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拥有实效,充满活力
2009-03-17王爱凤
王爱凤
在高中三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张进人大学的门票,还要给予他们走向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一、勇于创新善于引导
在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为衡量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一)更新观念、发现创新
有了新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不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遇到困难便会回到老路上去。我们必须由过去的知识第一位、注重知识传授向新课程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由过去的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转向新课程确立的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制;由过去的基于精英教育和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转向新课程确立的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终身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追求的是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期盼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进发。因此,对于不同的文章,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只有教师有了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去尝试着发现和创新,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创新。
(二)巧设抓手、善于引导
古希腊鲁塔克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但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师和学生本着“高考第一,分数第一”的思想,让他们记住了很多考试需要的“现成的东西”,掌握了许多应试时需要掌握的技巧。但正是这些技巧和方法扼杀了他们的自由和个性,盲从记忆,被迫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以致变得思维怠惰,更难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是很可悲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灵性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时时注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有新的收获和体验,时吋品尝创新的甘甜。
(三)氛围宽松、激励评价
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使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引发创新的潜质。善于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无疑比设置具体题目更重要。它体现了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真正确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念。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让民主平等、互爱互助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采取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方式。应多关注学生在行为上的表现,采用及时性、激励性的评价,以强化他们良好的行为表现,达到促进其健康个性发展的目的。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丝亲切的微笑、一句轻松的话语,就会让学生放下紧张的包袱,疏通杂乱的思想,表达出理想的观点,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一句鼓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今后的成功也许就在课堂播下了种子。
二、立足长远重视积累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必须以其丰厚的积累为基础,否则,这种创新就永远停留在最肤浅的层面上,很难让学生获得思想的提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
(一)积累语言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积累语言既包括最基本的字音字形、熟语、词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又包括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名言、篇章等语言典范的积累。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而积累语言典范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真正把语言积累落到实处,我们可以让学生建立积累本,分区积累,如基础知识区、阅读精品区、写作素材区等,每个大区中又可细分为几个小区,如基础知识可细分为字音字形部分、词语部分、标点部分、语病部分、名言名句部分、语言运用部分等。这样让学生积累的知识更为系统条理,便于快速查找需要提取的知识。
(二)积累生活
反映生活,表达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当然这需要对生活留心积累。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放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并把自己对生活的见闻、感受、思考以日记和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慢慢积淀,慢慢涵咏,定会在潜移默化中进步。当然,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丰富,必须引导他们从文艺作品中去间接地体验丰富的生活,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引导学生积累生活,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生活情感的积累。在平时,看到有些同学对大是大非的事情很漠然,这让我们很忧心。为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懂得欣赏、懂得珍惜,知道愤怒、知道宽容……让自己的感情世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健康,更加美丽。无疑。生活积累得越多,学生在表达时越得心应手,同时使在书本上积累的语言有了依托;越是喜欢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名家的语言,越有助于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积累,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的方向。
(三)积累思想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和积累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首先,老师自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无法设想一个思想苍白的教师能够真正激活六十个孩子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静下心来不断的读书,让自己先当一个勤勉的学生,并把读书真正当成一种习惯、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与学生擦出耀眼的火花。其次,我们的课堂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鼓励他们质疑、追问和探究。再者,要让学生多从阅读中积累思想: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为此教师必须先行阅读,以读书计划的形式定期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真正能提升他们思想的作品,要求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更要关注新闻、关注时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思想敏锐的人、情感丰富的人,才是我们教育所要培养的人。
走进新课改,只有当我们把创新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并贯穿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更多的活力,具有真正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