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黑帮电影中的“SOHO”建筑场景解析

2009-03-18李承来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隐喻关联

李承来 赵 南

[摘要]作为好莱坞主要的类型电影之一,美国黑帮电彩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在环境场景方面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而纽约“SOHO”建筑场景恰好在时间和空间与黑帮电影的情节构思遥相呼应,起到了烘托折射类型电影主题的作用。本文在对美国黑帮电影和纽约“SOHO”简介的基础之上。对两者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深入的解析,阐释了电影美学艺-术并试图解释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美国黑帮,纽约SOHO,隐喻,关联

一、美国黑帮电影和“SOHO”建筑场景

美国黑帮电影自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便一直是好莱坞最主要的类型电影之一。从艺术角度来讲,黑帮电影不是光凭想象就产生出来的娱乐片,而是电影人用艺术形式来反映既有社会状况的一种夸张的写实片,并试图揭示其深层次内涵。

美国社会一向被视为移民天堂,然而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农业危机驱使大批农民涌入都市,造成了都市犯罪形势日益严重,帮派势力也因而日益壮大,直接威胁到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30年代成为黑社会大肆活跃的黄金时代。早期的美国黑帮电影描写的多是这一时期的场景。因此,帮派电影的情节充满血腥、暴力,体现了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从电影《教父一》中可窥一斑。二战结束后,美国社会步入复苏期,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民众也变得乐观进取得多,当初崇拜黑道英雄的心理因素已逐渐冷却。这时黑帮电影也随之发展,进入反思阶段,更多的是通过描写社会、家庭、伦理等大的方面来表达黑帮人物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试图探讨其存在的真实价值,并揭示其人生悲剧的内在根源。同时将黑帮电影的格局进一步拉大,深入刻画黑帮如何将帮派势力延伸到政界和商界,在幕后主导美国的政经发展。黑帮电影至此提升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已非单纯描写暴力犯罪的噱头片。可以说,《美国往事》的叙事跨越了从30年代到60年代末的大半个黑帮发展的历史。

建筑,作为艺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在电影艺术表现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电影中恰如其分的建筑场景布局,可以准确地向观众传达相关信息,甚至可以进一步让观众感受到建筑上所看不见的东西。而对美国黑帮电影而言,最适合的就是“SOHO”建筑场景。

谈起“SOHO”,人们头脑里立刻闪现出的是时下中国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居家办公概念——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类似于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称谓。其实,这与“SOHO”的最初概念几乎不搭界。“SOHO”原本是英语单词South of Houston的缩写,指的是处于纽约下城Houston街南,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区,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从30年代的经济危机制造业衰落,大片厂区与周边囤积纺织品的仓库区空置。由于租金低廉,想获得廉价工作环境的贫苦艺术家们便乘虚而入——吃、住、创作均在此区域完成。“SOHO”形成初期,区域很大,像是一个独立的城市。这里拥有的全是上了年头的老建筑,而且建筑风格几乎是一个样子:大方块状的几何体、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又黑又旧的水塔、狭窄的街道,墙上到处可见涂鸦与海报、天上飘扬着各种颜色与图案的商店幌子……当初这些建筑主要是为了纺织工业的需要而设计。惟一给人的感受就是高大、宽敞、结实。电影中的“SOHO”建筑场景,恰恰就被打上了这段历史时期的烙印。

二、美国黑帮电影中的“SOHO”建筑场景解析

电影是“时代的镜子”。先前的农业危机,之后的经济危机,再加上美国政府采取“禁酒令”,更使“烈酒”成为帮派经济的主要来源,在“毒品”出现前是黑帮最主要的火拼对象。《美国往事》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影片着重描写帮派兄弟情,是20年代纽约犹太帮兄弟崛起的犯罪史诗。那么,这样的时代背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场景氛围相衬托呢?“SOHO”建筑场景不仅在时间、空间上与之匹配,而且其中的隐喻加大了故事的深度。影片把建筑视为一种语言,用暗示、联想、回忆的手法使人感到建筑上看不见的更多的东西。

