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故事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2009-03-17祁通
祁 通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对于其中的故事情节有人几乎能倒背如流、如数家珍。我从小就喜欢读西游记的故事,从小人书到小说再到动画片直到电视剧,无一落下。西游记的故事对于班主任工作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读得越多感悟越深。
孙悟空聪明、勇敢、顽皮、好动,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有一种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勇不服输的精神,骨子里有一种天生叛逆的性格。这与孩子的天性极其相似,他们好动、顽皮、不服输、求知欲强。从孙悟空身上他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释放,并且得到快乐,也就是孙悟空尤其为孩子们所喜爱的原因。
面对孙悟空这样一个有才却不懂礼数的猴子,玉皇大帝仅仅因为怕他在凡间作乱、影响其统治才上天封官,但并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只是采取打压甚至是欺辱,张嘴“妖猴”,闭口“弼马温”,尤其是蟠桃盛会,不邀请孙悟空,使其感觉人格受到极大侮辱,最终使他走上彻底的反叛道路。纵观玉皇大帝对待孙悟空的整个过程,方法简单粗暴,翻小帐、记旧仇,毫无章法,是他在触动孙悟空的反叛神经。只是孙悟空神通广大,才没有被杀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又变得奴颜婢膝尊称孙悟空“孙大圣”或者“大圣”。
同样面对这个调皮的猴子,如来佛的手法就高明多了,虽然他本人法力无边,但却不像玉帝那样伸手就将其拿下,他和悟空的首次见面,先苦口婆心地耐心劝解,实在不行才出手打击孙悟空的嚣张气焰,将其压在五行山下反省。既使这样也不忘记派观音菩萨去做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使悟空改过自新,走上取经道路。佛祖像慈父一般关怀着悟空的成长,每次悟空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佛祖都会出手帮助,使悟空时刻感到关怀,最终取经成功。佛祖还不忘记奖励悟空,封它为“斗战圣佛”,使英雄终有用武之地。假如佛祖也如玉皇大帝一样蛮横,出手就将悟空杀死或者永远压在五行山下,恐怕就没有取经路上降妖除魔的精彩故事了。更谈不上英雄有用武之地,只会给后人一些感叹的机会。可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言,言之确凿,发人深省。
孙悟空这样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的人物,玉帝不但不为其所用,甚至管理不了他,最后不得不毁之、杀之。而佛祖如来知人善任、徇徇诱导,使孙悟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最终由反面人物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见,孙悟空的反叛罪责也不全在孙悟空,玉帝不识人、不会用人也有很大关系,佛祖高就高在胸怀坦荡、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罢了。道理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以班主任工作的眼光看西游记,对我们启示颇多,有时常常会想,也许我的班里就可能有孙悟空式的人物,经常听到老师感慨他们班的学生调皮得像猴子,不讨老师喜欢。那么对于这一类学生该如何管理呢?我们不妨学一学佛祖如来,既要有容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学生并接纳他的缺点和错误,使他总有一种对长辈的尊敬敬佩之情,再加上一定的规则和处罚措施。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像玉皇大帝那样小题大做,那样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和委届,产生抵触和仇视心理,非常不利于班主任开展以后的工作。也不能放任自流这样对学生不闻不问,使其产生失落感。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还要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这还不能算结束,还应该再进行积极引导帮其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和缺点,并且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使其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并且像如来一样及时给予表扬,使他处处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对于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历历在目,铭记在心,最终学生一定会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成为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