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非诚勿扰》看当下都市人的婚恋观

2009-03-18孙云宽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征婚启事非诚勿扰婚恋观

孙云宽

一、中年男人的婚恋观

《非诚勿扰》的故事创意来自华谊兄弟艺术总监、台湾导演陈国富早年的电影作品《征婚启事》。该片由刘若英主演,以一个女青年登报征婚,因此有机会见到形形色色征婚者的故事展开。《征婚启事》是一部喜剧感十足,但结尾却令人意外的故事。葛优扮演《非诚勿扰》的男主角秦奋,这名男“海归”为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不得不征婚。征婚启事写道:

“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划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自我介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总体而言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有意者电联,非诚勿扰。”

最后一句是“有意者电联,非诚勿扰”,影片片名由此而来。

这则征婚启事道出了男主角秦奋以及他所代表的当下都市里中年男人的婚恋观。这是一群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由于“文革”的影响,学历普遍不高。因此要求对方学历也不能太高。一方面,这是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反映,另一方面,大男子主义思想暴露无遗一男人要压女人一头。这种大男子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对女性学历的要求上,也体现在对女性职业的要求上:强势的女企业家因为忙于工作,难以顾及家庭,不符合他们关于贤妻良母的标准。对于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实际上他们很想兼得,也即“外表时尚,内心保守”,既要有美丽的外表,又要有高尚的道德。显然,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婚恋观形成的时期,描写爱情、婚姻的是诸如“美丽贤惠”、“坚贞不渝”等词语,他们理想中的伴侣几乎是完美的。但是他们毕竟已人到中年,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已宽容了许多,许多女性有过数段感情甚至婚姻经历也不足为奇。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美貌和贞操(他们关于女性道德的几乎全部内容)不可兼得。于是,他们不得不降低标准:不求太美,只要是身心健康的一般人就行。标准的降低,一方面是向社会现实的妥协,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年男人对于男人角色逐渐变得不自信起来。到底是怎样的社会现实使得这群充满爱情理想的男人如此委屈自己?我们从男主角与诸多女性相亲的过程中可见一斑。

二、当下“女性”的婚恋观

之所以为。女性”二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影片中男主角秦奋的相亲经历之一发生在他和一位女性化的男性之间。冯远征与冯小刚的合作不止一两次,每次都能让人大跌限镜。《非诚勿扰》中,冯远征变身暗恋秦奋的同性恋,在一次溺水中被秦奋救起后感觉对方很有安全感,从此恋上秦奋。耳环、眼影、姿势、语态、撒娇,冯远征把一位男同性恋者演绎得恰到好处,很有女性气息。同性恋长期以来被视为性变态的一种,同性恋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不得不压抑、隐瞒自己的性取向。影片中的男同性恋者敢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对另一位男性的爱慕,说明社会对于这一现象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至少,在影片放映的前前后后,没有因为这一问题受到舆论的同声谴责或相关机构的干涉。对于性话题的不避讳也反映在秦奋和一位性冷淡者(车晓饰)的相亲过程中。男主角的相亲经历之三、之四分别发生在他和一位墓穴经纪人、一位房屋中介人之间。这说明市场经济的触角早已深入到传统女性视为神圣之地的婚恋关系之中。可贵的、神圣的婚恋关系成为一笔笔交易的外衣。其价值的衰退令人不得不感叹于当今某些女性对于婚恋关系的廉价借用。现实中,一些女性的确打着婚恋的幌子进行着经济活动。或者干脆将婚恋过程变成经济欺诈活动——如变身婚托骗取钱财。这也是后来秦奋在和笑笑(舒淇饰)刚见面时笑笑邀秦奋去喝酒而秦奋感到怀疑的原因——她不会是酒托吧?秦奋心想。

男主角的相亲经历之五发生在他和一位职业炒股者(胡可饰)之间。胡可扮演的职业炒股者在相亲时不忘看电脑炒股,告诉葛优因为如今是熊市,她才有时间找男友。两人的一段对白道出了这位女性的婚恋观——

女:“看人跟着股票一样。”

男:“那您看我是什么股?”

