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主体性文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2009-03-18张卫红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随堂文化背景教学质量

张卫红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只有狠抓教学质量才是学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现阶段,全党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中就是要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构建主体性文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什么是主体性文化,又要怎样构建主体性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呢?

一、主体性文化就是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牢牢树立教师、学生是学校主体的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本质上是“育人的管理”,教学管理的过程是通过人去影响人,培养人的过程,以人才培养人才,是学校之根本,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个体的智力操作,他需要管理,但又不能完全靠管理,最主要的是靠教师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学校管理者就是要激励教师对事业的追求,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营造具有学习进取意识学术环境和团结合作意识人际环境的理想校园。教师饭堂伙食的改善,办公室文化的建设,甚至教师过生日时的一束鲜花、一张贺卡,平时工作中不经意的关心、三两句表扬,这些看似平常,却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它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精神的需求,调动其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会以接力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只有在一个被尊重被需要的环境中,教师才会通过学习—探究—研究—实践—反思,逐渐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享受专业成功的精彩。此外,学校为将学科组打造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培育优秀教研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体育科组每周一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美术科组围绕儿童版画教育课题研究开展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技术;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更是如火如荼,围绕有效教学这一总的教学目标,一课一反思、一课三反思、同上一节课、网络教研等活动,搭建了教师们交流的平台,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以人为本更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学校教育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生活的质量决定了孩子们生活的质量。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校园建设到班级文化的点点滴滴,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受尊重有尊严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

二、构建主体性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就是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核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备课、授课、课程考核、听课评价、期中教学检查、教研活动制度及教学工作会议等环节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主体性文化背景下的质量管理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质量观。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质量人格化的反应,更是在成长中的千差万别的可塑性极强的人,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发现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潜力,把它告知给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并因势利导,促其主动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现代教学质量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着眼于孩子的今天,更要着眼于孩子的明天,根本点是帮助孩子们在未来道路上成功地寻找到他们的幸福。

主体性文化背景下的质量管理重点是要关注课堂教学改进。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时空在课堂,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也主要在课堂,因此教学管理者要把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园岭小学通过随堂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管理,学校每学期根据教学重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听教师随堂课,先后组织了语、数、英等学科教师的随堂听课活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项随堂听课活动;有效教学的随堂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课都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和听课目的,听课后组织个别评课和集体评课,重点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效教学的随堂听课活动,提前一周通知上课教师准备,该学科教师全体参与,全程录像,教研组集中评课,课后对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五分钟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督促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充分发挥科学评价的导向机制。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目的,它通过对现状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判断,有效地使被评对象不断逼近预定的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国的传统教育过于看重考试的结果,以单一的结果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缺乏对教育全过程的评价,更没有对考试结果所反映出的学生本人在学科学习方面强项、弱项进行分析,没有对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所以更谈不上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了。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本着评价促进发展的宗旨,园岭小学采用“制定目标→具体实施→反馈分析→补偿教学”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调控的质量监控管理模式,以监控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考核评价为手段,来加强教育全过程的管理。

为此,学校完善了考试制度,严格了考务管理,让考核评价成为检验教师教学、促进自我反思、激励教学改进的手段。每学期期末考试采用年级交叉监考的形式,教师分学科集中交叉年级批改阅卷,考试成绩由教科室、信息技术中心统一组织录入,并计算B值(班级平均分除以年级平均分)和标准差,从班级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班级与年级平均分的比较、班级内学生差异等不同角度促进教师反思,考后召开质量分析会(各部科组分析—各部教科室分析—三部总结分析),重点从好的方面、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三个方面反思并撰写评价结果报告,找出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得出改进措施,在下一年的教学中尝试探究,将课堂教学的改进落在实处,并且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正因为如此,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学校永远的研究课题。正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主体性文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科学管理,全面管理,将教师自我管理与学校制度管理有机结合,才能最终有效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深圳市园岭小学二分部)

猜你喜欢

随堂文化背景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