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T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

2009-03-17何炎祥

计算机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网格

何炎祥

1IT发展动态点滴

1.1美国NGI(Internet II)计划

当今世界,Internet的发展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Internet已拥挤不堪,在技术上和功能上已表现出不完善。这将影响它的继续发展,也影响到美国“NII行动计划”制定的“为全民服务”的目标,因此,“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Internet II的发展方向是,它将实现“超高速光纤网”,建设“千兆级节点”(GigaPOP),采用IPv6技术;它是一种2.4Gb/s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连接100所美国大学和国家实验室时,比目前的Internet快100倍,在连接较小的机构,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时,比目前快1000倍,可在1秒钟内传输完全部的Encyclopedia Britannica(《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1.2软件转型和软件新形态

从80年代到现在,软件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面向单体系统发展到面向网络的软件单元构架,现在最多的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资源的构建。在教学方面,我们应考虑软件已经变成了网络式软件,特点是不确定用户、多目标和多样性的需求、频繁的用户需求变化和系统动态演变、非自我拥有的网络资源。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他们如何融到教学中。

图1 软件转型和软件新形态

1.3脑科学研究计划

日本政府正在启动五个国家级科研计划之一的“脑科学研究计划”,为期20年,每年投入1000亿日元,总计2万亿日元,这包括三个研究领域:了解脑,保护脑,人工创造脑;47个课题:包括思维语言,开发人造神经系统,开发人脑型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

这样的研究计划对我们的教学有何冲击?

1.4蓝色大脑计划

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大脑认知学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亨利·马克拉姆辛勤耕耘15年,成功绘制出老鼠大脑细胞图。他希望能制造出模拟人脑神经元的系统,造出人工智能方面的器件和计算机。他打算在IBM公司的帮助下,于2015年开发出一个虚拟人脑,它拥有人脑所有的1000亿个神经元。马克拉姆表示,随着“蓝色大脑”计划在今后几年的不断完善,大脑“电路”之谜终将揭开。

IBM公司号称是“蓝色巨人”(Big Blue),“蓝色大脑”(Blue Brain)计划中的“蓝色”两字就来自于此。

在这样的基础研究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该如何做?

1.5世界各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

1.5.1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简史

1983年,我国“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3年11月,联想公司研制的“联想深腾6800高性能计算平台”系统峰值达到5.3万亿次,当年Top500排名14。

2004年6月曙光公司研制的“曙光4000A”系统峰值10万亿次,当年Top500排名10。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于2008年8月研制成功,落户上海超算。

“曙光5000”系统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230万亿次浮点运算,LINPACK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60万亿次浮点运算,是目前国内速度最快的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1.5.2世界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形势

2002年4月,日本NEC公司宣布研制出当年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它拥有5120个处理机,运算峰值达到40万亿 FLOP/s,投资400亿日元,历经4年。它安装在横滨地球模拟研究和开发中心,并已正式投入运行。

2007年,IBM的BLUE GENE(蓝基因)计划指出,2007年实现了每秒1000万亿次大规模并行机(SMASH计划)的研制——它主要用于蛋白质的折叠计划,投资为1亿美元。这台计算机复杂到人很难驾驭它,全部实现了自我管理。它采用100万个处理机并行,每个处理机实现了10亿次浮点运算。

这台机器有64个机柜,每机柜8个主板,每个主板包括64个芯片,每个芯片有32个处理机(64×8×64×32),它将DRAM嵌入CPU芯片中,每个芯片有12GB通信能力,总通信带宽达到300TB/S,实现了自管理。

面对世界各国飞速发展的高性能计算机,我们的教学怎么跟上去?

1.6服务科学

IBM最先倡导服务科学,称为“服务科学,管理和工程(Services Sciences,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美国很多大学如berkeley已开设服务科学课程,将来培养出来的人就是美国的行业工程师。

服务科学可以融合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产业工程、数学、管理学、决策学、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等学科,创建新的技能和市场来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1.7会聚技术

1.7.1会聚技术的历史

2001年底,美国DoC-BTM、NSF、NSTC-NSEC等机构在华盛顿召开由50余名著名科学家和政府要员参加的题为“会聚四大技术,提升人类能力”的圆桌会议,首次提出“会聚技术”的概念。“会聚技术”是指当前四个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纳米、生物、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协同融合——这就是所谓“NBIC会聚技术”。每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任何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集成或四者会聚,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效能。

