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课堂气氛 优化教学效果
2009-03-20俱波峰
课堂气氛就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两者是成正比的。课堂气氛影响着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反过来又作用于课堂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进而优化教学效果呢?结合自己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谈一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一、设置悬念,巧妙导入。
课程的导入是一堂前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老师可运用悬念式的语言,勾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吸引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如在讲解《过秦论》前,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学过历史,知道这样一段史实:秦国曾经强大无比,让各国臣服,一统天下;它筑起了长城,粉碎了胡兵的进攻;它销毁各国兵器,震撼四海,不可一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仅传到二世就灰飞烟灭、土崩瓦解,其原因何在?我们想知道吗?当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时,老师再适时“言归正传”,“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汉著名散文家贾谊的高见吧!”运用悬念式语言导入让学生带着兴趣听讲,就能使学生在整堂课中精力旺盛,比起照本宣科的讲解,无论如何,其收效都是明显的。
二、以情感情,激起共鸣。
想让学生情绪饱满,精力充沛,老师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充沛的感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创设出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洋溢的情感中强化理解。陶冶情操。如学《祝福》时,可插入这样一段,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底层的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安分守己。然而,生活却给了她一连串的打击:两度丧夫、失子,被逼改嫁。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女人,社会不仅不给予同情,还鄙夷、厌弃她——既不允许守节,又唾弃其不守节,让人求生无望,欲死不能,只能在受尽了人间折磨后惨死在人人祝福的大年夜。这是怎样的一种社会悲哀啊,这是怎样的一个黑暗的世界啊!这样的“情语”一定能让学生悲情难抑,引起他们心里的共鸣。此时引导学生讨论和认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就能扩大他们理解课文主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针对个体,评价激励。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其学习态度,学习经历也有不同。但他们都很在意一点,那就是老师对它们的评价,此时的鼓励性语言会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如果老是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使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语,社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这就要求老师:对好的学生要时时鼓励,对差的学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积极性、自尊心。如:可用“但是法”进行评价:“说得非常好,见解很独特,说明你善于思考,有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如果你能把这种思维和创新从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具体到作文中,相信你的作文会从‘嚼蜡中走出来”。这话既有表扬又有批评;且顺便激励向作文方向努力。
四、适时调侃,唤回精力。
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一段时间后容易“走神”,而生硬地批评未必奏效,且易激起抵触情绪。此时,老师不妨试试使用一些调侃语言制造一些幽默,以此来唤回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当学生小声说话时,老师问一声“唧唧复唧唧,卿预言何事?”对看窗外风景的学生说一句“对面的学生看过来!”若是有很多学生都精力不集中,就卖个“关子”:“唉,我忽然有了一种鲁迅式的悲哀。”等同学们都竖起耳朵听时,再解释:“鲁迅先生曾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无反对,又非赞同,如果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此刻,我正有相同的感受。”这样的调侃活泼风趣,能打破死水般的局面,帮助学生克服疲劳,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俱波峰,陕西省延安市延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