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2009-03-17李庆波
李庆波
一、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能力可以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这四项能力。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同等重要,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及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对其他训练的影响更大。
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小学生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将口头语言尽快地转化为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有效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曾经在全国推广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目前进行的“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学习。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能对阅读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
阅读教学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学习默读时,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学过的诗文,提倡多背诵。背诵有利于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
阅读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入境人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2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个训练的过程,学生进行默读训练应留有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后应检查效果,避免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学生的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使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提升,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如此强调体验的原因所在。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引导,教师要及时发挥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