1.7.2会聚技术的内涵

N——纳米科学与技术:人类探索的新空间——消弭了自然与人造的分子系统之间的界限。

B——生命科学与技术:永恒研究的老对象——通过基因学和蛋白质学来延长人的寿命。

I——信息科学与技术:延伸智能的好工具——导向更加自主的智能机器。

C——认知与神经科学:完善人类的总目标——创造出人工神经网络并破译人类认知。

1.7.3会聚技术的理念

四种科学的会聚是对学科的巨大挑战。学科会聚的理念来自会聚技术,是指以整体论为基础的多学科协同综合的过程,学科会聚的理念高于学科交叉和学科群落。学科会聚的理念如表1所示。

1.8网格计算

计算机网络只是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格则是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它使互联网上所有资源,包括计算、存储、通信、信息、软件、知识等全面连通,根据服务等级协定(SLA)之类的协议向用户提供Pervasive/Grid模式的GGG (Great Globe Grid)应用服务。其含义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性能计算机、各种仪器设备、数据库、软件等资源用高速网络互联起来,使这些资源看起来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的部件,用户通过网格可随时随地、单一映像、高效一体化地共享资源、协同开展教学科研及应用开发活动。

网格计算也称先进计算基础设施(ACI,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frastructure)等,分为计算网格、信息网格、知识网格、服务网格等。

我国在网格领域的研究始于最近几年,目前最重要的三个项目是:

1. 中国科学院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NHPCE)”项目(“中国国家网格”——CNGrid)

2. 清华大学的“先进计算基础设施北京上海试点工程(清华ACI系统)”项目

3.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ChinaGrid

1.9云计算

最近,一些大公司如MS、Google、IBM等都在炒作“云计算”的概念,如IBM跟欧盟合作开展“云计算”,欧盟拨款1.7亿万欧元;Google与IBM联合力推“云计算”模式;Yahoo也把宝押在了“云计算”上;我国也在无锡跟IBM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云计算”中心。

有人说微软收购Yahoo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Yahoo在“云计算”方面的领先地位,而IBM、Yahoo和Google等正在使用“云计算”的概念兜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量子物理中有一种“电子云(electron cloud)”,即在原子核周围运动的电子不是在一个经验世界的轨道上,例如像天体一样的运行轨道上,而是弥漫在空间的、类似云状的存在。电子云有概然性、弥漫性、同时性等特征。

“云计算”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的“电子云”(Electron Cloud)的概念,强调说明计算的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技术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进一步的云计算不仅可以做资料搜寻、分析,还可以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

2大学的使命

原来我们说传播知识即教学,创造知识即科研。现在大学的功能还有服务社会,引领民族和社会文化。

3国家创新体系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我国创新体系在未来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是:

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所谓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

加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

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的是要搞原始的知识创新体系。人才培养如何与国家发展方向结合起来?

4创新人才培养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我们要站在国际国内、国家需求和重大发展趋势的高度进行思考。

马大猷院士说:我国研究人员基础都很好,但常提不出自己的设想,很多人都是“述而不作”。中国人从小学起就被要求绝对服从,逐渐养成迷信长上、迷信书刊、死记硬背、整天学习、缺少交流的习惯。

他还指出:现在科学前沿几乎不见中国科学家。新技术产品颇为发达,但其核心技术与研究很少是中国人的贡献。

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具备的素质有:

(1) 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硬,并要紧密结合

(2) 教师要具有系统扎实的业务知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能力

(3) 工作责任心与进取心

(4) 宽广的胸怀与平和的心态

(5) 真诚合作、和谐共事

(6) 开放与交流

(7) 关注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8) 良好的文化修养

(9) 积极探索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授课、专题型研讨教学方法

(10) 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业余科研

(11) 带领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和科研平台

(12) 充分利用IT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BBS、博客等开展讨论式或互动式教学

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应该具有下列素质:

(1) 国际视野:有全球化的概念和国际化视野

(2) 国际意识:以国际化的态度对待和处理事物

(3) 国际活动:善于国际交往,能够与国际同行打交道、交朋友

(4) 国际知识:了解国际竞争规则和各国文化与专业情况

(5) 国际资源:能够迅速获取和拥有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及国际上各种资源

(6) 参与国际竞争:迅速适应国际环境,适应并参与国际竞争

清华大学的观点认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应该具有下列能力:

(1) 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准确及时地从各种媒介了解国际重大事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各个方面的基本数据和背景资料等。

