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09-03-17孔宪君
1 引言
近几年,计算机人才的供需关系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已经出现困难。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逐步减弱。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更需要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再者,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多传承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缺乏知与行的结合,许多毕业生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第三,高校招生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往往不吻合,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的毕业生又供过于求。
某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尖锐指出: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无非是踏着他人的知识混日子,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为了弥补高校毕业生技术与能力结构的缺陷,用人单位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和时间进行岗前应用培训,毕业生才能逐渐投入工作。另一方面,毕业生为了就业,不得不参加应用软件学习班的培训。
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高等院校要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为行业和企业培养各级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紧缺人才的需要,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才能所学为所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引入到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新版本中。因此,培养计算机应用型紧缺人才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概念多、难度大、应用性强、案例更新快。如何将计算机操作系统抽象的知识、理论及繁多的应用技术形象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实际应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般地,操作系统的教学方式是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入手,内容仅限于讲解其概念和原理,最后选讲Unix或Windows操作系统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大量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只能记住几个基本概念,某个操作系统的构成原理、功能和简单操作,并没有真正了解现代操作系统的思想精华和应用技巧,没有掌握操作系统最有价值的实际应用,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的实际用途不大。
当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普遍。很多教学内容已经陈旧,落后于实际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不能满足应用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工作需要,使我们培养的很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我们认为,计算机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研制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特殊人才。因此就必须要打破传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模式,形成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势在必行。
3 如何评价计算机应用型紧缺人才的能力
能力是人们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性,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计算机能力是指计算机基本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一个物体,能发现他本身的价值,使其成为资源,就是创新;能利用资源创造财富,也是创新。与时俱进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是对旧资源的新整合。德鲁克说:“创新是市场或社会的变化,它不是某种发明,不是主观的,是客观的,是作用于外界的。它为客户带来更大好处,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以及更高的价值和满足。检验创新的标准永远是它为客户做了什么、是否创造价值。”下面讲一个创新的例子:100年前,石油还不是资源,只是令人讨厌的东西,因为石油可以破坏土壤的肥质。后来人们用创新的思维发现了石油的很多用途,并赋予它经济价值,令人讨厌的东西就变成了可贵的资源。所以不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创新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都相当重要。不创新的企业和学校不可能产生核心竞争力,不创新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胡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我们有些同志没能深刻理解胡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简单地把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笔者对此观点不能苟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是正确的,但仅靠高等学校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因为绝大多数成功的创新者,他们的创新能力是通过长期的历练和思考,形成有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方式,同时也培养出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艰苦工作的习惯和创新能力。所以,用计算机创新能力来描述学生在接受高校计算机本科教育后的能力是不实际的,实际上也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课程实践来保证这种能力的落实。
目前,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是应用,计算机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是指对计算机有效技能的培养,具体包括对计算机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本能力是指计算机操作和使用的能力,要求如下:
① 熟练使用一种流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 Vista、Linux);
② 熟练使用文字编辑、电子表格、互联网应用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等;
③ 能使用数据库语言设计简单的数据库,并能熟练掌握它的各种操作;
④ 能使用常备的杀毒软件工具检测、消除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和有效地防止网络黑客攻击;
⑤ 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配置、组装、选购和调试,并能正确配置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如下:
① 因特网和局域网的应用能力,应用网络技术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一个局域网的建立和运行;
②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③ 多媒体网页制作能力;
④ 判断、检测和排除计算机的常见故障;
⑤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的能力;
⑥ 应用软件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⑦ 参加研制开发小型过程控制系统;
⑧ 运用数据库和程序设计语言,能设计和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关系型数据库,熟练掌握数据库的操作并能培训数据库的管理人员。
4 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
德鲁克大师说:“注重实践,并请记录下你的实践!”计算机教学的关键词是“实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知而不行,理论学习简直是浪费时间。只有把从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学习在于知,更在于行。行中有知,知中有行,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就很难领悟到所学之真谛;行而不知,就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故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出满足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措施、手段和方法,提出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全新教学模式应贯穿“原理-应用-实训”这一主线,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兼收并举,不仅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还要掌握目前流行的Windows和Linux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思想精华和应用技巧。
结合应用型紧缺人才的培养特点,我们重新安排和完善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我们将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这个两阶段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
第一阶段: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和案例的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和案例的教学具有工作量大、学生学习任务重等特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避免原理讲授与案例脱节、课堂学习与现实应用偏离的情况。
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将“启发式”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在讲解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问“为什么”,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记忆,更好地吃透课程。为激发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们对讨论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特别加分”的激励,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观点。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以往“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和案例教学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改革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内容,提高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质量,结合当前流行的Windows XP/2003计算机操作系统和Linux计算机操作系统,精炼规范地讲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结构、机制和实现方法。我们还增加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功能的讲解,全面清楚地展现了当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体系严密,各种技术方法错综复杂,教师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各部分机制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看到实际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情况。例如在学习“进程管理”时,我们结合多任务的实现和多线程模型进行讲解;讲解“文件系统”时,我们对目前流行的FAT32、NTFS等文件系统进行对比讲解;讲解“内存管理”时,我们对Windows XP/2003计算机操作系统和Linux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进行对比讲解。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备课难度大,但是教学效果却非常好。
这一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互动讨论,适当开设习题讨论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实现被动教学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过渡。
第二阶段: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为加强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的力度,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际训练项目,结合当前流行的Windows XP/2003计算机操作系统和Linux计算机操作系统设计了18个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实训项目。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训部分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处,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器的安装与使用。例如:着重训练DHCP、WINS、DNS、IIS、FTP、BBS等服务的使用与设置,强调相应的具体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处理方法,着重训练网络管理命令和网络诊断命令。通过综合实训项目,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而且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实际的能力。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训期间,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指导经验,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实际训练项目。这种方式大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团队协作模式使学生能够完成较为复杂的实践题目,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和技术实现细节的理解程度。
该阶段是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阶段,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5 操作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本好教材,目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教材很少。我们融合了二十多年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和教学的经验,吸收了国内外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成果,在自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编著了《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两部特色教材。其中《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入选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应用》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篇、案例篇和实训篇三部分组成,全书贯穿“原理-应用-实训”这一主线,紧扣基础,面向应用,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本书精炼规范地讲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原理、结构、机制和实现方法,减少或淘汰比较陈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概念和原理,增加了线程、任务、会话、对象、句柄、基于消息传递通信、端口和套接字的网络通信、网络通信原语的应用格式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本教材规范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对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描述,例如信号量机制和死锁等。该教材体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内容的改革,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应用兼收并举,将计算机操作系统抽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书不但使学生通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理论方法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结论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对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特别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按照IT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索建立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吸收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把代表学科前沿领域的新成果和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技术反映到实际教学中去,增加针对性、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此我们提出了“抛砖引玉式”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实训项目,使大多数学生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际应用的“小能人”。
经过十多年应用型本科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我院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受到了学生的良好反馈。从部分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上看,我院毕业生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能力相当强,受到了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是正确的,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胡锦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9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孔宪君.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