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文阅读的复习
2009-03-17杜立珍
杜立珍
高考现代文阅读多遴选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或哲理的、或抒情的、或叙事的。在复习当中,往往我们认为学生该读懂的、能读懂的,学生却不知所云,或者理解片面,失之肤浅。因为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积累,以至于作为一名高中生,连一些话的言外之意都不能体会。做题的方法说得头头是道,可答题答得风马牛不相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试着这样复习现代文:增加感性积累,强化理性思考。
一、“美文来围绕”
从网上下载精美散文印发给学生,关注当代名家,比如韩少功、梁衡、林清玄等,印发给学生,每天诵读一篇精美散文,日积月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或清新、或优美、或质朴、或激昂的文字中渐渐感受到文字的美丽,体会到阅读的愉悦。
二、“教师来引导”
以前印发文章,学生能读读就感到安慰了。这样做成效并不大。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而“思”这一过程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做到,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每周的语文早自习可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两到三篇文章。从文章所抒发的感情到行文的思路,从用得精当的词语到写得精彩的句子,可就其一两点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思考,教给学生怎么运用一定的技巧去读懂文章。
三、“摘记不可少”
学生读完文章后,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做成小卡片时常拿出来读读,即使写作文时用不上,也可以沉淀自己的思想,过滤自己的心灵,陶冶自我的情操。这一环节教师应该经常督促,随时检查。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写读后感、随笔。教师要及时将好的随笔印发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以上几点贵在坚持,更需要教师多付出。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感性积累,心灵能够和文字相融合,不要为了做题而读文章,也就是要“进得去”。平常还可以查找一些优美、感人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域外风光的,秋色怡人的——从视觉上加深学生的印象,给他们以心灵的冲击。
读懂文章了,考试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得分。这就需要教学生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理性地思考问题,先考虑“考什么”,考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还是考思想感情?再确定怎么答,强调答题的规范性。
第一,题目至少审读两遍。所问问题读完后要好好思考两遍,明白后再下笔。比如问“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问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些学生就把自己的好恶掺杂进去,变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容量。现代文阅读往往是一个得分点分值为2分,赋分为6分的题目一般为三个得分点,赋分为4分的题目一般为两个得分点。当然,也可能答案是四个或五个得分点,答中其中三个即可得满分。但大体原则还是不变的。注意分值还能使学生想全、找全答案。
第三,分点作答。其好处就是能多得分,少失分。阅卷老师都愿意看到条分缕析的答案。
第四,回归原文。高考考得就是学生从上下文中得出答案的能力,学生盯着问题苦思答案,却不知道回到原文中去找答案。这一点需要教师反复强调。
第五,保证书写清楚、工整。漂亮的书法不是人人都会的,但书写清楚、工整是连小学生都能够做到的,字迹首先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进而影响考试得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做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几乎每本复习书中都会涉及到,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先分文体复习,还是先分考点复习,各有利弊,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文本身就是细水长流的学科,需要铁杵磨针之功,才能有水滴石穿之效。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和古诗鉴赏的复习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要先读懂,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