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2009-03-18魏能新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比值体积密度

魏能新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的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困难成因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困难重重,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1. 关于比例问题.学生在数学中已学习过的正比和反比问题,由于时间长造成学生忘记得比较多.

2. 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的根深蒂固和理解偏差会严重干扰本节的学习.前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他们都是由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产生.学生在学习本节时,潜意识里总是认为铁比棉花重、1㎏/m3>1g/cm3,因为Kg比g大,m3比cm3大.

3. 难于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和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密度是在初中物理中第一个通过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比较抽象,把数学中“比例”应用于密度,数学运算的定势,就表现为排斥物理概念,产生知识负迁移的现象,这是一类贯穿于整个中学物理内容的数学物理关系问题,也是学生解答问题时经常出错的地方.学生站在物理学角度去理解“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

4.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物理概念的能力还比较弱.本节是第一次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数据构建抽象物理概念,对于一向习惯于利用形象思维方式的初中学生,突然要求其具有抽象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面对学习内容的改变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对于中下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二、教学对策

1. 在复习中巩固旧知

本节课前除了复习天平的使用外,我一般还会复习比例问题、质量与体积的单位换算问题,目的是整理学生思想的空间,避免把所有问题都一起呈现.

2. 在思维冲突中引入新课

对于本节的引入,我首先列出上一节课用天平在实验室测量出的体积相同的铜、铁、铝的质量,在数值上比较其质量,使学生从中悟出“体积相同时,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再取几个试管,放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比较其体积的大小,使学生悟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接着问学生:“你真认为铁比棉花重吗?”

3. 有序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

教材对于实验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预设步骤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为的是在学生头脑中先构建实验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

在实验探究阶段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二人一组,分别采用木块、铁柱体、红萝卜块、肥皂块进行实验,为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4. 在分析归纳中构建物理概念

在初二起始教学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一开始就促进正确物理概念的正迁移,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根据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适时、恰当地启发点拨学生从数据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然后再通过学生用计算器亲自来计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让学生逐步认识到:①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无关,与体积的大小无关.②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比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于是得出:每一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在物理学中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用密度来定义,可通过它鉴别不同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构建严密的知识体系.

5. 在习题中进行强化和巩固

学生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牢固的知识基础,而知识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也只能以基础知识为起点,由基本方法为起步,在不断创新的变换中逐步提高.对于新课阶段的习题训练,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与生活联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还要注意精选量少的题,选择的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训练,通过一题的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切忌热衷于追求试题的新颖、难度及过分强调解题技巧,而不重视双基的教学.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比值体积密度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双电机比值联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