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伊德理论与《道连·格雷的画像》创作精神分析

2009-03-19崔雅萍

理论导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格雷

陈 蕾 崔雅萍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长期以来被解读为一个道德败坏遂招致惩罚的年轻人的故事。运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及本能学说对主人公进行心理分析,揭示出王尔德创作的唯美主义的无意识动机。

[关键词]弗洛伊德;格雷;本能理论;死亡本能;自恋情结

[中图分类号]B84-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2-0109-02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唯美主义文学发展最显赫的作家之一,也是当时文坛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一经问世,就受到外界的广泛谴责,认为这是一部唆使他人道德败坏的书。从表面上看来小说讲述的是贵族青年道连·格雷为了保持自身的青春俊美,以灵魂为代价,而让画像承受岁月的痕迹,进而纵情享乐。最终走向堕落毁灭的故事。以唯美主义角度看来,小说不仅承载着艺术至上的唯美主义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死、美和欲望等这些人生问题的严肃探讨。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往往取自于现实中的人物,尤其往往是取自作家本人的体验和经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复合的立体的心灵世界,所以,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这些人物的行为中,不仅存在着他们自己或作家所意识到的动机,而且还存在着他们或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无意识动机,而精神分析批评就是通过分析作品中虚构人物语言和行动中存在的各种“症候”,揭示其与这些人物的无意识本能相联系的无意识动机。因此,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探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而探讨王尔德的小说创作的无意识动机。

一、三位一体的人格结构

依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性欲冲力(即力比多)的活动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代表本能力量,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代表理性力量,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道德力量,遵循理想原则。这一切皆在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有所体现。

王尔德并不是一个严肃的社会批判学者,他的作品总是带有一种瑰丽和颓废结合的独特气氛,他塑造的人物注定也是一个个充满矛盾的华丽妙人。道连·格雷显然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地从作者的脑子里孕育出来的,印证了作者本人的矛盾和挣扎。王尔德曾有过这样的表白:“霍尔华德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亨利勋爵是世人心目中我的形象;道连是我但愿自己能够成为的形象——只不过不要他那样的年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作家心目中创造的人物是具有三个层面的,而三个层面看似由三个单个人物片面凝聚其所有的性格特征和象征意义,但实际上却是集中在道连·格冒这个焦点人物上得以立体的复原。借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来分析他们的意识层次结构的话,这三个人物实际上是格雷精神特征的三个不同方面:霍尔华德是超我的化身,对艺术之美和社会道德准则的双重坚持,他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完美的道德代表;亨利勋爵是本我的化身,信奉感官上的极度享乐主义,他认为人应该无限满足自己本能的需要,如果拒绝自身的冲动需求,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他总是引诱格雷及时行乐,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本能欲望;格雷是自我的化身,受本我驱使,在体验了一切感官享乐和作恶多端之后,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弗洛伊德认为可以保证探索潜意识动机的指导原则是:“一是凡被禁止的东西一定是被欲望的;二是凡是被恐惧的东西大概都是欲望着的,恐惧是潜意识欲望的假面具。”亨利勋爵既是尼采主义者,也是唯美主义者,他用“新快乐主义”诱惑着格雷走进极度感官的世界。这个世界五光十色的东西确实在为现实社会所禁忌的,格雷一方面享受其中,另一方面却时刻感觉恐惧。恐惧让他痛恨画像,也痛恨总是用宗教道德对其说教的霍尔华德。格雷的自我总是试图挣脱本我的力量,但是“享乐之上”(弗洛依德称之为“快乐原则”)却驱动自我顺应其欲望,背离了超我所构建的理想自我。

19世纪后期的维多利亚王朝,是一个表面上道德规范严苛,实则糜烂之风盛行的时代,王尔德身处这个矛盾的时代,必然创造出这个矛盾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可以说是社会的堕落者,也是社会的反叛者。王尔德将格雷的一生的矛盾体现在自我内心对个人欲望和社会道德准则的挣扎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精神考验,只不过格雷将这种矛盾推向了极致。他体现了王尔德自我欲望的压抑,也是其在艺术创作的升华。

二、死亡本能

在弗洛伊德1920年发表的《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他对自己早年提出本能理论做了修正,将本能分为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即“食色本能(生命本能)常欲将生命的物质集会而成为较大的整体,而死亡本能则反对这个趋势,主要将生命的物质重返于无机的状态。这两种本能势力的协作与反抗产生了生命的现象,到死为止”。换句话说,“生的本能是建设性,它导致新生命的诞生,死的本能则是破坏性的,他是恨的动因,表现为向外扩展的攻击的侵略倾向,而当这种倾向在外界受挫时,它又折回自我就是成为自杀的诱因,如果这两种本能相辅相成,便能演出令人目眩的动荡人生”。《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的内心独自和自我解剖。王尔德是一个男同性恋者,并为此坐过牢,身处在虚伪的性道德和苛刻的律令盛行的维多利亚社会,这种内心情感压抑和痛苦,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作为王尔德自我艺术形象的代言人,格雷中本我的力量是异常强大的,同时,这种本能的冲动是具有破坏性和自毁性的。因此,浓重的死亡阴影如同挥之不去的阴霾,不断地出现在小说中。

