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主角

2009-03-18程言峰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金钥匙晏子用语

程言峰

编者语:

“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这句话也许师尽皆知,但有时为达到这样的效果,也会闹一些削足适履的笑话,比如规定一堂课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对于“以学生为主”,我们不需要这样生硬的体现,而是需要细节,比如评价学生时说几句贴心温暖的话。从这样的评价语言中,方能看出教师心中是不是真的有学生。

看到这个标题,也许有人会哑然失笑:课堂评价用语,谁是主角?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没有为师者的“发言”,何谈“评价用语”?的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对课堂评价语言越来越重视。某些方面看来,教师在评价用语上的“主导”地位日益凸现,似乎已经“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了。

然而,课堂评价用语中,教师真的是必然的主角吗?

【案例一】

老师:上课前,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背一首你学过的古诗好吗?小丽,你来背给老师听……

小丽:(背诵古诗)……

老师:真好!同学们表扬表扬她!(老师带头做手势)棒,你真棒!!谁来和她比一比?

瞧,上述对话情景,在我们的课堂上再普遍不过了。大家一定会这样想:老师的课堂评价,既有激励——“表扬表扬她”,又适时地引进了竞争——“谁来和她比一比”,看起来师生平等对话,自由和谐,多么融洽啊。

这正是我们课堂评价中的一个代表性的问题,用“老师”代替“我”的说法造成了“第一人称的缺失”。你看,“老师有一个要求,背给老师听”,把“普遍化的教师集体”等同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个体”,用教师这一公众形象与学生对话。与此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因教师评价中“同学们”的暗示,教师的群体示范——老师带头做手势,让大家一起说“棒,你真棒!”变成了“普遍化的学生”。

这样的师生对话的主体实际上由师生“你和我”的对话,变成了“普遍化的教师”和“普遍化的学生”的对话。“你和我”的对话是平等的,是具有明显“你”“我”个性特征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是生从于师的授受式对话,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权威性、控制性,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或应和。此刻,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的权力“主导”而失去了真正的自主。

真正的“你我”对话式评价,应该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案例二】

贾志敏老师《推敲》一课的导入:

师:……词也很有意思,比如“左”和“右”(让学生先举左手再举右手),如果“左右”放在一起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单个表示方向,两个字摆在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举起书)这是什么东西?

生:书。

师:(又举起粉笔)这是什么东西?

师:(调侃地)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笑)哈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放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生推)谁来敲?(生敲)“推敲”摆在一起又变成什么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

执教这一课时,贾志敏老师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瞧,他的课堂评价用语,循循善诱,润物无声。为师之“我”,和蔼可亲,童心昭昭;为生之“你”,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你我”对话,其乐融融。

【案例三】

老师:谁来读读,你从课文中找出了哪些优美的词句?(一生读)

老师:找的很对。谁能比她读得更好吗?

呵,一定会有人说,我们平常就是这样评价学生的啊,有什么不妥么?

正如日本教育家佐腾学先生批判所说:许多课堂的师生关系是典型的“课堂知识的权力关系”,教师成了“评判官”,对学生的知识、情感起绝对的评判作用,这种对话是“绝望的对话”。

反思我们的课堂评价用语,问题出现在何处呢?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以自我的预设为中心,抛出预设的问题,守株待兔般的等候心仪的答案出现。经常只是用“对”或者“错”来评判学生,而对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体验、能力与方法没有更多地关注,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知学生的心灵体验。试想,“谁能比她读得更好么?”是一种褒扬,还是是一种贬低?教师把自我当成评价主角,很多的时候是牵着牛鼻子走路,而恰恰忽略了应该关注的“走路者”的感受。

【案例四】

支玉恒老师执教《晏子使楚》:

课的伊始,老师说:“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让一名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孩子在黑板上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均,台下的同学哄堂大笑,写字的孩子脸庞腾地一下子红了。支老师平静地说:“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的主人公是谁?(生齐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这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评价的主角是谁?是支玉恒老师!既抚平了哄堂大笑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尴尬,又鼓励了积极参与的勇敢精神;既把课堂与情感联系起来,又把板书与理解课文融为一体。是学生!老师的机智幽默,智慧灵动,都是从保护学生的自尊,益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发。

忽然想起,国际宾馆行业有一个称号叫“金钥匙”,来自拉丁语的“金钥匙”一词,原意是“正在服务”,现在已作为大酒店门童中最优秀者的代名词,指具有极高办事效率的人。他们的信条是,如果符合法律和道德,永远不会对客人的要求说“不”。凡达到这种境界的门童,将被授予一种特殊的徽证——金钥匙,这是国际公认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的至高荣誉。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课堂上运用语言,都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换句话说,我们都在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服务。在我们的心目中,会把学生当作“客人”,有着永远不会对客人的要求说不的意识吗?在评价学生时,我们心中常挂着一把金钥匙吗?

反思我们的课堂,谁是评价的主角,需要我们每一个为师者静下心来思考。

猜你喜欢

金钥匙晏子用语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晏子不辱使命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晏子使楚
唐冰的“金钥匙”
晏子使楚
礼貌用语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