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文化与民主化:多元与统一之间

2009-03-19王茂美兰青松

理论导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多元性民主化

王茂美 兰青松

[摘要]政治文化与民主化的关系是政治文化理论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政治文化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们都积极肯定了政治文化对民主化的推进作用。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决定关系,而是互动的多元关系:在政治发展的动态中实现二者的均衡是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关系的运行逻辑。

[关键词]政治文化;民主化;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D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2-0026-03

一、问题的提出

政治文化研究的两次兴起表明,政治文化始终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元素,尽管政治文化的批判者曾指出政治文化研究犹如空中画饼,其概念缺乏精确性,通常是对一个国家主观的、老套的描述,而不是有经验依据的、可测量的概念,甚至有学者指出政治文化是一切因素考虑之后剩余的变量。然而这些批判的观点并没有阻碍政治文化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态势。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之关系一直是政治文化理论研究者探讨的核心问题,以阿尔蒙德(G.A.Almond)为主要代表的政治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们提出,公民文化最适合于保持一种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治过程,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除非政治文化能够支持民主系统,否则这种系统获得成功的机会将是渺茫的;“政治文化的复兴”的提出者——英格尔哈特(Ronald lnglehart)指出,离开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取得民主的进步,但仅有经济发展并不会产生民主,除非有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本身也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经济和政治的基础;艾克斯坦(Hany Eckstein)指出,政治变化无论是因形势和结构条件的变化而“自然地”发生的变化,还是有意地改变政治结构和行为发生的变化,原有的政治文化模式都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在新的政治文化模式出现之前,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维尔达夫斯基(Aaron Wil-davsky)指出,由“文化”和“生活方式”决定的偏爱对现存的社会制度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如果社会的大部分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与现存社会制度相符,那么该社会的现存制度和文化就会巩固,如果他们的选择与现存社会制度相悖,则该社会的现存制度及其共享价值就将动摇,甚至被摧毁;罗伯特D·帕特南通过对意大利南部和北部不同制度绩效对比的分析后指出,意大利北部公民的公共精神是其获得制度绩效的关键因素;特里·N,克拉克指出,政治文化包含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所谓核心要素就是界定基本游戏规则的深层结构。

分析至此,以上几位在政治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在价值理念上都充分肯定了政治文化在民主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在研究视野、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都不断获得拓展与再创造,“从复兴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过去的再生、重释和再创造。它不是简单的转变,而是由被领悟到的现实需要所激发的历史的转变”。与此同时,关于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之关系的探讨也留下许多有待思考的问题,如政治文化对民主化的影响是否具有单向性?有了政治文化的前提条件是否就一定会发生政治民主化?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之关系在不同的阶段是否具有一致性?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之间是否存在自身的运行逻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二、政治文化与民主化的多元性互动分析

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决定关系,而是复杂的互动关系,且在二者的互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客观环境和政治文化主体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二者之关系呈现多元性。

1、国家:多元性互动的空间选择。任何国家都是由不同的历史传统、民族、社会结构等元素构成,它们成为政治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气候”。同一政治价值理念被植入不同的土壤与气候中,由于土壤所提供的营养成分和气候的影响不一样,最终产出的政治文化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进而对民主化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所以,只有结合一定的“社会土壤与气候”才能全面理解政治文化,“企图孤立地将信念作为一个说明政体制度差别的因素,这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信念本身最好是解释为仅仅是相关变量”。虽然说自由、平等、正义等是人类通行的政治价值理念,但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自由。欧洲的自由概念是一种保守型的自由概念,即强调个体不受干预这种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与它深刻的基督教根源有关,而美国的自由概念则可以说是一种能动型的自由概念,即强调个体采取主动和领导别人——如果他们愿意这样做的话——这种不可剥夺的权利。平等也是如此,欧洲式的平等主义属于一种分层的平等主义类型,人们可能要求与其同等的人事无巨细都平等,同时他们却可能接受地位和层次上的不平等,而美国式的平等则不存在分层的平等。由此,同一政治文化理念对不同国家的民主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会环境和历史深刻地影响着制度的有效性。一个地区的历史土壤肥沃,那里的人们从传统中汲取的营养就越多;而如果历史的养分贫瘠,新制度就会受挫”。

2、政治行为人:多元性互动的主体选择。人是政治文化的直接载体,人的心理、思维与行为之间所具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政治文化取向的复杂性。人们在口头上宣称支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他内心真实的支持,反过来也同样如此,人类的理性在于人总是会依据自己所处的“场域”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言辞及行为方式,这就往往导致人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别是与制度化了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要比人们通常所想象的复杂得多。尤为重要的是,在公开声称的价值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其中公开声称的价值这是我们通过民意调查或者是态度调查可以得到的,而实际行为则是当问题出现,迫使人们做出选择时人们最终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存在着一种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本质、重要性甚至是方向都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也是难以预言的”。人同时还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下的产物,不同地区、国家的人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与思维方式,这也决定了一定的政治文化心理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进而导致对民主化的心理支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除此而外,人的思维除了具有显意识性,还具有无意识性,而这种无意识性是最难于观察的。在这种无意识的水平上,行为中存在着一种理论基础,这种理论基础支持着社会博弈及其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维持,这些理论基础往往是更为稳定的和更为有意义的价值取向,这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理念对民主化影响的复杂性。