1.外部空间场景的营造

被印在宣传海报上,《美国往事》中的最典型、最宏大的一幕外部空间场景;上面是巨大、冰冷的悬索铁桥·下面是斑驳的、凹凸不平的石块铺就的马路,两边悬封闭的、厚重的墙体,灰褐色的表面加上拐来拐去的露天消防铁梯,空中漂浮着的是从地面排气口缥缈而上的工业余热蒸汽。远处的天空是亮的,美好的生活像是就在眼前,而又无法企及。人物却处在无边的阴暗中,只有剪影。屹立的索塔悬挂着拉索,就像一扇巨大的门,隔开了梦想与现实。实现理想,必须爬上这近在咫尺却又高不可攀的大门。爬上顶部已是不易,处于巅峰也岌岌可危,随时都会坠落。平行的桥索说明人生的轨迹很多,却又彼此平行,不会重合。

“SOHO”街道冰冷生硬,很少见到花草树木等生活场景,展示了环境的另类。由于是旧工业区,所以没有教堂,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宗教这一西方敏感话题掺杂其中的尴尬——既不能视而不见,又难以起到救赎的作用。街道坡度较大且不平整,配合地面石材的凹凸,好比人物坎坷的命运跌宕起伏。街边散落着垃圾与大量的废弃材料、废弃的汽车与部件,暗示着帮派内部的生存法则——残酷的竞争,强者生存。由于工业厂房不需要采光,建筑贴近,街道尺度狭窄,对人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迫感,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一扇扇封闭的街道大门,预示着这是一条不归路,倘若已经偏离了生活的轨道,就难以重返社会走向正轨。

街道中的每一幢废旧厂房建筑都像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巨大而坚固的结构,体现了一种持续而永恒的秩序:冷酷、残忍。建筑的独立性又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捉摸不透,映衬着黑帮人物与世俗格格不入,神秘的个性。大片的实体墙面出于纺织工业厂房避免阳光直射的特殊需要,开口很小,显示了封闭内向的性格,向外的所有出路都已被堵死。窗户闭合而且上着窗板,窗洞在一面墙上一成不变地重复着,在预示着罪犯生涯日复一日在重复的同时,也指明了黑帮人物内心深处的空虚——如同主人公在影片中时隐时现的迷茫的双瞳。粗糙、斑驳的墙面不加装饰,清一色的沉重色调,让人压抑。墙面、地面的油污、墨迹历经了几多风雨,尘垢已深深地植入其中,成为墙体的一部分,在体现历史沧桑感的同时,也暗示着难以洗刷的污点。墙体上部是拐来拐去的露天消防铁梯,预示着黑帮人物生活的转折多变,不同寻常——内心渴望打破生活的平淡,渴望体现个人价值;墙体下部是首尾相连的地下室与半地下室,以及地面上显露的一段通往地下的铁梯,预示他们时常处于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前途未卜。建筑底部毫无装饰的多立克柱预示严峻、无个性、有男子气概、有理性,与黑帮人物个性构成关联,而大面积的涂鸦也暗示着他们行事随意、不拘小节。

另外,建筑外观纯工业化的超常规尺度有别于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黑道人物不走寻常路的反常规性,也暗示了人物的反叛性格。大背景的连续性,容易突出主题:在这样

一个环境里,一辆崭新的汽车,甚至一件华丽的上衣都很显眼。这种衰败的旧工业建筑场景,与现实中人们臆断的建筑场景相吻合,使观众头脑中设想的黑帮生活场景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黑帮人物内心的脆弱似乎也掩藏在这高大厚重的建筑背后,如同高大厚重的旧工业文明一样,并不是不可摧毁的神话。

