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熔铸自然科技之美妙 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2009-03-17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植物园植物教育

王 丹

对于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喜欢植物、喜欢手工的高一新生们来说,课程表上《植物无土栽培——植物宠物DIY》这一全新的选修课让他们欣喜不已。

吊兰、虎耳草、冷水花、碰碰香、网纹草……这些小巧、美观的小植物真实地呈现在选修课的课堂上。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创意把生活中废旧的瓶瓶罐罐加工成精美的花器,再挑选喜爱的植物,利用无土栽培的方法进行培植,并对这些小小植物进行悉心的照料。这一课程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植物的繁殖等环节都为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以上是作为教学基地的北京教学植物园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以“为学校开展特色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为出发点,与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共同合作开发的新课程。同时,这也是他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合理分工、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以课程为载体,他们充分利用园内丰富的植物资源、教育资源,把关爱植物、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生命和环境教育。

教学植物园的决策者们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对校外教育机构来说,既是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学校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情况下,作为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校外教育怎样创造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实施素质教育?仅靠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必须寻找新方法、研究新手段。为此,围绕着“面向基础教育、面向教育教学、面向教材,为教学服务”的办园宗旨,北京教学植物园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为首都教育拓展了一片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尊重学生 立足发展

教学植物园是为首都基础教育教学服务的专用植物园,是课堂教学的完美延伸,在首都中小学自然、生物学科的教学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片融汇了自然神奇和科学奥秘的热土上,孩子们在体验大自然“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之神韵时,从一个个匠心独运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独一无二的成长体验。

“在活动中,学生是劳动者、思考者、探索者、研究者,只有在有趣、令人鼓舞的创造活动中,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这是顾思本主任始终强调的观点。因此,教学植物园特别强调动手动脑实践活动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开放实验室、生物科技夏令营、绿色科技俱乐部等多种实践形式,开展植物栽培、植物材料的艺术加工等动手活动,进行系列植物与环境的科学小实验,使中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探究过程的快乐。

例如,“翱翔计划”是2008年3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正式成立后推出的、针对百余名优秀的高一学生的培养计划。同年,北京育才学校被市教委“翱翔计划”确定为生物学科的基地后,北京教学植物园在城市生态科学研究领域和科研方法培训等方面,为生物基地提供实验设施的硬件和课题专业指导教师的软件支持。他们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合作,在园区建成国际一流的城市生态观测站。安排研究型科技专业教师对“翱翔计划”生物学科的学员开展“ 中学生科学研究方法”、“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抗盐植物筛选与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现代基因、染色体等分类方法与传统植物分类方法在未来植物学发展中的作用”、“森林植物群落的观察研究(野外实验)”等项目进行培训。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是的,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焰,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从上述活动,我们亦不难看出教学植物园的育人取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对待。近几年来,他们成功地策划和组织了包括“北京中学生植物与环境论坛”、“金鹏科技论坛”等许多大型科技活动。

整合资源 服务学校

北京教学植物园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上不断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科普场馆服务教学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例如,他们利用植物资源和专业教师的优势与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合作,为学校开发研究性学习校本选修教材,提供了信息支持,并参与崇文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青年专项课题——《校园绿色景观设计与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校园绿色景观设计与管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是结合学校教师特长和毗邻教学植物园、天坛公园等园林的地理优势,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校内外专业的师资队伍,顺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发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相关步骤程序,且能够用学到的相关理论、原则,结合地域特点进行简单的景观设计,能够了解绿色植物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形成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做事方法;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自然与生活,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学到知识,更能训练技能,陶冶性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丰富多彩、富有魅力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教学植物园园林专业的教师、图书馆大量资料与引进的树种、草种的基地资源,为选修该项课程的学生开展植物种植、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管理等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障。

目前,植物园的高付元、冯晋生、高红艳等3位教师先后参与第十一中学组织的生物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辅导。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如《修剪对榆叶梅成枝能力的影响》、《十一中校园绿化设计》、《校园植物挂牌》、《植被在水土固定中的作用初探》等,均在市、区科技创新大赛或金鹏科技论坛活动中获奖。

优化载体 打造品牌

大自然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大课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带学生到大自然上课称为“游历活的思想的发源地”,他坚信,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从赞赏家乡自然美景到热爱祖国山川原野,是德育的起步内容和有效途径;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酷暑严寒,都是养心健身之宝;变换万千的自然现象,则是综合训练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手段。

基于此,顾主任提出了“生态建园”思想,全力打造生动、活泼、美妙、寓教于乐的“绿色课堂”,同时,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植物园真正实现“直接面向基础教育、面向教育教学、面向教材,为教学服务,为全市100多万中小学生提供一个有别于学校课堂的新的学习场所,为生活在大都市的学生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贴近实际的科学园地”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

作为国内惟一的一所专为教学服务的植物园,北京教学植物园走的是一条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发展之路。自建园之日起,它就一直奋战在首都基础教育教学的前沿,并不断地优化载体,打造品牌:

它以自然为课堂,以植物和收集的标本为直观教材,为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它每年为中学、部分大学及外埠中学提供各种生物实验教材,为北京市的学生提供劳动技术课实习材料几十万份,所编写的多种中小学教材及科普读物深受欢迎,其中中学劳技课有关植物栽培的教材,已在全市范围内合作十多年,总发行量达60多万册;

它在每年的北京市爱科学月、科技周等全市大型科普活动中提供有特色的科普活动项目,举办科技冬、夏令营,辅导科技小组实验活动;

它还长年为全市生物、自然、劳动技术教育等学科的教师及科技活动辅导员、幼儿教师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指导全市中小学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及环境教育活动,并为中小学校园绿化美化提供专业指导和优质服务;

……

为了更好地利用北京教学植物园鲜活的植物标本资源,以植物园为课堂,满足中小学生学科的教学需要,植物园对北京市中小学现行《生物学》、《自然》、《科学》等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归纳、整理后,编写了10万余字的《北京教学植物园现场教学参考资料》,供师生教学使用。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在植物园参观学习的效果,教学植物园还组织专人编写了《学生活动方案》。学生活动方案包括植物篇、生物篇、植物与环境篇共16项,以及大型科普活动项目23个,参观教案和学生活动方案的编写和试用,为教学和科普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总有些人群,缔造着不朽的传奇,从平凡中走出了骄傲的身影;总有些足迹,一路追求不息,验证着那无法遏制的激情、智慧和力量!——北京教学植物园用50多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与发展对此作出了最佳的诠释。在历经初建、撤消、恢复重建、再次创业的发展过程后,教学植物园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证明着自身的价值,也因为出色的成绩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首都青少年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编辑 朱桂英

猜你喜欢

植物园植物教育
植物园的“虎”明星
国外教育奇趣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题解教育『三问』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