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览课为平台 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2009-03-17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
如何创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软环境?如何通过课程设置,通过改进教法和学法,促进师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科学发展,进而促成发展力的形成?我们一直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管理者在课程管理理念上的清晰和课程管理机制上的保障。而“蓝天工程”博览课所构建的平台,为师生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校在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前提下,把“蓝天工程”博览课定位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学生发展力培养系统》课程体系常规课程模块中, 依托“蓝天工程”博览课,以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为课程资源基础,以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和运用为知识基础,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依托多学科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维过程中自主地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实现对方法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蓝天工程”博览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并以“庞贝文明”、“故宫探秘”、“胡同文化”等为资源基础多次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实践。在2008-2009学年初,以美术、生物、地理等学科为基础,以教学植物园为实践场所,以观察、鉴赏、研究植物体的构造、形态、颜色等特征为内容,以绘画、摄影为表现手段,我们又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
2008年12月3日,东城区“蓝天工程”成果推广暨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研讨会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行,我校成功地现场展示了“蓝天工程”博览课《中国邮政史与文化》。该课由历史、美术、语文、地理、英语五个学科联合教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拓展和研究性学习,分别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进行。学生们经历了课前培训——资料搜集——设计研究方案——实地学习与研究四个阶段。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素养。
在“蓝天工程”博览课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表示,这种博览课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创新与实践、学习与研究的能力:通过规范化的科研实践,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体会到学校之外还有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学科联合学习,体会到各学科知识是互相联系的。
在确保“蓝天工程”博览课顺畅实施、目标有效达成的同时,我校教师在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指导能力、专业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新的提升。
今后我们要继续通过“蓝天工程”博览课,使现有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效果得到更充分的拓展、丰富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