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的尊严

2009-03-18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宋 瑜

[摘要]《东京审判》演绎了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同时也囊括了日本百姓家庭的缩影。当时的东京,正处于战后的颓败之中,人群之中一种敌对中国的情绪依然在慢慢蔓延。中华民国委任的法官,梅汝璈先生率领的法官检察官,以其一身傲骨,“只要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的不屈意志,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不容被践踏。

[关键词]民族尊严,《东京审判》,梅汝璈

《东京审判》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东京审判》选取了从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长达两年之久的远东军事法庭审判为背景。采用了梅汝璈(刘松仁),一位有着铮铮铁骨的中国法官为第一视角切入,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审判时的曲折艰难与捍卫尊严时百折不挠的信念!“只要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这句充满了浓郁湖南方言的话语,成了以梅汝璈、向哲浚(曾江)为首的中国法官、检察官向世界诠释中华民族尊严的有力注脚!

影片的开头,就法官席位就坐次序的问题,梅汝璈一开始就展示其强硬的态度,表明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捍卫尊严时的不屈意志。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法官军团的轻蔑与搪塞敷衍,梅汝墩悍然予以抵抗,一腔热血的正义言辞背后,不乏机智和幽默。看着吸着烟,独自望着窗外的梅汝墩,心里的一根弦被轻轻地拨动着,镜头拉到时钟上,达达的秒针也仿佛是在为此叹息。“Doctor Mei,you win.”听到这句话,拨动的心弦终于发出舒心的声音,眼角不觉已湿润。

影片中还穿插着一条复线,是围绕芳子(林熙蕾)一家来渲染的。末了,本来可以安静生活的家庭却以凄凉的结局收尾,不免令人唏嘘不已,也许这就是当时日本万千普通家庭的一个缩影吧。

战争的无情,粉碎了日本年青一代的梦想,更撕碎了日本民族尊严的面具。从正夫(曾志伟)与雄一(谢君豪)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通过彼此之间的对比与衬托。我们不难发现。正夫曾以灵位进入靖国神社为人生目标,却亲眼目睹了自己祖国的残忍和失败,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他内疚、迷茫、挣扎,整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颠倒在所难免。此刻,他原本自信的民族尊严早已被战争践踏得面目全非,至于雄一,却是彻头彻尾被军国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言论所迷惑,至死亦不明所以,可悲可叹。

若说无辜的平民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些战犯的话语却让我内心震撼得久久不语。当日本一个陆军在庭上指证日本战犯的犯罪时,辩护律师愤怒了半天,只憋出了一句,“你是日本人吗?”那种歇斯底里的模样,让我不禁感到好笑。弦外之音:假若你是日本人就该为日本人辩护作证。日本人的烧杀抢掠代表是日本人,日本人的虚伪代表日本民族,为了这种民族精神,他该为日本人的本性和形象作证。松井石根(名取幸政)在自辩的时候竟然这样比喻:中国是弟弟,日本是哥哥,哥哥爱弟弟,但哥哥的爱有点强硬。当时我都被气笑了。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对东条英机(星野晃)的诘问和他的回答:“中国人死了那么多是他们的统治者的过错,他们不该反抗。”他承认日本杀人、侵略,但最后控方检察官质问:“假若今天的被告都无罪释放了,你们还会继续侵略战争吗?”他竟答:“会!”

何必呢?侵略就是侵略,犯罪就是犯罪,何必为了所谓的民族尊严,却推脱是为了大东亚的和平发展云云,难道这就是日本民族的尊严?

反观我华夏民族,从法官座次排序到审判战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搜集证据、研究策略、从倪征燠(英达)对东条英机的一段辩论,到梅汝璈为了量刑所能争取到的最后一丝希望的努力。为了告慰百万被屠杀的中国国民的亡魂,梅汝墩历经了那种压抑的沉重。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一句极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浓重的压抑、激昂的斗志充斥了荧屏,一个被摔碎的水杯,一个不大的投票箱,梅汝墩慷慨激昂的讲话,紧紧揪住了我的心。5比5的选票,令我的呼吸都不觉顿住了,直到那一句“Yes”,我的双眼再次模糊了,最后关头的不放弃使得梅汝墩赢得了胜利,终于把战犯们送上了断头台1200多万的中国国民的亡魂,终于得以昭雪。泱泱华夏的尊严,不容侵犯!

随着庄重的声音响起,长达两年七个月的东京审判终于落下了帷幕。同时《东京审判》这部影片也徐徐进入尾声。黑白的荧屏,空灵的童声,意味隽永。

民族的尊严到底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是言语不清的。《东京审判》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不屈的!她代表了亿万华夏子孙正义的灵魂。为了尊严,可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尊严,可以针锋相对;为了尊严,可以永不放弃。相反,日本的民族尊严(相对日本右翼势力而言)却是战争的,虚假的,是令包括日本平民在内的世界人民所不能忍受的。民族尊严,代表了一个民族,只有饱含着正义的民族尊严,才能真正带给一个民族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