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艺术个性评析

2009-03-18左怀建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女性

左怀建

[摘要]都达夫小说名作《春风沉醉的晚上》在表达了对下层人的同情之外,实际还表达了现代知识分子爱缺乏合适的对象因而被悬置的悲剧。小说表达了男性历来对女性的想象。但也因对自身现代性困境的体悟而放弃了对下层入的启蒙态度和行为。小说在保持一贯的浪漫伤感色彩外,还增加了理性节制的艺术成分,特别是有意化用古典诗歌《琵琶行》的风致和意境,在开拓现代性意境的同时有了古典的神韵。

[关键词]《春风沉醉的晚上》,爱,女性;古典的神韵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中国现代著名浪漫抒情小说作家郁达夫在1923年1月写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1924年2月发表在《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上。过去,对于这篇小说的主要表现内容,一般说是通过下层知识分子“我”和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下层女工陈二妹所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来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控诉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下层知识分子和下层劳动人民同病相连之感慨。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止步于此,那么,这篇小说最丰富的内涵并没有说尽,对小说艺术魅力的解读也不彻底。

这篇小说在立意、构思上都远远超出一般社会问题小说的视阔限度。与其说它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人情人性小说,只不过它表现的人情人性打上了鲜明的现代都市烙印,堪称一部现代都市浪漫传奇——没有机会发展的现代都市浪漫传奇。这篇小说实际上是表达了一个在现代都市里被边缘化、“零余”化的现代男性知识者无爱的孤独和对于异性爱的想象。

首先,小说写出了现代都市里被边缘化、“零余”化的现代男性知识者无爱的孤独。这篇小说除了“生的苦闷”一条线索外,还有一条“爱的苦闷”的线索没有得到发展,但它却不等于不存在。它始终作为一种潜流存在,作为一种无意识存在,作为一种期待和召唤存在。但这种期待和召唤终于成了空影,终于被浅搁或说被悬置。当“我”忍不住突然“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陈二妹)一回”时,“我”终于没有拥抱她,“我”什么也没做。“我”之所以这样做,难道仅仅像小说里所说的那样,“我”“现在是没有爱的资格”么?如果追问到此为止,那么这种理解未免肤浅了。实际上,这篇小说表达了作为一个觉醒了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无可爱、爱而不得的苦闷和悲哀。身与心的和谐,灵与肉的统一。这样一种爱的神话只有“五四”一代人如郁达夫等才有。郁达夫小说中主人公作为觉醒了的现代知识者。他们可能爱上陈二妹这样连稿费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无知识无文化的女子么?郁达夫小说之所以格调不同凡响,就在于小说主人公不管经过了多少灵与肉的剧烈矛盾、斗争、冲突,但最后都是灵战胜肉,精神的高扬战胜肉体的沉沦。这是郁达夫小说在“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原因之所在。这篇小说在肉体沉沦方面有了收敛,在灵与肉冲突方面有了理性的调适,但是灵魂的孤独丝毫没有减弱。所以,“我”想拥抱陈二妹,但终于没有拥抱陈二妹。实际上,这是一种最好的处理,这一方面保持了“我”的情感和欲望的尊严,另一方面也保持了陈二妹情感和欲望的尊严。试想一想,如果“我”和二妹真的发生了什么情感和欲望的浪漫故事。结果会是怎么样?从历史文化意义上看(不要简单地从社会意义上看),只能以隔膜结局,以失败结局,以两人尴尬的分手结局。郁达夫这篇小说写出时,鲁迅的《伤逝》还没有写出,但却具有《伤逝》一样的历史深度。或者说,“我”和二妹的悲剧只能是另一种涓生与子君的悲剧。

