资储备一方面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意志。严格准确地确定每一种物资的储备数量目标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对于调控经济目的的储备,它既取决于对需求增长趋势、对外依存、风险及其发生概率、世界能源资源供需趋势以及储备风险效益的评估,也取决于国家抗御经济风险的决心和实力等因素。此外,国家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也决定于储备的目的和物资自身的特性。许多灾害、战争、重大经济事件中需要的物资,或是在平时无法储存,或是平时储存数量不足,或者干脆是平时压根儿就未想到储存,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非常基础的必需品。一般而言,国家应当储备即使用巨大的金钱的力量,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生产能力的那些重要、关键、不可或缺或预期不可或缺的物资。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2008年1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扩大内需遏制国际金融危机在我国蔓延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时,就提出“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增加和充实物资储备”的政策措施,可见国家物资储备在稳定市场、改善预期、增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健全国家物资储备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积累更多的物资基础,不断壮大国家物资储备的规模,增强国家物资储备的实力,奠定经济安全平稳发展的基石。
(作者单位:国家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