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天光看世界

2009-03-18齐金英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

齐金英

摘要:作为研究和发展中国天文仪器及技术的国家队,南京天光所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凝练创新目标,优化学科布局,发挥学科优势,面向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以我为主、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合作。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P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1-111-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京天光所)2001年4月组建,其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的科研部分及天文高技术镜面实验室。1998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3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一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发改委、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天文光学、天文仪器和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和技术支撑队伍。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国际多个著名天文单位合作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现有研究员20多名,其中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30多名。

50多年来,南京天光所共为我国研制了包括2.16米光学望远镜在内的50多台不同类型的天文仪器和观测设备。迄今共获得国家、院部省级的各种奖励60项,其中,作为第一获奖(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作为第二获奖(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另外还为美国、西班牙、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研制了近30台天文仪器,在国际天文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南京天光所作为我国天文仪器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基地,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发展与现代天文学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同时注重将天文技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重点研究的领域是:极大望远镜及仪器的研究、主动光学技术、光学高分辨成像技术、多光纤光谱技术、高精度大口径非球面光学镜面技术、巨型望远镜结构和巨型精密机械、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目前在天文光学设计、新概念天文望远镜研究、大口径望远镜的结构优化设计、天文望远镜的主动光学技术、大口径高精度非球面光学镜面技术、天文光谱和高分辨成像技术、以及双折射滤光器的研制等方面已成为南京天光所的优势学科,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有的方面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有的方面也已达到国际水平。

三期创新中,中国科学院的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已发生变化,基地建设组织各创新单元在跨所、跨学科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在知识创新工程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下,研究所的国际科技合作根据路甬祥院长的指示:“努力创造良好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环境,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促进我院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围绕国家和院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战略研究,策划以我为主、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从总体上提升我院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开展相关工作:

一、围绕国家和院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

南京天光所将坚持“以我为主、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围绕我所的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从简单的人员互访到具体的科研合作研究,促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从总体上提升研究所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具体国际合作项目:

1、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太阳望远镜(BEST)

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太阳物理部F.CLETFE博士于2004年提出在其原有的太阳望远镜上加一个全日面色球观测镜筒,准直光路上置一台半宽0.5A的双折射干涉滤光器。南京天光所负责镜筒和滤光器的研制。比利时皇家天文台负责CCD图象接收和数据处理。目前,天光所已完成技术要求的制定,同时完成了详尽的方案设计,并获得对方的认可。

2、埃及日食光谱仪和大范围白光日冕仪研制

该项目是为埃及天地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日食光谱仪和大范围白光日冕仪,已于2008年完成。

3、印度太阳望远镜

印度班加罗尔天体物理研究所J.SINGH提出由天光所研制2台H太阳望远镜,能够观测到高分辨太阳色球全日面像和局部像,该项目2006启动。两台望远镜分别安装在印度北方的HANLE天文台和南方的KODAI天文台。该项目两台太阳望远镜于2008年完成光机电联调,采用CCD进行了试观测,拍摄到了高分辨的太阳色球像,表明该望远镜的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技术指标要求。

4、俄罗斯莫斯科大学2.5米望远镜

该项目是于2007年9月底争取到的科研合作项目,是为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斯登堡天文研究所研制,南京天光所承担望远镜的机电部分,目前已进入组装调试阶段,预计2009年年底出所验收。

5、尼日利亚25米射电望远镜

尼日利亚25米射电望远镜是2008年新争取的科研项目,目标是为尼日利亚国家空间科学研发中心研制一台25米毫米波地平式射电望远镜,它将是非洲第二大射电望远镜。

二、充分利用合作协议提供的条件开展国际合作

目前南京天光所与西班牙ING、埃及国家天文和地理研究所(NRIAG)、英国望远镜技术有限公司(TTL)、比利时皇家天文台、Aryabhatta Research Institute of Observational-SciencES(ARIES)等多个天文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意向书。并根据我方科研工作需要,开展了相关的合作研究,今后将在双边合作协议的框架内,继续有计划地、有重点地组织合作交流项目。

