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9-03-18赵爱民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问题

赵爱民

摘要: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和生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农村空间组织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政府和村民强烈的经济偏好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品初级化、盲目开发和经营粗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区参与”的策略,要处理好乡村旅游与农业经济以及乡村文化的关系,要科学制定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和理顺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1-25-03

早在19世纪3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乡村旅游,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并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发展前景。

在发展旅游、政府主导战略的指导下,我国乡村旅游也迅速发展起来。1998年“华夏城乡游”、1999年“生态环境游”的主题以及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主题都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年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对“乡村”概念的解释不同,目前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

我国学者王兵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诠释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内涵及其广阔,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乡村性。包括资源的乡村性、景观的乡村性、范围的乡村性和经营的乡村性。乡村旅游以乡村特有的人居环境、农业生产及其环境为基础开展活动,其范围局限在乡村地区。乡村旅游的资源丰富多样,而其产权大多归集体或私人所有,这使得乡村旅游具有小规模和分散经营的特点。

2、文化性。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具有“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独特性,不仅契合了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和愿望,而且在当今城市国际化、信息化和飞速发展的激流中,乡村传统文化愈发显示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归宿。

3、生态性。乡村是较少受到现代工业影响的地区,传统农业仍是大部分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民俗文化,使乡村保持着人与自然的真实接触,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千差万别,且乡村旅游进入门槛较低,因此,1995年以后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乡村旅游地。如北京大兴留民营农业旅游、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江苏苏州的农林大世界、江苏江阴华西村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等。这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和建设,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而且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政府和村民强烈的经济偏好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对乡村旅游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研究。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乡村旅游的初级化

表现为产品的初级化和需求的初级化。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许多地方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乡村旅游的资源调查、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而是把乡村旅游等同于“田园风光+观光”或“田园风光+度假”,其结果是重乡村物质环境,轻乡村文化内涵;重乡村景观生态,轻乡村意象空间;导致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出现“出游距离近、时间短,自我服务多。消费水平低”初级化的特征。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我国乡村旅游产品档次和品位的提高。

(二)盲目开发现象严重

从开发的形式看存在两种状况,一是草草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只在原有农业生产和乡村景观基础上稍加改动,缺乏创新设计和文化品位,产品粗糙;二是过度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大兴土木,建园造景,技术化、人工化痕迹明显,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既不符合乡村旅游乡村性的核心要求,又不符合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市场需求。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经营粗放

乡村旅游中许多旅游项目与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直接相联,在其市场运作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利益共同体的关系,需要农业、土地、环境、旅游以及地方政府与当地居民的协调与配合。但是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是在村镇和农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所谓“农民自办旅游”,村镇领导和农户自然就成为这些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囿于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他们难以为乡村旅游提供优质服务和有效管理,使得我国乡村旅游处于一种粗放经营和自生自灭的状态。

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乡村旅游发展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区参与”的策略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三个重要凭借:一是乡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的时空整体;二是乡村地区交通和基础服务设施;三是当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作,仅仅依靠当地居民“自下而上”自发式的发展很难实现乡村旅游的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区参与”的发展策略。

政府应当把乡村旅游纳入到区域旅游开发的总体战略中,对乡村旅游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开发,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旅游网络系统。同时还应当在财政、交通、规划、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引导。乡村旅游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线路安排、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则应通过专业化的市场运作加以解决。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实行社区参与。实行社区参与一要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统一整合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者和村民的利益需求;二要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三要通过教育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能力。

(二)发展乡村旅游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发展乡村旅游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乡村旅游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二是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关系。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看,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的一种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就会出现究竟是乡村旅游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还是农业经济为乡村旅游业服务的矛盾冲突。因此,理想的状态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

质量,同时发展和保护乡村地区的农村经济和景观生态。促进乡村旅游业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保障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任何文化都以一定的状态存在并对人类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包含“态”和“势”两个方面的属性。“态”表示文化发展历史积淀的结果,“势”表示文化的现实作用和影响力。乡村作为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留地,具有“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独特性。但乡村地区往往由于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低、人口数量少以及交通信息闭塞等原因,其文化态势较低。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代文化与乡村传统文化的交汇与整合,势必导致乡村文化的削弱甚至异化,从而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特性进行分析评价,根据不同的资源特性确定和控制乡村旅游的适度容量。

(三)科学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没有规划指导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乡村旅游规划一方面要与区域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也要与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建设规划相协调。

乡村旅游规划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布局区位的选择。发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较为普遍,吸引范围有限,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根据客源市场及区位交通条件,对乡村旅游的布局区位作出科学安排。根据我国乡村旅游的资源分布和市场条件,乡村旅游的布局区位首先是大中城市周边乡村地区:其次是风景名胜区周围的乡村地区;再次是地方或民族特色鲜明的乡村地区。

二是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乡村性、文化性和生态性,实行乡村与生态的结合,乡村与文化的结合,提高产品档次和品位。乡村旅游规划要在保护好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发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设计开发出融观赏性、享受性、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

三是乡村旅游的容量确定。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生态态势较低,其旅游容量有限。发展乡村旅游对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多与旅游容量超载有关。乡村旅游规划必须对乡村旅游容量进行合理控制。

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特征与需求的分析。乡村旅游的高层次、高品位和专业化使其旅游市场与观光旅游市场存在很大区别,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旅游市场。了解旅游市场的结构、消费层次及消费者的兴趣爱好等,从而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五是乡村旅游地形象的确定。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乡村文化系统包括文化景观和文化基质。因此,旅游规划要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乡村旅游的理念定位应当是“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乡村旅游的视觉形象应当是朴素、真实、亲近自然;乡村旅游的行为形象应当是质朴、好客、祥和、温馨。为此,发展乡村旅游要严格控制人工建筑,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要服从当地的自然环境、景观特征和传统建筑风格,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住宿设施要以农舍、家庭旅馆为主;不破坏、干扰当地村民自然真实的日常生活;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并使村民从中获益。

(四)理顺乡村旅游管理的体制与办法

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分散性和私有产权,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多以自发形成的个人或集体为主,这一状况虽然调动了乡村集体和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但也导致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盲目、无序、小规模和经营粗放。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理顺乡村旅游管理的体制,把乡村旅游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中,采取统筹安排。全面规划,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管理办法。政府要在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市场规范、利益协调、必要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旅游行政主管部分、旅游企业或集团重点搞好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并对个体分散经营进行协调、指导与监督;乡村集体组织主要负责乡村社会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发展对策问题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