女:“就您这长相和身家,基本是跌破发行价的。”

男:“那您还见我?”

女:“逢低吸纳啊。”

男:“那您肯定是不打算长期持有?”

女:“看您这样,短期也暴发不了……反正我长期持有的不止您这一只。”

婚姻关系不再是经济上独立的某些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谈婚论嫁的重要性远低于事业的成功。就算步入一段婚恋关系,她们也对其不抱过高的期望,对于开始另一段婚恋,她们也并不害怕。可以说。这些女性已经从经济上、思想上摆脱了对男性的依赖,从而也就获得了人格的自由和身体的相对自由。她们毫不掩饰对于相貌不佳、经济条件不如自己的男性的轻视,把男性曾经加诸于自身的蔑视回赠给男性。这种轮回,是社会的进步还是落后?男主角的相亲经历之六发生在他和一位未婚先孕的妈妈之间。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的一件大事,徐若碹饰演的未婚妈妈与葛优的对话就从地震孤儿说起。在发现葛优喜欢小孩子后,徐若碹开门见山地说,她想给肚中的孩子找个爸爸。婚姻的生物学意义是种的延续,具体到个人而言,就是自身DNA的延续。徐若瑄饰演的未婚妈妈强调了人类种的延续的重要性——要让肚子里的孩子名正言顺地活下来,要给他找个可以依赖的爸爸,却忽视了个人的种的延续——除非出于某些特殊原因,否则男性是不会放弃自身DNA的延续的。所以片中男主角才说道:“别的事我可以不劳而获,娶媳妇、生孩子我还是想自力更生,不想靠外援。”看来,在不得不放弃对于女性贞操的苛刻要求之后,当下都市男性们并不想同时放弃个体繁衍的权利。

三、中年男人和当下女性婚恋观的碰撞与妥协

冯小刚反复强调自己的创作准则:“要逗观众笑,但绝对不能廉价。”他所说的“不能廉价”主要就得靠片中情感内容的丰富。在《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和舒淇饰演的笑笑上演的爱情悲喜剧担当着完成此项任务的重担。笑笑是一位空姐,是一位已婚男人(方中信饰)的情人。给人当情人的笑笑并不符合秦奋的道德标准,只是随着两人交往的增多、了解的加深,秦奋看到了笑笑忠于自身感情的美好一面从而爱上了她。在当下都市中,快餐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婚恋关系也受到了影响:男主角的一场场相亲犹如在吃一个个汉堡包,男女双方拿着当下社会的通用标尺丈量一个个从身边擦肩而过的异性,对个体、个性的了解基本被省略。社会已经为个人定下了几乎通用的标准,没有太多的人愿意花费时间彻头彻尾地去了解对方,因为那样做意味着减少了与更多异性接触的机会,降低了找到相貌、经济实力俱佳的婚恋对象的几率。秦奋和笑笑的初识也源于一场相亲。如果不是笑笑忽然想找个人陪着喝酒,两人的关系自然也会像秦奋的其他相亲一样无果而终。酒后吐真言,两人因为有以后不再相见的心理默契,也就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卸下了伪装,展现出自身真实、美好的一面,无意间加深了对对方个性的了解,触动了对方心底最温柔的部分。基于以往的相亲经历与自己的理想仍有差距,秦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接受了笑笑的第三者经历。笑笑虽然愿意为自己的畸恋付出生命,但活下来后,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接纳了秦奋这位与理想中的白马王子相去甚远的异性。

现实是真实的,具体到个人的婚恋,理想化的泡沫终将被挤出,何况还有时间这把手术刀。北海道四位昔日红极一时的女性而今已是花甲之年,容颜逝去,那些曾让人感动过、争取过、哭泣过的一段段爱情故事早已消散,留下的是温情与祥和,等待着秦奋、笑笑这些都市里的性情男女去慢慢品尝。

猜你喜欢

征婚启事非诚勿扰婚恋观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非诚勿扰》创办人周莉被查
当代女性择偶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365则女性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中国告诫日本“非诚勿扰”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毛姆的“征婚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