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题大做”的日式古屋

2009-03-17林孝钰

学周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题大做古屋旧式

林孝钰

苏教版必修二教材节选了余光中先生的著名散文《听听那冷雨》,诗化的语言,美妙的诗境,读来是一种享受。为讲好此文,我准备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首先了解余光中及其“文化乡愁”,继而梳理文章脉络,体味作者情感。第一课时临近结束时,学生突如其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发现课文里有一个字印错了。”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真的吗?在哪里?你怎么发现的?”“老师,课文注解说这篇文章有改动,我们就很想看看哪个地方被改了,于是上网查资料,结果发现了课文第9段、第10段里面的‘日式,网络上查到的资料显示是‘旧式。”(第9段: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湿日式的庭院了。第10段: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

我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只好搪塞学生:“这个同学很有探究精神,时间关系,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大家回去再查查相关资料,布置给大家的任务是证实和研究。”

下课后,我遍寻各种余光中散文版本,大体上可以确定,应该是“日式”而非“旧式”。但是,一个疑问接踵而至:为什么是“日式”而不是“旧式”呢?这么一篇满是中国古典韵味的文章,怎么总是提到“日式的古屋”呢?日式建筑在台湾能称为“古屋”吗?想到这里,我准备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同时准备了一些有关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历史及其在台湾的建筑资料。

第二课时我先让学生品味文章中丰富优美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余下的时间我旧话重提。

师:“昨天一位同学提出书本上有一个错别字,我布置大家去查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获?”

生1:老师,我查过我家里的一套《余光中散文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里面是“日式”,不是“旧式”,某某同学查的网上资料有问题。

生2:我查的是注解中提到的《余光中集》(百花文艺出版社),里面确实是“日式”。

师:你是如何做的?

生2:其实很简单,去一趟书城就可以了啊。

师:这么说来,课文中的印刷应该是正确无误的。但是,既然我们碰上了这个“日式”、“旧式”的问题,那我们就讨论一下,“旧式”和“日式”,哪个好一些?

生3:那当然“日式”好了啊。

师:为什么?

生3:刚才不是说课文里的没有错吗,那当然是课文的好啊。

师:课文里的一定好吗?我们应该敢于质疑权威。必修一我们还一起发现了一个注解错误呢!

生4:老师,我觉得旧式好。日式,就是日本式样的。日本在台湾的统治是从1895年开始,到抗日战争结束,五十年左右,历史不算很长,即使算到现在也就一百多年,更何况余光中写这篇文章是在1974年,时间算起来七八十年,怎么能说是古屋呢!

师:你怎么对台湾的历史记得这么清楚?

生4:前几天播放的《台湾·1895》中看到的。

师:看来适当看看电视剧,还是有好处的。

生5:老师,我觉得刚才某某同学说得对,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历史几十年,在台湾建日式房屋时间应该更短了。为什么作者说日本房屋是“日式的古屋”,不说中国古屋呢,台湾应该很早就有中国古式建筑啊。

生6: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和他的家国之思有矛盾吗?我觉得有点亲日倾向啊。这不像我们所了解的余光中了。

师:好像有一定道理。我们不能轻易给他扣上个“亲日分子”的帽子。

生7:我觉得作者“日式的古屋”用得非常好。因为有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必然留下许多日式建筑——殖民的痕迹,而中国传统的古式建筑肯定所剩无几了,所以余光中想找一间中国“旧式古屋”都难。作者是借此反复哀叹。

生8:我也认同,而且我认为作者是刻意这样写的。重复出现,而且是在第9、10两段的开头,形成反复手法,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生9:我也觉得是这样。题目是《听听那冷雨》,为什么听到的是冷雨,其中有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而所住的是日式古屋,更加剧了那份凄凉,加剧了那份“文化乡愁”,使得作者感到在精神上少了一种归属感。

生10:也许这是作者内心悲痛的流露。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台湾远远不如日本重视和继承传统文化,对此作者的态度是否定的,这点从第11段“公寓时代”的描写可见一斑。

师:分析得各有各理,看来只有碰撞才能出火花。经过同学们的否定之否定,可以看到余光中先生作文技法的确高明,怀疑不是目的,而应该是过程,通过怀疑,我们找到更值得相信的真理。

最后我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台湾历史和建筑资料。

幻灯:为了贯彻目标,台湾的中国古老传统必定要成为牺牲品。在殖民化过程中,是要使台湾日本化。日据五十年中,是台湾传统建筑面临危急的存亡关头……

日据时期的住宅,一般乡间仍继续原有清代的中国传统建筑,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只不过材料大幅度改变,开始以日式规格砖头替代闽南砖,很多细部装饰被简化,城市中的街屋则经街道更新后,出现大正型及昭和型的形式,建材多为洗石子及贴面砖,平面格局仍为清代街屋延续。另一方面,日人开始在各地兴建日式小住宅,多为木造黑瓦之形式……

反思:不就一个字吗,有必要小题大做吗?但是“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我想问题不是该不该小题大做,而是小题如何大做!一个文字的变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合作着进行探究活动,何乐而不为呢!对文字的理解更带来学生情感上的深层体验,更好地感知、体味美文中美好的情感。

猜你喜欢

小题大做古屋旧式
无题
你还在做“旧式”家长吗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模式之“小”题大做
社群有必要“小题大做”
离婚自由与民初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问题论争述析——以郑振埙事件为中心
二十世纪环境史视野下的“旧式”现代战争——以卢旺达内战和大屠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