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照片展开的作文教学
2009-03-18陈淑华
陈淑华
考试临近,孩子们的压力很大,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如果一如既往地用一堂课给孩子写作,一堂课讲评,孩子们的状态恐怕很难配合,教学效果就更不用说了。那我该怎样既能有效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又给孩子们带来课堂乐趣呢?真是难啊!桌面上的一沓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我在刚落下帷幕的学校运动会上给孩子们拍摄的,随手一翻,一道灵光在我脑海划过……
铃声敲响,我面带微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上讲台,我清了清嗓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星期的运动会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记得。”然后还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我拍了拍手掌,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说:“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比赛中的情形吧,那是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记忆吧?”
听了我的话后,孩子当中有的频频点头,有的眼神中流露出缕缕怀念。
我卖了个关子:“老师在你们比赛的时候,用相机捕抓了你们精彩的瞬间。你们想不想看呀?”
孩子们顿热情高涨,齐齐大声喊着:“想——”性子急的已开始催促:“老师,快点啊。”
我把照片用背投播放出来。第一张是男生定点投篮的照片,照片中有八个男生,一个刚刚把篮球投出,其他七个在焦急地等待投篮的结果。
“同学们,谁可以描述照片中你看到的东西?”我扫视着课堂,用微笑向学生发出邀请。
踊跃的小铭第一站起来发言:“我看到了小文把篮球投进了球框。”
“不对。”班长小茵立刻反驳到。
“哦,你有不同的意见?那你来说说看。”
“照片里的小文只做了一个投球的动作,没有显示篮球进框的一瞬间。”
我心里惊喜,学生观察挺认真的。
“小茵,你还能说说在这张照片上见到的事物吗?”
“我还看到小俊、小坚、小威、小航他们围在小文的身后。”
“能描述其他同学的动作吗?”我想把她的观察再引进一步。
“嗯……他们都仰着头,眼睛似乎朝着同一个目标注视。”
“他们在看什么呢?”
“看球有没有射进篮框。”爱插嘴的小庄忍不住叫出声来。
我心里激动得很,学生能通过看到的现象来推理没看到的结果,这种观察就更深层次了。
“不错,小庄同学的观察能力很强,如果能描绘一下照片中同学们的表情就更棒了?”我要把他们的观察往细微处带。
就在小茵琢磨思索的时候,小机灵鬼小斌站了起来,他充满自信地说:“小文面带笑容,不过笑得有点生硬,好像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
“那你从他这种笑容中感受到什么呢?”我心里焦急地呼唤着的学生能把表面的观察提升为思维的观察。
“我觉得他可能当时心情很愉快,但是又担心球不进篮筐,所以会有这样生硬的笑。从他的表情,我感受到他很希望球能进,他想为班争光。”小斌像开机关枪似的说了出来。
“对,表情和身体动作都能传达信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可以感受其中的意思。那么,我们还能在这张照片里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下面的学生炸了营似的的叫开了……
“小航握着拳头,他当时很紧张。”一个学生说。
“小钦咬着双唇,他很担心球投不进篮框。”另一个学生说。
“小昊吐了吐舌头,他可能在想小文的技术还不错啊。”
“小辉皱着眉头,他可能在判断球可能不进了。”
孩子们的观察非常细微、深入,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了掌,其他学生跟着鼓掌,教室的气氛一下沸腾了。
我继续微笑着,用盼望的眼神等待更多的答案。
孩子们眯起眼睛盯照片,有的托着下巴,有的小脸涨得通红,有的拍拍自己的脑袋,有的和同桌交换着意见,都在努力地寻找更多的发现。
“嗖”的一声,班上的小捣蛋小根站了起来:“我还看到小坚的嘴角上挂着一粒白米饭,这说明他中午吃饭时没把嘴巴擦干净。”
结果全班一阵哄堂大笑,我也不禁被他逗乐了。此时班里的气氛真的是沸沸扬扬的一片……
等孩子们安静下来后,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啊,不仅把照片中的人物表情、动作给描绘出来了,你们还能加以分析,推断出了更多的人物信息,这样的观察了不起!”
“同学们,知道观察要用什么吗?”我顺利成章地把课堂的主题引出来。
“眼睛。”许多学生脱口而出。
“对,还有吗?”
反应较快的学生说:“耳朵。”
“鼻子。”
“舌头。”
“手指。”
……
“是的呀,能用来观察的岂止是眼睛,我们的鼻子能闻气味,舌头能尝出酸甜苦辣,我们的手指能抚摩,区分柔顺粗糙,不过千万不要漏了我们的心,心能感觉辨别,它是最为深入的观察,就像一个人的外貌吧,你能用看、触摸的方式来判别,但是他的内心世界你必须用心去感受才能得知。对吗?”
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把另一张照片放出来给学生们看,这是一张拔河的照片,照片中,我班的运动员正吃力地拉着绳子。
“同学们,这幅照片记录着我们班的运动员为班奋力拼搏、努力争光的珍贵一刹那,请你挑选当中一位让你最深刻的来观察,将你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孩子,别忘了要用心去观察。”
孩子们似乎感触很大,用亮晶晶的眼神盯着照片,有的提起笔刷刷地就开始写了。
我俯下身去看孩子们的描写,满眼是惊喜。学生的描写虽然很短,可每字每句都渗透着智慧的光芒。
“学语文,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单凭一部语文书,那只能是沧海一粟,微乎其微,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提升。用一张孩子们的照片来展开一次独特的作文教学,让孩子在开放性的自主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了观察的魅力,并发觉观察的途径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