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堂的细节 生成灵动的精彩
2009-03-18程林
程 林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
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教师研读的深浅不同,所得也定然会不同,研读越深越容易发掘出文本内在的蕴含与精髓。研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追寻文本张力的过程。
文本凝聚了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起思维火花、增强情感体验的“摇篮”。《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描述的是1998年的夏天,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与长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之间进行的顽强战斗。研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全文紧扣一个“战”字来展开。作者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子弟兵不畏风暴,奋不顾身地保卫九江大堤;描绘了连长黄晓文“拔钉”后继续参加抢险的感人画面;用感情真挚的排比句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劈波斩浪,救起一个个乡亲。文本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人的写照,既有详细的叙述,也有概括的勾勒,充分展现了子弟兵“铮铮铁汉”、“勇救人民”的英雄本色。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为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品析人物,体味情感奠定了基石。
二、关注学生,激扬生命的活力
1.激活学生。
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思考并快乐着,才能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对细节的关注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很多学生对这场自然灾害一无所知。在课堂导人时,笔者以2008年的雪灾为由引出1998年的那场洪水灾害,教学中以洪水肆虐、战士们抢险护堤的音像画面和战士们立下的誓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领着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教学结尾处以一曲感人至深的《为了谁》的乐曲将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教学细节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2.张扬个性。
课堂中,教师科学合理地创设自由的空间,与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使得教学细节不时闪现出创造的魅力和人文的光芒,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培养与发展。
教学中,笔者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细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从这些语句中找出一两句话来认真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预设意在以画面、声音这些具象的事物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情境之中,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只有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勇于和善于发表见解,发展素质。在教学中,教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细节,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充分彰显他们的个性。
三、动态生发,彰显语文的魅力
1.独特体验。
“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来珍惜和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在教学中,为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笔者质疑道:“学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你们感动呢?”有的说是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有的说是黄晓文连长“拔钉”的感人事迹;有的说是解放军战士勇救人民群众的动人画面。这时,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辨,自行悟读,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学生获取了独特的体验,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实现了情思的同构共生。
2.生成调控。
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着张力和复杂性,这种张力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及时性上。面对开放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教者在展开教学细节时要有清醒的头脑,综观全局,重视并实施有效的课堂生成调控。有效的生成调控,会使课堂出现张弛有度、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发展态势。
在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的过程中,学生在交流汇报“读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时,一会儿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一会儿交流仿佛听到的声音,一会儿又说到仿佛看到的画面,课堂一度处于失控的状态。面对这一“窘况”,教者及时明确了讨论的顺序——“让我们先来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失控课堂一下子就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3.立体对话。
在课堂中,师生间的真挚“对话”,使得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在《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中,教师由情人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读出感受,说出体会,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师生们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迹,从而更加丰富了对“铮铮铁汉”的感知,英雄们的壮举也更为深刻地震颤着学生的情感世界。以真实彰显课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绘课堂的色彩,以对话凸现课堂的内涵,已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