其次,这篇小说无意中也暴露了男性知识者对于爱的异性浪漫想象。千百年来,男性知识者所描画的爱的异性对象,总是“白雪公主”型,纯洁天使型,温柔贤惠型。这里面所暴露的是以女性为“他者”的男性中心意识。这篇小说在这一点上,表现相当突出——虽然女主人公被赋予神圣的阶级、社会身份小女主人公在一重乃至多重困难之中。这正是男性最津津乐道的女性。此在?或者“共在”的处境。这样一种想象,可以满足男性主人公和男性读者勇敢地充当女性拯救者、女性保护者的欲望。2,女主人公不识字,没文化。这种写法可以满足男性知识者另一种拯救者、教育者、启发者的欲望。3,女主人公特别正直、善良、纯洁、多情、温柔。女主人公只有具备了这一条件,前两个方面的男性欲望和男性想象才有可能。也许都达夫开始认识到自己创作中的男性视点,所以,作品对于女性的这种男性想象因为故事发展的暧昧不明而被悬置。

这篇小说在艺术风格、艺术表现上,有许多可称道之处。

首先,作品依然保持着郁达夫小说作为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特征,如第一人称的叙事,鲜明的主观浪漫抒情色彩(“自叙传”色彩),对于“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的零余者”的悲苦情怀的曲折、委婉的抒发等等。小说因此而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非常浓郁的感伤气氛、哀愁气氛。

其次,作品在表现现代知识者被边缘化、“零余”化的悲苦命运的时候,又增加了理性主义的成分,现实主义的成分。具体地:

1,作品在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失望和无奈之情时,并不再像《沉沦》等早期作品那样直抒胸臆,哀哀长鸣,一泻千里,一览无余。而是理性地有节制地抒情,曲折、委婉、含蓄地抒情。譬如陈二妹形象的塑造,在作品中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过去,不少解读者过分强调她的社会意义,独立意义。其实,这只是这一形象意义的一个次要方面,对于小说来讲,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主人公“我”的陪衬,她的情感、命运均是对于“我”的情感、命运的衬托、深化,而不是其他。小说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不再多说、直说“我”有怎样被边缘化、“零余”化的不堪命运,我们看看在这社会生活环境中生活的其他人们——这么正直、勤劳、善良而又纯洁、温柔的陈二妹,都不能有生活的保证。生存的幸福,何况别的人呢?那么,这样的社会现实人生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么?

2,作品在表达主人公“我”与二妹两人情感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更注意艺术的分寸,艺术的控制。也就是说也更注意艺术技巧。既要使感情的抒发饱满、强烈,多有风姿,而又不能冲出艺术的规范。说到这儿,我们不能不说,郁达夫这篇小说非常巧妙地化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的意境,甚至连表现技巧、结构特征都相仿佛。《琵琶行》只是表现男女主人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失落者情怀,《春风沉醉的晚上》更深入了一层,除此之外。还有男主人公爱而不得的苦闷。《琵琶行》可划成四个部分,起、承、转、合,正好符合中国古典文学的结构艺术规范,《春风沉醉的晚上》也是。《琵琶行》

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结合下面情节看,这是欲扬故抑,借秋天萧瑟的景象来写主人公愁苦情怀不得舒展的愤懑。但以下笔锋一转,“忽闻岸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