(2) 分析鉴别能力:对国际政治斗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民族利益、人类和平发展及环境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具有独立思考精神,能从现象抓住本质,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自己的决策。

(3) 国际交往能力:具有国际交流活动的经历和能力,掌握准确、流利的外语,熟悉国外礼仪习俗,懂得保护国家民族和自身合法利益,能以公平竞争、友好合作,互相尊重,自强不息的态度参与国际合作交流。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观点认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应该是这样的:

(1) 国际化氛围:营造多元化校园环境及国际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 海外教师聘请:聘请海外教授及专家讲学,提高教师与学生接受和参与国际活动的机会。

(3) 教师队伍国际化:通过引进留学人员、派出教师国外深造,促进教师队伍国际化。

(4) 教学研究国际化:研究国外教学模式与经验。

(5)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国际化:引进国外先进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材及课件等,采用双语教学。

(6) 学生国际化:学生联合培养;交换与交流、培养留学生。

(7) 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联合实验室、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生科技竞赛。

而武汉大学的观点则认为,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应该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即创新、创造、创业。

国际化的大型企业喜欢SCORE人才,即:

如果能够具有以下能力,则更是一个全面的人才,发展会更好,即:

●诚信的人品

●开阔的视野

●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跨文化的能力

服务经济时代需要T型人才,如图4所示。“横”代表宽阔的基础知识,“竖”代表深入的专业知识。

图4 T型人才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观点认为T型人才还不够,还需要∏型人才,除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特别的技能,那样就会“打遍天下无敌手”。如图5所示。

图5 ∏型人才

这里还有一个加强实践的问题,康德在18世纪末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是:

人类在探索自然时,不应该像个小学生似地听取老师告诉他们的每一件事;反之,他们应该像一位被任命的法官一样,迫使自然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事先提出一个关于自然的假设,然后再通过实验或观察来迫使自然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就是康德哲学。

在IT领域中,问题求解能力很重要。包括:运用创新方法和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MIT校训指出:

I hear,I forget;

I see,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

MIT的“不为”原则是:“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的课题不做”,即要做没有把握成功的研究,要重新创造(Reinvention)。

我们在研究中要注重学科交叉与综合应用,各领域学科交叉与综合应用的情况如图6所示。

图6学科交叉及综合应用示意图

计算机科学与现有的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与融合性。

5IT发展实例

5.1铱星计划(铱星系统)

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的两位工程师提出一个设想:设计一群由低地球轨道的通信卫星组成的星座,以提供全球范围内任意两点的无线通信联络。

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决定建立由77颗低轨道卫星(后来卫星的数量减到66颗)组成的空间移动通信网络,并以在元素周期表上第77位的金属“铱”(Iridium)来命名——“铱星系统”。投资高达57亿美元。

铱星系统的技术十分先进,它采用了星上处理和星间链路技术,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在空中,解决了卫星网与地面蜂窝网之间的跨协议漫游,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终端手持化,个人通信全球化,实现了5个“任何”(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可与任何人(Whomever)采取任何方式(Whatever)进行通信。

科技界对它评价颇高,如开创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成为现代通信的一个里程碑;1998年被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为独一无二的新型卫星电话系统。

然而,十年计划,一年破产。

1997年6月,铱星公司股票以每股20美元上市,1998年5月飙升到每股70美元;1998年11月1日,铱星系统投入市场;1999年8月13日,铱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但2000年3月17日,铱星公司正式终止其商业服务,宣告破产。

思考铱星系统失败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几方面:

在经营方面,为了抢占市场匆匆上马,结果手机供不应求;

在技术方面,手机笨重,初期通话质量差,还不能在室内和车内使用等;

而最根本原因的是对技术发展的预测(forecast)和前瞻(foresight)出现重大失误,首先它未能预测10年后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由模拟式向数字式的跨越,而且价格低廉,用户众多;第二,它未能预测10年后Internet应用得如此广泛。

5.2诺基亚公司

诺基亚公司起步的时候是“乡镇企业”,80年代主要业务是传统产业、造纸、胶皮棉靴、电视机;92年砍掉电视机业务,专心发展移动通信,目前已占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1/3;1/3职工(约1.3万人)做 R&D,每年投入R&D 13.5亿美元;每月推出一种新产品,市场方面把握正确。

6启示与体会

计算机学科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适应这种飞跃发展的形势,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网格
搭建“3+N”全域网格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网格背景题解答策略
追逐
增加网格 以退求进
忻城县:成立首个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