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全能”是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2009-03-17张喜红
张喜红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标准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感教育能否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历史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关键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四项全能”,即:有德、有识、有能、有心。
一、有德,就是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大卫·麦奥基曾说:真正的教育决不只是从科学、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擷取一些事实,而重要的在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史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等情感目标的实现,不是靠教师的简单说教就能完成的,它有赖于教师长期的展示、引领和言传身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个爱党、爱社会、爱祖国的人;严于律己、治学严谨的人;感情充沛、友好共处的人;襟怀坦白、诚实正直的人;诲人不倦、爱学生并希望学生胜过自己的人。一句话,就是在思想、工作、作风等各个方面成为行得端、立得正的人。古人云“正入必先正已”、“教人者自救”。试想,老师不爱国,何以引导学生爱国?老师治学不严,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老师缺少真情,何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只有教师真正以品德打动人,以工作吸引人,以真情感化人,才能把情感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有识,就是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
历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科学等各个方面,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硬要求——宏博、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一些历史老师或者未受过正规、严格的专业训练,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或者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长期拘泥于中学历史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不是随时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不能吐故纳新,为我所用,因而在历史材料的掌握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日渐贫乏。这样的老师虽然上课时教材内容面面俱到、点点落实,也条理清楚,但由于缺乏信息量和剖析事理的深度,讲不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揭示不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缺乏情感教育渗透的力量,在教学上显得较为苍白,也很难达到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深厚坚实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基于新课程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关注的强化,每个学生都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不仅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学生主体发展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使情感教育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有能,就是要有熟练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往往需要不同的技能。例如,在备课时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导入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等等。教师还需要具备教学测量和评价技能,以及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信息检索等技能。教学技能的高低反映了教师驾驭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水平,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影响着情感教育的培养和渗透。
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明确历史情感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如:情感教育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不可盲目拔高。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它在教学中的有效性,以及在教学中怎么展示它。其次,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应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创造具体的历史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考学习。第三,情感目标要求的实施不能单独进行,应与历史情感、历史思维同步发展。
四、有心,就是对实施情感教育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
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渊博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这仅仅为教好历史、渗透情感教育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有效完成情感教育的任务。教师只有对情感教育目标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地把加强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自觉付诸于实践,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没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就不会有教师真正的情感投入,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情感教育。要做到有心,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摆正分数与育人的关系。历史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能力,渗透办事做人的道理,这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只抓一头,培养出“大头症”。
历史教师对情感教育的投入,不仅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奉献,还需要“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灵活变通;更需要“但开风气不为师”和“穷究义理、以破樊篱”的自主精神与独创意识。而“执着奉献”、“灵活变通”、“自主创新”均来源于教师的深厚学养和气质风度。既要有德、有识,还要有能、有心,只有具备了以上“四项全能”,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