3、沟通网络:多元性互动的动力机制。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具有很大差别。帕特南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而全面地研究,他通过对意大利南部和北部地区所获得的不同制度绩效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指出意大利北部地区取得较好制度绩效的关键因素在于该地区公民具备良好的公共精神传统。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也同样表明,中

国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导致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差异性及复杂性,农村基层民主开展较好的地方往往是村民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强的地方。虽说经济发展能够为民主化的推进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民主化的顺利推进更需要公民的团结与协作意识,在那些具有良好的“横向”沟通和交往网络的地方,民主化最容易获得公民的支持,“任何社会,现代的或传统的,专制的或民主的,封建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都是由一系列人际沟通和交换网构成的,这些网络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其中一些以‘横向为主,把具有相同地位和权力的行为者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些则以‘垂直为主,将不平等的行为者结合到不对称的等级和依附关系之中”。在以“垂直”交往网络为主的地方,自我与之他者之间是有等级之分的交往关系,很难产生平等的认同意识,在这样的地区民主化推进的阻力较大。

4、政治变迁:多元性互动的协调机制。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不可能一如既往地维持一种状态,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进行调整,才能获得自身及外部的均衡,由此获得治理基础及合法性支持。如果把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民主化的初期、发展期、成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的话,那么政治文化在民主化初期和衰退期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则较为明显。民主化初期和衰退期往往是社会的转型或即将转型期,这两个时期往往为各种政治文化理念的伸张提供了空间,“一个国家当不知不觉地由一种政制过渡到另一种政制的时候,往往比单纯地在这一种或那一种政制统治下更繁荣。因为那时政体的一切动力都很紧张,所有的公民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人们或者是相互攻击或者是彼此结好;而在保卫衰落的政制的人和提倡新政制的人之间则展开着一种高尚的竞争”。在民主化的发展期和成熟稳定期,政治体系的运转进人有序状态,人们习惯于在这样的稳定状态下生活,这一期间政治文化对民主化的影响则不明显。反过来民主化的稳定运行加固了当前的政治文化理念并对其起着保障作用,直至政治体系的运行进入僵化状态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时,政治理念的勃兴才又一次到来,“在一个民主国家,来自上面的强迫性命令不能规定目标,政党党纲或是群众言论也不能规定目标,目标必须是在社会各个重要集团共同认识到他们的美好生活正受到某种主要挑战,而且这一挑战对他们所有人都具有同等威胁之后,根据这一共同认识来确定”。

三、政治文化与民主化的运行逻辑:政治发展中的动态均衡

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主流形态,其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民意的支持与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存在的基础,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民意的表达与诉求将会得到充分尊重,因此,拥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组织能力的公民将是民主政治的宠儿。民主政治下的每一个公民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各自拥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自民主政治产生以来,其吸引力在于除了“人民”本身的利益外,它拒绝接受任何特权利益的存在。“在共和国政体之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在专制政体之下,人人也都是平等的。在共和国,人人平等是因为每一个人‘什么都是;在专制国家,人人平等是因为每一个人‘什么都不是”。民主政治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必须在外部环境和自我内部环境之间进行不断地调整,最终形成政治系统自我生存的均衡状态。也就是说,民主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外部需求的不断注入是民主政治的生命力之源,外部需求的变化要求民主政治不断作出自我调整。“民主政府并不一定是以一种自我维持或自我纠正的均衡方式运行的。相反,民主政府在行使其功能时可能会造成这样一些力量和趋势,这些力量和趋势如果没有某种外在力量的制约,最终将会导致民主基础的削弱”。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中,决定了民主化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堪称是最完美的重要原因。

民主化的动态性如果没有一定的秩序保障将失去民主政治应有的价值,为民主化提供深层保障的就是相应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一旦形成将具有很强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这种持续性与稳定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民主化以秩序保障和合法性支持。当然,政治文化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当政治文化与某些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结构性力量相结合时,政治文化就会发生相应的转型,只是这是一个长期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因为面对同一件事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整齐划一地在心理上有共同的反映与变化,“即使在观念相对稳定的时期,某些政治积极分子和思想精英也能够接受新的观念。相反,在观念更新的时期,并不是所有的政治积极分子都能开明地对待新观念——肯定也不是所有的居民都能接受新观念的。”政治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为民主化的动态性提供了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足够僵化以致缺乏弹性与更新的话,将会阻碍民主化的进程。由此,政治文化在民主化的进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在政治发展的动态中实现二者的均衡是其统一的运行逻辑。

最大限度地保障并实现每位公民的正当权益是维持政治文化与民主化互动均衡的最终目标,尽管民主并不是人类政治发展的“至善”,但就当前时代现状而言,民主政治的潮流势不可挡,其缘由在于,“把民主定义为政治的善,即按照‘自由和平等的政治约束来定义‘美好生活并发展这种看法的努力,并不会为解决所有不公正、邪恶和危险现象提供灵丹妙药。但它为捍卫涉及一般事务的公共对话和决策过程提供了良好基础,并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制度途径”。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多元性民主化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