三、积极发起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1、中国南极天文台的建设与国际合作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参加了该合作项目,中国(南京天光所)承担南极望远镜的研制。我国科考队于2005年初首先登上南极内陆的最高点冰穹A(Dome A),给我国的南极科考开创了很好的机会。南京天光所崔向群研究员联合有关天文学家首先发起我国南极内陆高原天文观测,并于2005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南极DOME C/A大视场望远镜”国际讨论会,参会人员40多人,其中一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望远镜专家。2006年底研究所研制中国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Chinese Small TelescopeArray),主要用于变星观测和统计,并于2008年1月成功

安装在南极Dome A,获得天文观测结果。使我国率先在国际上开展南极天文光学观测。《Scienee》和《Nature》两大世界顶级科学杂志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南京天光所研制的4台望远镜CSTAR成功地解决了大视场、短焦深望远镜系统装调难,以及在南极极端工作环境中望远镜镜面结霜、积雪。长途海运和内陆运输过程中的强震动等技术难题。CSTAR的成功为我国将来研制大口径的南极望远镜积累经验和打下基础。2008年和2009年,南京天光所分别派出一名天文科研工作者参加中国第25次和26次南极科考队。

目前,南京天光所正在研制3台500mm/680mm的大视场望远镜AST3,计划于2009-2010年安装在冰穹A。

2、30-100米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方案及相关技术预研究

目前世界上已开始预研究的30-100米望远镜计划有:欧洲42米计划E-ELT,美国30米TMT和GMT。在我国,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苏定强院士和崔向群首席研究员带领30-100米望远镜研究小组,几乎与世界同步,开展了中国的30-100米地面光学,红外望远镜方案CFGT的研究。2000年就在国际上首先研究和提出中星仪式的,和快焦比、短镜筒、小副镜的30-100米望远镜的方案,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反响。

从2000年开始课题组就代表我国在天文望远镜和仪器的国际会议上作关于我国30-100米口径极大光学/2外望远镜方案研究的报告和发表文章。2004年6月课题组又将最新的一种30米口径的中国极大望远镜的方案在国际会议上作了口头报告,并发表多篇文章。该方案研究具有创新特色。在国际同行中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该项目组有3人参加了国际天文学会在南非举办的“极大望远镜的科学目标”学术讨论会,并作了“我国目前和将来大望远镜项目”的报告。中国极大望远镜预研小组与美国30米望远镜项目组保持密切联系,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与美国合作。

该项研究已列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

四、开拓国际市场

南京天光所太阳仪器研究室是研究太阳观测仪器技术和方法,研制各种光学太阳望远镜,定天镜及附属仪器设备的物理光学实验室。该研究室具有30多年研制双折射滤光器的历史,双折射滤光器是太阳望远镜的一种核心部件,集光、机、电、计算机等于一体的高技术仪器,用于观测研究二维太阳色球,太阳磁场。自1989年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向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等国家的太阳天文台、天文馆和太阳物理研究所提供滤光器,包括全波段可调的万用滤光器(UBD和世界上最大口径(50mm)的色球滤光器,提高了研究所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正在为南京大学和美国提供从可见区(5324、6563)到红外(1.083微米和1.56485微米)的多台双折射滤光器。

五、继续向国际组织推出人才,广泛引进国际人才

南京天光所有多名中青年科学家到国际组织任职,有多人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中担任科学组织委员会委员,提高了研究所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同时也为研究所举办国际会议奠定了基础。

接收和招收留学生到我所学习。吸引国外学者、特别是知名科学家到研究所进行中长期工作。

围绕院“三期创新”的整体布置、,南京天光所在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所职工的共同积极努力下,开拓进取,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广泛开展了国际科研合作。增强研究所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不懈地发展天文技术,满足国家需求,走向国际前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南京天光所建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内一流的研究所。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1977年工作会议与全国科技工作的拨乱反正
为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出人才
新媒体视域下科学传播体系的演变与分析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基于bbw平台中外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