重开宴。”这是作品的“起”。作品要呼唤的另一个主人公要出面了。但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并不让这另一个主人公很快就出来,而是欲明故暗、欲张敌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下子就把琵琶女优美、婀娜、风情万种的姿态写出来了。这种写法告诉我们,这里将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种写法明显是要勾起我们往下阅读的欲望。果然不出所料,琵琶女“拨弦转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写琵琶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对其生平失意的初步流露。“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全诗最能给人美感的地方。下面“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作品所写第一个高潮,这是“承”。下面是“转”,是琵琶女与男主人公互说“平生不得志”。当男主人公知道琵琶女也有着与自己一样飘零的命运之后,对琵琶女顿生亲切、亲近之感,于是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感慨。这为下面的“合”奠定了情感基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整个作品写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妙趣横生,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而《春风沉醉的晚上》也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一开始,写“我”穷困潦倒,在上海半年,一连搬了三次家,而且一次不如一次。最后竟搬到“外白渡桥北岸的邓脱路中间,日新里对面的贫民窟里”。一个小鸽子笼似的半间房里。“我住的楼上那间房间,更是矮小得不堪。若站在楼板上伸一伸懒腰,两只手就要把灰黑的屋顶穿通的。从前面的巷里踱进了那房子的门,便是房主的住房。在破布,洋铁罐,玻璃瓶,旧铁器堆满的中间,侧着身子走进两步,就有一张中间有几根横挡跌落的梯子靠墙摆在那里。用了这张梯子往上面的黑黝黝的一个二尺宽的洞里一接,即能走上楼去。”这开头也是写主人公愁苦情怀不得舒展的愤懑。但作家也笔锋一转,说,“我”住的那半间房的里面那半间住的竟是一个女的,而且,“我”刚搬好家,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见了里半间的邻居,给她说话打招呼时,她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她只是“放了一双漆黑的大限,对我深深地看了一眼,就走上她的门口开了锁,进房去了”。一个星期之后,她问“我”呆坐在房里看的什么书,“我”告诉她并没有看什么书,只是装装样子罢了,她依然没再说什么,还是用她那“一双漆黑的大眼,对我深深地看了一眼”,“依旧走到她的房里去了”。陈二妹的出场,并没有像琵琶女一样纯粹是忌讳、犹豫和娇羞,还有对陌生男子本能的提防和怀疑。因为她生活的时代与琵琶女不一样了。琵琶女生活的年代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年代,世态凉薄就在眼前的年代,但陈二妹生活的年代似乎更充满现代式的机巧与伪诈,她与一个刚见面的陌生男子打交道,她自然不能不有些怀疑和提防。这原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是符合人物身份的事。这是作品的“起”。“承”:一段时间之后,陈二妹看“我”并非坏人——她始终在观察“我”,就反过来有了同情心。她买了面包给“我”吃,买了香蕉给“我”吃,并开始了两人的“似诉平生不得志”。通过这一次两人的谈话——也可说成是一次别出心裁的“互通心曲”,两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原来两人竟是一样举目无亲、无家可归的人。这一共同点非同小可,这一下子把两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这为两人在感情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转”:“我”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日日的夜游,又引起陈二妹的怀疑和戒备。她以为“我”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与坏人合伙了。于是,“她的黑晶晶,水汪汪的眼睛”又在“深深地看我”了。小说给人的印象,这二妹就是责备人的时候,眼睛也好像是在有无限的情意。这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什么?最后。当然是“合”。二妹一连三段饱含关心的话责备“我”:你何必要吃这么好的东西,何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何必要吸烟?你难道不知道与坏人在一起合伙,终有一天要被发现的么?一旦被人捉了去,你还有什么面目做人?当“我”告诉她,“我”买东西的钱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而是“我”翻译的外国小说发表了,是“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时候,二妹不好意思了。她颊上突然起了两点红晕,把眼睛低下去看着桌子,好像是怕羞似的说:“嗅,我错怪你了,我错怪你了。请你不要多心,我本来是没有歹意的。因为你的行为太离奇了,所以我想到了邪路里去。你若能够好好用功,岂不是很好么?你刚才说的那——叫什么的——东西,能够卖五块钱,要是每天能做一个,多么好呢?”这应是全文的中心点,也是全文的高潮。也正是在这时,“我”才突然有了一种想用双臂拥抱她的欲望。当然,“我”没有拥抱她,“我”用理性控制住了自己。这篇小说与早期的《沉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知道了理性的节制的抒情,感情该泼出去的时候泼出去,该收回来的时候收回来。作品在写“我”与二妹的感情起伏时,曾用了不少的“沉默”、“默默”、“惊”、“呆”、“理性的命令”等等字眼。作者的用意不还是为了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么?潜藏在底下的情感就成了“别有幽愁暗恨生”了。

《春风沉醉的晚上》因此而诗意浓浓,意味无穷。

《春风沉醉的晚上》与20年代中期不少现代优秀作家的小说创作一样,是中国现代小说开始从殖民的语境中挣脱出来,成为自己的艺术、民族的艺术的突出代表。

猜你喜欢

女性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