死亡主题在文本中可以说是贯彻始终的,文中的主人公格雷踏着他人死亡的尸体迎来了自我的最终毁灭。茜比尔之死是由于失去了戏剧表演才能,进而失去格雷的爱情;而霍尔华德之死是由于发现了画像的秘密,进而失去了自身艺术崇拜,艾伦·坎贝尔之死是由于帮助格雷处理尸体,进而失去了自我的道德平衡。他们都受到自我无法平衡本我和超我的两部分力量,其本能的力量向内投放,表现成为了自责自罚以及自我毁灭。而作为结局的格雷的死亡,并非一种完全自杀的表现。多数评论家认为,男主人公是内心由于无法承受道德谴责进而毁灭画像的。在小说的最后一章,格雷回忆其一生所作所为的时候,悔恨和恐惧使本我爆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能量。这种能量,也可以说是死亡本能的力量的向外发放,表现是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死亡意识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并且随着格雷之死,达到了极致。

王尔德小说的死亡意识和他自身曾经经历的苦难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感情生活多姿多彩的人,王尔德的内心和格雷一样,处于矛盾和挣扎中,他既向往死亡之后带来的平静,同时也恐惧死亡本身的痛苦。弗洛伊德的死亡理论表明:人总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死。这其中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方面。死亡本能可以被理解是反面鞭策,它能促进人们热爱生活,为生命注入新的张力;另一方面,它使人的行为失去自

我控制,或是受制予外部的影响,或是为内部的黑暗本能驱使,成为某种个人无法加以控制的心理状态,并最终酿成其自身以致社会的悲剧。文中几个极具戏剧张力的死亡。除了归咎于道德沦丧的格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也可以认为,这是他们被自我无意识中潜在的黑暗力量所驱使的结果。

三、自恋情结

这个建立在看似荒诞而虚拟的基础上的故事,其中的核心显然是围绕在格雷与画像之间对立而又相容的关系。这和纳西斯与自己水中倒影的关系颇为相似。美少年纳西斯不为美女所动,却爱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格雷在没有看到画像之前,对自己的容貌并没有产生如此强烈的依恋之情。当他看到自己无与伦比的美貌驻留在画像上时,不禁感慨青春易逝,美貌难恒,随即悲哀地发出誓言,希望以灵魂为代价,让画像代替他接收岁月和痕迹,自己可以保持青春永驻。而对于这一誓言两位旁观者却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贝泽尔对此强烈地反对,亨利勋爵却不以为然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道连·格雷——仅此而已。”表面上看来,格雷是被自己的外表所征服,需要保持自我个体的永恒,按照传统弗洛伊德观点来说,这种爱恋自己身体和人格的现象乃是普遍和原始的现象,是力比多自我性冲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即自恋情结。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荷妮认为,自恋情结是指“喜爱个人的理想化影像。更明确地说:个人认为就是他理想化的自我,而且羡慕它”。格雷对画像的情感是复杂的,看见画像,就是看见了自己最完美的影像,他热爱它,也不禁嫉妒它,于是他顺从本我的需要,要求牺牲客体画像的利益,实现自我主体的利益最高理想化。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就不会长久地保持这种童年期,完美、自恋的幻觉,他将以寻求理想化的自我来代替自恋的爱。对于自恋者来说,既像健康者一样需要对他人深深的依恋,同时依恋于一个爱的客体导致低自尊,所以,他或她时常在逃离这种依恋。当画像中格雷的形象越来越狰狞的时候,格雷对画像产生了一种既憎恨又恐惧的感情,他害怕画像,他的情感中心也集中在画像,当他想毁掉画像的同时,也毁掉自己。

虽然格雷这个形象并非传统意义的英国绅士,他似乎游离于道德之外,但情感欲望却集中在画像这个客体,承载着灵魂内部的力量对决。格雷的自恋情结实则是借由画像这个客体满足自我的情感欲望,而王尔德也借由格雷呈现了他完美的艺术形象,感官就是灵魂的导向,而灵魂通过艺术的形式得以升华。

四、结语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人民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就在于人能够压抑自己原始本能的满足,将那些受阻无法发泄的内部能量转化成为较为崇高的社会或艺术活动。《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一篇具有小说形式的自言书。小说表面上塑造的是一个被欲望诱惑而道德败坏的寓言故事。但是欲望的根源就是无意识所产生的强大能量,格雷的欲望是本我对超我的一种挑战,是本能驱动自我而成为的心理表现。王尔德所展现的格雷是作者自我的一种艺术投影,也是前者在现实社会压抑本我欲望的艺术升华。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格雷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婚礼誓词
漫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