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
2009-03-17王双贵
王双贵
评价既是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是学生评价改革的主要目标。将评价的主要目标定在“促发展”上。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的是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同时更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与激励功能,其关键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在发展中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一、更新观念,综合评价
以分数作为主要依据的传统评价方法,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多少年来,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仅是期末的一张班级考试成绩总评分统计表,对学生的评价更是考试定乾坤。家长、教师、学生都在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考试分数而奋斗。分数束缚了多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湮没了多少孩子的创新火花。
时代呼唤着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观;解放思想,强化创新意识,突破“旧框”,以“新”引路,把评价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劳、技等协调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应是全面考察,综合评价,改变过去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吸收学生和家长参与,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最后用等级及评语的方式对学生基本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了解学生的现状,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例如,语文学科中除改善以往笔试外,还增加了对学生的口试、课外阅读、写字、现场作文等多方面的考核;数学学科中检测题目力求接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中,用平时表现、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评定等级。
二、以学生为主,观察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三大领域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后两者的评价难度更大。在这两方面,我校以日常教育活动为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我校以“推门课”为突破口,学校领导走进课堂,参与教师课改,推行“五看五不看”,看教师的硬功,不看花架子;看学生参与率,不看学生单方面表演;看对有差异学生激励评价,不看优秀生表演;看学生参与实践的操作能力,不看学生死背书;看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思维。不看学生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状态,观察了解学生,随机做出适当评价,鼓励学生去思考、尝试、实践。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为学生搭起的一架通往进步的阶梯。对学生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的鼓励,握握手的感激,对学生成长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评语立新,激励评价
学生评语是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总评价。它既反映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又要肯定其成绩;既要戒免其缺点不足,又要热情鼓励启迪。学生评语是学生自身表现的公正体现,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两年来,我校就评语的内容、形式、用语、优缺点的写法等进行了系列改革,把鉴定式的评语转化为鼓励式的评语。写评语时,教师应把握三个原则:(1)注重评价的鼓励,多一些个性特点。评语越突出个性特点,就越有自我教育的感召力,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尤为重要,挖掘和展示学生健康的个性;(2)注重评语的导向作用,多一些心理辅导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3)注重评价的语言,多一些情感的感染。这样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见到评语如同见到挚友,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殷切的希望,用激励性的评语开启学生的心扉,振奋其精神,激发其斗志。激励是调动积极性、催人奋发向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教师应采用期望激励、目标激励、激将法激励等方式,使评语真正起到激励性效果。我曾对一个爱画画但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写过如下评语:“你听过齐白石画家的故事吗?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成年后学习画画,经过努力终于大器晚成,成为一代名画家。你小小年纪画出令人叫好的图画,令全校师生刮目相看。你如果能用画画的兴趣来学习语文,你的语文成绩也会成为全班最好的。”他把这个评语兴高采烈地读给全班学生。后来,他的语文成绩果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运用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在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摸索经验,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更多、更好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