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开设影视教育的迫切性

2009-03-18邱艳艳王建庄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缺失学生

邱艳艳 王建庄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对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不够重视,同时,高职院校招的学生是普高最后一批录取的商中毕业生,招收“三校”(即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对口生,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开设影视教育不仅可以克服学校资源以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限,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影视教育对于商职院校有现实的、长远的意义,也是非常迫切的。

[关键词]影视教育;商职院校;学生;缺失;迫切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当前,由于职校学生的层次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影视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综合艺术,广泛吸收了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千百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华,综合了各门艺术的特点,实现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结合。承载了大量的社会人文与艺术信息、自然科学信息,无所不有。开设影视教育不仅可以克服学校资源以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限,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当我们以人才培养的教育观来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影视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有现实的、长远的意义,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从离职院校的现状来分析影视教育的迫切性

1人文教育的缺失

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教育效能发挥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习气氛的营造、优秀人格的塑造。具有一定的教化和感染作用。人文教育某些方面的缺失是中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高职院校受条件和资源所限,不可能多元化的开设文学、艺术、美学等人文教育课程。影视教育则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因为,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包含着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成果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承载了大量的社会人文与艺术信息、自然科学信息,无所不有。可见,影视的教育功能不仅可以改善人文教育的缺失,而且在多个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性

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院校将“两课”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由于师资力量和条件的限制,“两课”的教学内容仅限于理论的阐述,教师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讲授,形式僵化,难以同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性较差。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浮躁,很难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因此,“两课”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很被动。影视教育是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在影视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影片的产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也前所未有地向人们展示了人生与整个世界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其次,影视教育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情境化”的教学过程。“情境化”使教育的内容实现了“生活化”,“生活化”了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明白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应该有何种态度,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使他们懂得应该追求什么,摒弃什么。“情境化”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影视教育的迫切性

1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狭窄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大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因底子较差而放弃文化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因不重视而不去学习,这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领悟能力较差。影视传媒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最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介,而大众化的传媒最大的优势就是接受者在某种程度上不分高与低。因此,影视教育不受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限制,同时,影视传媒是视与听,静与动、时与空交织,技术与艺术、纪实与虚构结合的新的审美文化,对学生进行影视教育不仅克服了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狭窄的不足,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2理想信念淡薄,生活目标不定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受大环境的影响,普遍理想信念淡薄。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学校的不满意程度较高,认为没能读到好的大学也就毫无理想和信念,致使他们生活目标不定,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电影是理想、信念的载体,每一部优秀的电影从演员、导演到文本作者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示着人生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并获得成功。如此一来,有针对性的影片可以启发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3情感迷茫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空闲时间较多,为了打发空闲时间他们追逐“爱情”,带着好奇、憧憬、迷惑、暧昧的心态探索自身和异性的关系,因为寂寞而谈恋爱的他们不懂爱。没有爱的能力。由爱而生恨的悲剧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即“爱的教育”。利用影视来对其进行爱的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征服力,影片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情节,使学生通过对艺术形象的自我融入和反思,看清什么是爱的真谛,将他们青春的觉醒、爱的萌动向精神层面提升,使他们学会爱、懂得爱、有能力爱。

4身心健康问题突出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学生一方面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困难,而且“三困生”相对其他高校更多一些,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又往往是引发心理障碍的因素,这种思想压力致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思想焦虑现象日益增多,部分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优秀的影片不仅反映个人的心理和生存状态,还关注整个人类的存在与生存状态。电影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细心审视,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我们希望在每部影片的开始都暗示主角被摄影机随意挑中的。我们想在一个有成千上万观众的大运动场里。将焦点对准其中一个脸孔。”可以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正是无数普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普遍性更容易与人们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困惑和矛盾可以在影片中得到展现,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使他人理性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5愈是缺失的愈是需要的

马斯洛讲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任何一种需求未能满足,都会导致个体缺失性体验。在西方,著名的大学都普遍开设有影视传播学院或系科,把影视作为大学生必修课或选修课已成惯例。在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大、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大、浙江大学等高校都设有影视艺术教育的硕士点、博士点。而高职院校确极少有影视教育课程,愈是缺失的愈是需要的,高职院校影视(艺术)的缺失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对影视课程的迫切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电影学颇有研究的周星教授在《略谈大学生电影节的独特性》一文曾说:“电影就是青春梦幻的载体,大学生群体对电影有始终不渝的热切情怀,曾有人作过一个调查,得出大学生一个月内有40%的人看3~5部电影,18%的人看6~8部电影的结论。”的确,无论是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他们无一例外地爱美。影视传媒运用声音、色彩、画面、蒙太奇等表现手段让观众体会到不同美,在各具风格的画面里,观众可以体会到不同的美,可以看到人类在自然界创造出的各种人文景象的美、人格的美、身体的美等等。

以上所谈,试图说明高职院校开设影视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在新时代,新的人,新的思想,我们面临的高职院校学生以及学校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多思索。影视教育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变传统说教为生动、直观、形象的启发性教育。能恰如其分地利用影视教育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非常迫切的。

猜你喜欢

缺失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