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8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

2009-03-17本刊编辑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特色培训学校

本刊编辑部

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围绕“结构、质量、特色、管理”八字方针,保公平、促均衡、抓质量、显特色,首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首都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8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首都基础教育在均衡发展,质量提升,提供公平、优质的公共服务,关注学生、教师健康成长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这种全面发展贯穿在事业发展的各个层面,既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全面发展,也包括各层各类学校以及学校内部全体教师、学生,乃至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这种协调体现在区域内、校际间的协调,体现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协调,体现在课内与课外的协调,体现在学科之间的协调,体现在德、智、体、美、劳多角度之间的协调,以及教育系统与整个社会发展各系统之间的协调上。

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尊重”。

尊重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尊重学生,切实为学生享有教育幸福和一生健康成长服务;尊重教师,幸福的教师能为社会教育出更多幸福学生,尊重学校的发展,这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强化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发展责任,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激发学校的活力和创造性。

结构调整,各学段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

——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办轨道。2008年完成10所幼儿园的转轨。

——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了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乡镇中心园。2008年,投入5500万元着手改造建设55所农村园活动室和厨房。

——启动了新一轮市级示范幼儿园与乡镇农村园“手拉手”支教活动。加强薄弱园建设,做好示范园评审、级类验收工作以及农村幼儿园的合格验收工作。

——修订《民办幼儿园考核意见》,鼓励民办幼儿园进入级类管理。

——做好35个特殊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促进特殊学前教育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

——投入1.5亿元,使100所小学规范化建设主要项目达标,投入8000万元用于14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生活用车的配备和食堂、洗浴等生活条件改善。

——对10个远郊区县和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农村中小学中非农户籍学生免收教科书费,对全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经审批合格自办学校学生补助杂费。

——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完成各区县小学规范化建设区县规划,启动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

——召开了全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总结大会,完成部分区初中建设工程专项督导,初中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召开北京市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北京市特教论文评选表彰交流会,启动了首届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评选活动。

——继续积极稳妥地做好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初步建立起规范的自办学校数据库,对经审批合格的自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为其提供供暖补助费用。全市公办学校接收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持续提高,达到66.2%,实现了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的目标。

3.高中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按照“调整高中布局,实现规模办学;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路,根据学生人数减少的趋势,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展,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积极开展高中阶段教育研究,加大对高中教育发展的指导力度。

——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以课改为动力促进高中教育发展。

——落实“奖、助、贷”制度,重点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不断增加宏志奖学金受奖比例,今年共奖励高中贫困学生2.3万名,资助款达1150万元,年获奖面约占当年高中在校生的1.55%。

质量提升,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牵头筹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现了资源整合的突破,学校、社会共同育人机制的突破和社会资源课程开发的突破。

——巩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成果,为奥运会做了学生礼仪素养的准备。

——以引领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为重点,加大德育工作者队伍培训力度。

——持续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监测。

——继续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交流机制,举办第二届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展示了北京教育的良好形象和全球化视野下学生公民教育的本土特色。

——校长论坛由市级指导,区县为主,扩展到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贯彻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

——义务教育课改完成一轮实验。六年来,创建和完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管理制度,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设立专项、区域推进、专家引领、全程监控”课程改革的首都特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变革,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首都特色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性、时效性和体现多元文化特色、满足地域发展需要的地方课程和教育基地。特别是田园式农村校本课程还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肯定。

——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2008年在自主排课实验,高中阶段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网络选修模块资源开发,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工作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和课改省际联席会上分别做了经验介绍,受到了教育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好评,在2008年11月教育部高中课改专项调研和评审中获得高度评价。

3.体育、美育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积极参与奥运会和残奥会各项工作,包括开幕式文艺演出、志愿者行动等,为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残奥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展示了首都教育的良好形象。

——积极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努力保证广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和空间,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继续举办了第二届北京市中小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

——美育工作得到加强。

培育特色,促进区域教育繁荣发展

——在实施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过程中注重培育特色,把打造学校特色放在突出位置,促进每一所小学提升办学品质,注重对文化环境、文化资源、实践条件等项目的投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如东城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通过10年的不断努力和逐步积累,帮助全区每一所小学找准自身定位,结合本校实际,打造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学特色。

——高中阶段以课程改革为载体,通过自主排课实验,翱翔计划实施,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把原有的学校特色进一步强化、提升。

——以学校特色文化构建来带动区域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形成整体特色。如石景山区以战略规划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以特色课程塑造学校课程文化、以科学管理构建学校管理文化;海淀区制定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方案》,建立中小学课堂教育情况定期报告分析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监测、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昌平区以课题引领,注重队伍建设和名师培养,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规范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市教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京教基[2008]),要求各区县和学校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不得任意增减科目和各科目的周课时数。加大教学各关键环节管理,提高教师基本功素养。学校的课程安排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应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学校不利用寒、暑假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或变相补课等。半年来,各区县和学校共同努力,在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效地引导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

——规范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工作。按照市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平稳、有序地操作体改校转制工作。到2008年底全市已有32所学校正式批准终止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并转为公办学校,如期完成既定任务的65%。

——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召开了中小学信息化年度工作会议。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电子化学籍管理,标志着我市电子化学籍管理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全市发放学生卡已覆盖所有中小学生。在继续开展电子学籍管理的同时,推行了“小升初”、“中招”持卡入学注册工作,通过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将以往招生和入学工作中的报名、招生、审批(审核)、入学注册等工作,转变成为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流程,为规范招生行为起到了保障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继续加强。逐步完善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办法,采用推优、派位等多种方式系统设计招生程序,从工作原则到入学管理办法较以往有较大突破。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管力度,强化了区县政府责任,限制了无序的跨区流动。稳妥推进中考中招改革,继续扩大试行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工作,今年招优计划1528名,约占示范高中总计划的6%。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2008年接受了国家、市级审计,市教委下发了3个文件,重申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各项收费收入由学校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规范票据,统一核算,严禁私存私放。各项收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其中学校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必须按国家规定全额纳入财政专户或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大力加强党建工作

1.科学筹划、分层落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适应首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党建研究服务大局的工作定位,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为主题,分层分类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一是举办北京市区县教育领导干部研究班。二是围绕首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举办部分中小学校长专题讲座。三是开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和系列专题讲座。组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系列讲座,全市近500名干部教师参加了第一期专题讲座。

2.以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为重点,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构建干部培训新格局。

一是完成了城区初中校长、小学德育和后勤副校长、农村小学校长9个高研班的培训任务,270名校长结业。启动了11个高研班的培训工作,包括城区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学副校长、公立幼儿园园长、学校专职书记、远郊农村中小学校长分别参加了高级研修培训。

二是加强对全市干训工作的统筹和指导,为进一步提高干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培训资源,制定干部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干训师资库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中小学校的能力建设和资源建设,建立了首批21所“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在门头沟区建立“北京市校长拓展培训基地”。

四是根据“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实践反思”等名校长成长的策略,继续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作用,加大培养名校长的工作力度,努力推出一批逐渐走向成熟和已经成熟的名校长,为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供人才支持。

五是加强与外省市教育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我市50多名中小学校长分赴上海、苏州、福州、厦门等地挂职培训,学习发达城市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由海淀区承办了北京、成都、重庆、南京等七个城市校长的联合挂职培训。

3.继续开展对校长能力建设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高校长专业化能力和素质。□

猜你喜欢

特色培训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中医的特色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