2.内部空间场景的营造

“SOHO”内部场景,如厂房与仓库,是后续的情节发展中影片表现的重点。内部同样封闭的四面墙体,与关闭着的厚重的门窗,暗示着没有出路。室内拐角处往往还有一扇小门,仿佛意味着在正路之外还有另一条小径,但可能是歧途。近处的墙壁,高处的天窗,四周一圈悬挑回廊,屋顶当中横跨着连通两侧的吊桥、轨道,中间悬挂而下的铰链与铁钩,既容易展现演员的特技,又为打斗、惩罚、虐待创造了绝佳条件。几层连通的中厅对比低矮的四周环廊:高低变化对比大,同样预示人生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内部盘旋而上的铁梯,上下通透的空间场景,有利于特技效果的运用。随意摆放的麻袋成堆,藏身之所众多。汽油、柴油、酒精、铁棒、木棒、铁链等工具唾手可得,原料、成品、废料、车床,再加上转动的机器,不断升降的货梯,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一幅混乱的背景。

光影也是影片表现的重点。由于厂房局部重点照明的需要,采光对比强烈而夸张。浓重的阴影,配合着逼真的音响特效,创造了命悬一线的紧张、刺激场景。顶部中央的高处悬挂着忽明忽暗的大灯,预示着光明离他们很远。光从上面洒下,加上帽子的遮挡,配合着嘴上一亮一暗的烟头,观众很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增加了紧张、神秘的场景氛围。而有时又为了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昏暗的背景下,人物的面部很亮,在极大的明暗对比下,凸显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的深邃与眼神的空洞。观众感觉永远也猜不透剧中人物的想法,更增加了神秘感,激起了观众的探究心理。

厂房内部由于防盗等原因,本来开口就小的窗洞上也布满铁丝网,象征着牢笼般的现实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履薄冰,步步系命。内部管线的交织,声音的嘈杂,预示着矛盾的不断激化,也预示着主人公同情人、朋友、家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几根黑黑的铁柱孤零零地立在空旷的厂房中,铁件众多,且乌黑锃亮,这一切在提供大场景的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空虚与焦灼、坚毅而残忍的性格。而内部场景中乌蒙蒙的倾斜的玻璃天窗,隔断了外界的阳光。这种倾斜与隔断的场景,清晰地预示出帮派势力的下滑与衰落,光辉不再。

还有一些附加的空间场景是内外穿插的。例如同样嘈杂的外部街道与内部厂房,内外大量散发着的工业余热的废气。这些填补了场景的空白,避免巨大建筑空间对人物的压迫感,流动的烟雾活化了建筑场景。这一切配合着舒缓的背景音乐,变幻了时空,将黑帮人物传奇的一生在屏幕上娓娓道来。

三、结语

黑帮电影通常以“SOHO”场景作为开篇场景,当主人公成名获利后,却急于离开,摆脱不光彩的过去,融入繁华的都市之中。但当接近结局时,他们又或是回忆或是重新落魄地回到了这一最初场景。这都在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黑帮生活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轮回。不管未来怎样,精神永远根植于这块土壤,如果离开,遭受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厄运。《美国往事》叙事历经半个世纪,正是“SOHO”从最初趋势到雏形到几近成形的发展时期,两者的历史、文化、艺术关联在本部电影中发挥到了极致。

以浪漫主义为开始、以英雄主义为高潮、以现实主义为终结,《美国往事》宛如一条漫长的河流沉淀着关于时间和生命的全部思考。这三个阶段,不也正是我们与之平行的另一种人生的成长历程吗!闯荡江湖,快意恩仇,是很多男人儿时的梦想,黑帮电影恰恰在银幕上展示了这一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过程。注视着银幕上的“SOHO”场景,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暮色中大桥下那一行缓缓走来的少年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中自己人生的反思!

猜你喜欢

隐喻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基于广义关联聚类图的分层关联多目标跟踪
智趣
GPS异常监测数据的关联负选择分步识别算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